第27课 《二十年以后》 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 《二十年以后》 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授课教师 课题内容 《二十年以后》 授课时间
专业班级 授课教材 外研社基础模块(上) 课时 1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1、财会电商班,女生较多,出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但在分析处理问题时会以感性为主,不够理性,需要加强理性的引导;2、与同龄人一样,他们也爱交朋友,但由于自己理性择友认知程度受限,尤其是男生,深受“为朋友两肋插刀、哥们义气、江湖义气” 等不良习气影响,需要引导;3、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是受忽视、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以致对知识型语文授课方式、内容比较疲倦,但他们对活动型的课程比较兴趣,相比较更容易接受在活动中学语文;4、与学校单纯的学习生活相比,他们对职场生活更憧憬,渴求人际交往基本技能。
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要注重中职语文学科应用型的特性;2、《二十年以后》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作品,作品中两位主人公吉米和鲍勃各自对待友情、职业的态度或方式,颇具争议,耐人寻味。如果教师仅停留在中规中矩人物形象分析上,对我们学生而言,其效果可能会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新的教学方式并辅以职场或专业的内容,或许会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故事情节内容(第一课时)基础上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认识吉米、鲍勃两个人物形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典型案例方式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思考他人、反观自我的习惯;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情与理冲突中,如何正确抉择。
教学重点 借助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情与理矛盾”,让学生认识到当情与理发生碰撞时,自己能够理智地、恰当地处理问题;以案例体验来分析吉米、鲍勃人物形象,使学生认识到讲信用、不徇私枉法、做一正直的、能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可贵,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择友进一步认识。
教学难点 借小说文本人物形象(或典型案例)分析来转化学生“为朋友两肋插刀、哥们义气”等固有的不良习气,并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教学方法 案例法、点拨启发法。
学习方法 情境创设法、案例体验感悟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思路 本节人物分析以“情与理碰撞”为主线,打破以往紧紧围绕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规方法,采用了案例体验感悟法来品味吉米与鲍勃的形象。三则案例以职场生活、娱乐圈明星、教材文本为典型内容,环环相扣,一环套一环,引导着学生主动地、步步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调控)
一、主题导入、复述铺垫(2分钟左右) 1、导语: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情与理的冲突:选择了情,却违背了理;而遵循了理,却伤了情。何去何从,年轻的我们迷茫,不知所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小说中的主人公,当他们面临情与理冲突时,他们是如何抉择的?2、复习上一节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用简洁语言复述鲍勃和吉米的故事。【明确】:两个一起长大好朋友吉米和鲍勃,在分别20年后重逢时,当了警察的吉米逮捕了变成通缉犯鲍勃。 复述情节内容 一则主题导入,明确学习内容;二则复习巩固,为下一环节教学展开做铺垫。
二、探讨问题、生成资源(8分钟左右)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一)师生共同回顾常用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明确】: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a.借助故事情节(精心设计)分析人物形象;b. 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c. 借助环境(典型)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二)以案例体验感悟方法分析人物形象。①让学生找一找、议一议小说中两个主人公———吉米、鲍勃各自对待朋友的举动;【问题】:你更愿意跟吉米交朋友,还是鲍勃?为什么?②教师板书归纳:——学生认可“吉米对待朋友的行为”理由:【预设】正直、公正、秉公执法、不徇私枉法、有职业道德、有做人做事行为准则等;——学生认可“鲍勃对待朋友的行为”理由:【预设】讲信用、讲信义、够朋友、能够真心对待朋友、不会背叛友情、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等。 师生共同回顾学生以“与吉米交朋友、与鲍勃交朋友”进行分组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生成资源列举:鲍勃——讲信用、守承诺、重情义、身处困境还不忘关注朋友、信赖朋友、言行一致等;吉米——正义、守约定、良师益友、珍惜友情、守职业道德、关心朋友等。 情境开放、资源生成(一)此环节复习常用的人物形象分析法,目的是为引出下一环节用案例体验感悟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二)用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生成资源不做任何是非评价,要让学生通过下一环节案例体验感悟,生成认识。
