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二十年以后》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二十年以后》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差,但是皆有一定的职业理想。
教材分析 本教材较适合该班学生的程度,但没有提升学生境界的纲领性的大文章。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说的暗示手法和巧妙的结尾。
教学难点 素质迁移
教学方法 讲读结合
学习方法 读写结合
教具准备 学生人手一册《弟子规》
教学过程(第 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5分钟) 研读《弟子规·信》“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及《弟子规·亲仁》“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诵读《弟子规》第四部分“信”及第六部分“亲仁”。 读书明理,以此作为教学的纲领。
二、学生写作(20分钟) 督促学生写作。 设想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二十年后相见的情景,并在本子上写下见面时最离奇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文字。 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三、归纳要点(5分钟) 归纳学生发言的要点。 发言。把写下的文字讲出来。 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四、回答问题(15分钟) 回答学生问题,作个别辅导。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归纳本篇小说的相关要点。 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第 2课时)
一、归纳本文相关要点(15分钟) 用小说三要素“人物、情景、环境”来归纳本篇小说的相关要点。在讨论中明确:人物:叙述人,吉米,鲍勃,便衣警察情景:开端(1-2自然段):约会朋友发展(3-15自然段):不认朋友高潮(16-27自然段):逮捕朋友结局(28自然段):明白真相环境社会环境:执法者不徇私枉法,不迁就私情,不违反和破坏法律自然环境:昏暗的灯光下 师生在问答中完成。 深入文本。
二、深入感悟(30分钟) 进一步感悟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确性和生动性,即文中暗示性的描写和巧妙的结尾。
教学过程(第 3课时)
一、延伸拓展(?分钟) 阅读课文第27、28段,“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现在鲍勃变成了一个坏人、一个通缉犯、一个被警方逮捕的人,结合进入本文之前所写的文字来谈谈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二十年以后别变成鲍勃。教师小结。教师正面引导。 分组议论。集中讨论,自由发言。 跳出文本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从而把握自己美好的人生。
二、诵读《弟子规》(?分钟) 提议诵读《弟子规·信》及《弟子规·亲仁》的部分。 最后学生在诵读《弟子规·信》“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及《弟子规·亲仁》“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结束课文教学。 温故而知新。
三、布置作业(?分钟) 《语文学生练习册》基础模块上册100页-104页一至三题。
教学反思 1.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至关重要。老师要讲的应当是学生想要的,又是现在能够接受的。本文的课文导入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2.道德思想、精神灵魂的教育应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一个人的境界高了,言行差不到哪儿去;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所做的事往往是损人利己,而语言和心思可能是口蜜腹剑,他们的口才和文采可能很好,这类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到头来也会害了自己。本篇小说中的鲍勃就属于后者。3.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如儒家经典、医家经典等等旨在提升个人的道德思想、精神灵魂,以达到自立立他、自利利他的目的。《礼记·学记》“禁于未发之谓豫”(罪恶没有发生之前就来禁止它就叫预防),《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而对于善恶好坏的论述也较多,《易系辞下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4.当今语文教学,往往只有目而无纲、常常有丰富的指示而少较高的精神灵魂,较正常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纲目并举、纲举耳目张。
板书设计 ┏写作演讲:情节离奇又在情理之中┃ ┏ 人物 吉米 约会朋友 鲍勃┃ ┃ (不枉法) 却又逮捕朋友 (通缉犯)二十年后┣深入文本┃ ┏暗示挚友相会┃ ┗写法┃ ┃ ┗结尾:“欧·亨利式结尾”┗素质迁移:好人坏人之变 不蹈鲍勃覆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