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设计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时间 第二周 节次 第2节
来源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第2框,课本第17-20页的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1)(2)班
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学校等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相关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通过案例分析,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3)责任意识:通过“手机断舍离承诺书”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一名负责的网络生活参与者。
学习目标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习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学习难点 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评估要点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低头族》提出问题思考 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合理使用网络” 老师根据学生听课和参与齐读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观察评价。 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的展开新课的讲授。
探索新知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参照《学习要点》,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获取新知 环节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议一议 抖音官方抖音守护中心上线,可便捷开启青少年模式或长辈模式。其中青少年模式默认每天最多使用40分钟,晚上22点至次日6时无法使用,并且关闭直播、充值、打赏等功能。 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抖音为什么这样做?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信息节食”。 议一议: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议一议: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做“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小林同学的大量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很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之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如果你是小林 ,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通过思考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环节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解释?何为正能量? 小调查:你上网做过这些活动吗? 思考:这些活动的举办说明了什么? 学生: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 议一议: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评价与鼓励。 教师通过学生分享交流的有效性,及时做出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的准确性,做出评价也指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学生通过自学,寻找答案,培养学校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网络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学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完善自我,使学生明确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勇于求证。 通过呈现案例,通过多种方式的网络建言互动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尝试应用 1.(2024·北京·中考真题)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而对大大小小的热点话题,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如果仅凭感觉或表面现象想当然地发声,很多时候未见得准确。对此,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评论员”,应该( ) ①以理性的态度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②培养创造热情,追求个性表达 ③加强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④利用网络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模仿人类思考、回答人们的问题。这项技术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露、学术造假等风险。这启示我们( ) ①为了人身和财产安全,应远离人工智能 ②要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③要辨识信息内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划定社会规则的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 ②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③养成良好生活作息 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工作。相关网络平台及时推出“青少年模式”,通过过滤不良信息、限制使用时间、规范使用时段等方式保护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该模式( ) A.促进未成年人参与民主生活 B.提醒未成年人慎重结交网友 C.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D.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5. (2024七下·新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上,李莉代表的《关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进行源头治理的建议》指出,一旦放假,一些留守儿童从早至晚“盯着手机不离手”,熬夜、通宵刷短视频或玩游戏。“玩手机”在当下的留守儿童中成为一种“新潮流”,甚至出现“游戏大神”比“学习尖子”更受追捧的现象。网络宣传的一些错误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 (1)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留守儿童自己该如何走出手机之“陷”
课堂小结
迁移拓展 正确使用手机离承诺书 为给自己创设-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手机使用,现我做如下郑重承诺: 1、不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带来了上交班主任代为保管。 2、不以各种理由向父母,索要手机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3、自觉向班主任申报手机号码(双卡双号都需上报)。 4、发现同学带手机,主动举报。 5、周末用手机娱乐不得超过1个小时(玩游戏看电影刷视频等)。 6、文明使用手机,自觉抵制和远离不健康网站,不浏览、不下载、不传播不健康手机信息。 7、不得将手机带入国家明文规定的场所,保守国家秘密。 如违反上述规定,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宿舍管理员、家长有权收缴手机,代为保管,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都能成为网络的主人。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框
XXX中学:XXX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道德与法治
温故知新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创建新平台。
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感想?
倒 计 时
4分钟时间到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P19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
学习要点
要求:阅读教材p17-20,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
抖音官方抖音守护中心上线,可便捷开启青少年模式或长辈模式。其中青少年模式默认每天最多使用40分钟,晚上22点至次日6时无法使用,并且关闭直播、充值、打赏等功能。
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抖音为什么这样做?
议一议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
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
是否浏览?
是否合适?
是否正确?
是否有用?
质疑能力——
评估能力——
结论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提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对网络信息缺乏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晚上玩游戏的你》
《晚上刷短视频的你》
看了这两个视频,有没有觉得像你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网瘾又称为网络过渡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结论2: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信息节食”。
当你想打开浏览器查阅资料时,看到热搜榜单,你会点击观看吗
什么是“信息节食”?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必须做出“取舍”…
1、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2、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3、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4、不沉溺于网络
议学活动
火眼金睛:这是真的吗?
1.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2.网传吃柿子喝酸奶致小孩死亡;
3.因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污染海盐,盐价将上涨;
4.故宫建成600年没有过积水;
5.持续强降雨致卢沟桥坍塌;
6.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
议一议: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该怎么做?
结论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
注意信息出处
2
关注官方信息
3
对信息多方验证
4
辨识信息内容
5
向他人求助
关注官方信息
对信息多方验证
关注官方信息
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如果你是小林 ,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①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②不能,我们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做“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小林同学的大量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很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之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结论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传播网络正能量
2
何为正能量?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小调查:你上网做过这些活动吗?
思考:这些活动的举办说明了什么?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网络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为给自己创设-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手机使用,现我做如下郑重承诺:
1、不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带来了上交班主任代为保管。
2、不以各种理由向父母,索要手机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3、自觉向班主任申报手机号码(双卡双号都需上报)。
4、发现同学带手机,主动举报。
5、周末用手机娱乐不得超过1个小时(玩游戏看电影刷视频等)。
6、文明使用手机,自觉抵制和远离不健康网站,不浏览、不下载、不传播不健康手机信息。
7、不得将手机带入国家明文规定的场所,保守国家秘密。
如违反上述规定,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宿舍管理员、家长有权收缴手机,代为保管,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正确使用手机离承诺书
课外延伸
合理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课堂小结
遵守道德和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传播网络正能量
提高媒介素养,获取新知。
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1.(2024·北京·中考真题)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而对大大小小的热点话题,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如果仅凭感觉或表面现象想当然地发声,很多时候未见得准确。对此,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评论员”,应该( )
①以理性的态度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②培养创造热情,追求个性表达
③加强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④利用网络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2.(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模仿人类思考、回答人们的问题。这项技术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露、学术造假等风险。这启示我们( )
①为了人身和财产安全,应远离人工智能
②要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③要辨识信息内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划定社会规则的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3.(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
②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③养成良好生活作息
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工作。相关网络平台及时推出“青少年模式”,通过过滤不良信息、限制使用时间、规范使用时段等方式保护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该模式( )
A.促进未成年人参与民主生活
B.提醒未成年人慎重结交网友
C.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D.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D
5. (2024七下·新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上,李莉代表的《关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进行源头治理的建议》指出,一旦放假,一些留守儿童从早至晚“盯着手机不离手”,熬夜、通宵刷短视频或玩游戏。“玩手机”在当下的留守儿童中成为一种“新潮流”,甚至出现“游戏大神”比“学习尖子”更受追捧的现象。网络宣传的一些错误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
(1)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2)结合材料,谈谈留守儿童自己该如何走出手机之“陷”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正确使用手机,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⑤树立理想,规划青春,用自己的努力书写青春的证明。
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辨别和坚决抵制错误的价值观。
⑦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