三、案例探讨、启发感悟(30分钟左右) 3、案例展示:(一)【说明】:列举一则能够与文本内容形成类比的职业生活案例(与财会电算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活案例)。展示案例一:假如你是一家单位的出纳,你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这个朋友曾经又给了你很大帮助)有一张2万信用卡到期要还,但是他手头没钱,他想要你把单位资金借他2万周转一下,五、六天后就有钱还给你。试问,你该怎么办?请用简洁语言叙述你的做法及理由。(二)①【情境预设】:选择“借”方式,联系文本假设即就是吉米选择释放鲍勃。【问题】:如果吉米选择释放鲍勃,那说明了什么呢?【明确】:a.可见吉米够朋友、重义气,讲朋友信义,能为朋友两肋插刀。b.说明:由此问题引出案例二②展示案例二:歌星臧天朔“涉黑”犯罪事件。【明确】:臧天朔交朋友、讲朋友义气,触犯法律,身陷牢笼。如果交朋友只讲哥们义气,一味为朋友两胁插刀,而不讲法律,那么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样如果吉米因为友情而私自释放鲍勃,那就是徇私枉法,知法犯法,一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 ①【情境预设】:选择“不借”方式,即拒绝。联系文本就是吉米选择逮捕鲍勃方式。【说明】:拒绝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拒绝;二是委婉拒绝,即得体拒绝。【明确】:得体拒绝一要注意态度:要真诚;二要注意技巧:尽可能为对方提供一些其他解决问题途径和办法。②【问题】:吉米为什么不亲自逮捕朋友鲍勃呢?(说明:由此问题引出案例三)③展示案例三:《第六枚戒指》【问题】:为什么第六枚戒指能够失而复得呢?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的过程,艾艾似乎徇“情”(善良、同情)枉“法”(没有举报“拾戒者”)了,是吗?【明确】:艾艾,细心,做事灵活,用自己善良之心感动那位本性善良的“拾戒者”。作为一名职业人,当然要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底线,但做事灵活机智,因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名合格职业人必备职业能力素养之一。在情与理(法)冲突中,要学会把握好二者间(理智与情感)的分寸,找到二者间平衡点,那人与人之间交往就和谐了。4、感悟小结:【问题】:结合上述案例,从“情与理”角度谈谈你对吉米和鲍勃的再认识。【明确】:①交朋友讲信义,重情义,但不能违背法理。鲍勃重友情、讲信义,没有背叛友情,但他不讲法律,违背做人、做事最低的道德底线,与之交往要慎重;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情与理发生碰撞时,我们要遵循做人、做事准则底线,绝不可以因情废理,也不是绝对地、呆板地因理抑情,我们要把握好处理情与理的分寸,找到二者间的平衡。吉米是一名警察,他正直、不徇私枉法,遵行他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在情与法的抉择中,最后法律战胜了私人感情。在处理职业规范与私人情感冲突时,他选择让同事来逮捕鲍勃,避免与朋友直接冲突,也表现他朋友情深一面,体现了他在处理情与法矛盾冲突,能够比较好把握了二者间的分寸,值得学习。 学生思考案例以“借”“不借”观点分成两个小组讨论分析学生表达观点“借”立场:①重情义、做朋友要重感情②报恩心理③要信赖朋友④知道朋友会讲信用;“不借”立场:①挪用公款、可能会丢失工作②敬业、要做个合格职业人。 一则让学生参与典型案例探讨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完成上一教学环节人物形象感悟分析,而且还有助于训练提升其思考问题能力。以此来完成本节课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突破。二则用三个典型案例(职场生活案例、娱乐圈明星案例、教材中文本案例),环环相扣,步步铺垫,层层递进,设想遇到种种情况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种种可能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案例一,假设模拟与专业相关的生活案例,现实生活出现率较高,与文本中探讨小说人物形成类比;案例二,明星典型案例,社会热门焦点,学生关注度大,感触深 ;案例三借助教材中的文本,学生熟知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提升口语交际思维能力。)三则用案例方式教学,学生有较大自主权,他们参与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上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四、视频小结、开拓提升(4分钟左右) 播放视频:《我的青春我做主》片段。①【问题】:“我的青春我做主”,有主见、独立,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这是年青的我们一直追求的。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呢?②【明确】:理智与情感,是人生最难做的一道题。用感情覆盖理智是幼稚的,完全理智是空谈,成熟的标志是把两者分开,可以用感性去看问题,但必须用理智去解决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提升认识
五、作业方式、引导提升(1分钟左右) 5、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如果说小说《二十年以后》叙述了一个灰色调故事,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假如吉米与鲍勃再过二十年,他们又相会了,你愿意用什么样色彩来描绘他们。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二十年后再相会》为题写一篇小小说。 学生完成作业 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兴趣,训练想像能力
教学反思 1、“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有感悟与启发。”这是美国的教学艺术,这一理念可能对提升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性的教学会有些帮助。2、能否借鉴其他学科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为语文学科服务,这或许是中职语文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值得探索思考。比如本节教学设计就借鉴德育课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性与学习效果就有了明显的转变。
板书设计 不抓 交朋友讲信义,但不能违背法理吉米 鲍勃 抓 情与理冲突,要学会找到二者间的平衡(案例一) 借 案例二:臧天朔“涉黑”出纳 朋友 不借 案例三:《第六枚戒指》
认识
生成
案例
类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