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科目 科学 年级 一 班级 授课人课 题 5、初识大自然 第1 课时 总第7课时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思维: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3.探究实践: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4、态度责任: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重 点 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难 点 正确区分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事物和现象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景照片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水声、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知道大自然里有哪些奇妙的朋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认识那些神秘而又可爱的动植物,还有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水、空气和土壤吧! 活动:“自然之声”音频播放——播放一段包含鸟鸣、虫鸣、风声、水声等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二、新课讲授(约15分钟) 1. 认识动植物(约7分钟) - 展示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如蝴蝶、蜜蜂、小草、大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 特征描述:选取几种典型的动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生活环境等。 - 互动问答: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动植物特征的理解。 2. 了解自然元素(约8分钟) - 水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对动植物和人类都至关重要。 - 空气的秘密: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和作用,让学生知道空气是我们呼吸的必需品,也是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 土壤的奥秘:解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三、实地观察(约15分钟) 活动:“校园寻宝”——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寻找并记录下他们发现的动植物以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如落叶、蚂蚁搬家等)。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注意安全。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约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按小组分享他们在校园里的发现,讨论这些动植物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全班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五、习题设计(约15分钟) 1. 填空题 - 大自然中,我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它有着_____的羽毛/皮毛。 - 水是_____的源泉,对动植物和_____都非常重要。 2. 选择题 -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元素?( ) A. 水 B. 石头 C. 空气 D. 土壤 - 下列哪种动物喜欢在夜晚活动,并能发出“嗡嗡”的声音?( ) A. 蝴蝶 B. 蜜蜂 C. 猫头鹰 D. 兔子 3. 简答题 - 描述一次你在校园观察中的有趣发现,并说说它为什么吸引了你。 -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请至少提出两条建议。 六、总结提升(约5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自然界中的许多动植物,还了解了水、空气和土壤这些基本元素的重要性。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情感升华: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 1. 回家后,请家长陪同下,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景区进行一次亲子观察活动,记录下你们发现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2. 制作一张“我心中的大自然”手抄报或PPT,展示你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感受,以及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议。 七、深度拓展与思维启发(约10分钟) 1. 生态系统概念引入 -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说明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如动植物)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如水、空气、土壤等),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整体。 - 实例分析:以校园内的一个小花园或一片草地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生物种类、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角色扮演游戏 -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选择或分配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小草、大树、小鸟、蜜蜂、土壤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这个角色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 表演与讨论:各组进行简短的表演后,全班共同讨论每个角色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八、巩固练习与拓展应用(约10分钟) 1. 巩固练习 - 连线题:设计一组连线题,让学生将动植物名称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或特征进行连线,如“大树-土壤”、“蜜蜂-采蜜”。 - 排序题:给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生态金字塔的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以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关系的理解。 2. 拓展应用 -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保护环境的思考。 - 家庭小实验:布置一项家庭小实验,如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或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土壤湿度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九、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堂总结: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中动植物及自然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的巩固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 提交“我心中的大自然”手抄报或PPT,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体现个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选择性地完成家庭小实验,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板书设计: 1.初识大自然 山、水 动物、植物 雷电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