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 《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27课《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二十年以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相对其他文体,中职学生喜欢这类短篇小说,但他们通常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对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难以理解和运用。 能“读懂”文章内容,但常常会想当然地去审视文学作品。所以我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作为切入点,再通过研究讨论刻画方法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二十年以后》外研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小说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教材理念是:”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本文讲述了好友吉米与鲍勃20年后的一次“约会”,刻画了吉米和鲍勃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文中大量使用暗示性语言,设置伏笔。“欧·亨利式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非常耐人寻味。学习时应紧扣教材理念,通过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品味暗示性语言、欧·亨利式结尾”等精妙之处,从而引发关于原则、情谊、诚信等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复述的基本方法;掌握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的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语气语调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3.正确处理原则、诚信与情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小说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职业操守、情与法等人生课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学习方法 复述法、分角色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2分钟) 歌曲《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导入,引出小说20年后相会的情景。 明确小说主人公20年后相会的情景。 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5分钟) 1.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法国)契诃夫(俄国)欧·亨利(美国)2.代表作: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3.“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内容。2.学生熟记要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自己的交流,学生能够熟记作者及代表作品,掌握欧·亨利式结尾。
三、学生复述故事情节(10分钟) 阅读文本、授生以法、检验阅读效果1.通过预习熟读文本之后,选择课堂快速阅读(提出任务:能够概括复述故事情节)2.学生复述,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通过概括复述将文章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的表述出来。有利于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概括复述故事情节。 熟悉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发挥它们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分角色朗读(15分钟) 1.时间:二十年前 地点:小餐馆 人物:吉米与鲍勃(情节:告别并约定。)2.时间:二十年前后 地点:小店铺 人物:假警察真吉米与鲍勃 情节:讲述约定及近况。3.时间:二十年前后 地点:小店铺 人物:假吉米真警察与鲍勃 情节:鲍勃被捕分角色朗读完毕后师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朗读者的语气语调是否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评价具体且有针对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语气语调的把握,然后分角色朗读。 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学生不仅进一步把握了故事情节,还能通过对人物语气、语调的揣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
五、“我看吉米与鲍勃”(8分钟) 提问:小说中吉米与鲍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作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判断人的好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鲍勃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吉米职业素养很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徇私枉法。 学生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
六、课后作业(5分钟) 怎样正确处理原则、诚信与情谊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课后形成文字。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品味精妙(25分钟) 1.品味作品中的暗示性语言,学习设置伏笔的写法。根据文章三个部分分三个小组探讨文中的暗示性语言。教师评价,对遗漏的重点句段补充分析讲解。 2.“欧·亨利式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个结局有两大出人意料,一是主人公鲍勃竟是个被通缉的罪犯,二是那个擦肩而过的警察竟是他翘首以盼的好朋友。两个20年后重聚,原本可以一诉衷肠的好朋友却因为各自的境遇变迁导致了这一结局,不禁令人感叹。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小说阅读中。如《麦琪的礼物》、《项链》。 1.学生分小组分任务。任务:找出相关段落暗示性语言、分析暗示的内容。过程:组长负责、速记员记录、代表归纳发言。2.学生分析《麦琪的礼物》、《项链》中“欧·亨利式结尾”的运用。 让学生学习小说设置伏笔的写法,理解“欧·亨利式结尾”的写作手法。
二、延伸讨论(15分钟) 1.吉米的角度:原则——人情(职场中的处理)2.鲍勃的角度:是否应该坚守诚信?课堂完成一个,学生课后查资料书面完成一个。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讨论,查阅资料,完成写作。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整体感知——研究讨论——能力迁移;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再深入局部。仔细揣摩,最后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从情节入手,抓住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进一步研读小说情节,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小说表达技巧方面的品味。知识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掌握,复述故事,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充分参与从习得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也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和延伸。
板书设计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人物 结尾 好朋友 意料之外 杰米 --------------------- 鲍勃(警察) 逮捕 (通缉犯) 情理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