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班级: 姓名: 上课日期: 编号: 设计人: 备课组长:【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等新事物出现的历史脉络。认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进而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认识其重大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唯物史观)3.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难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知识拓展】1.概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1)剥削关系:雇佣关系。(2)经营特点:面向市场。(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2.比较封建社会晚期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特点。(1)产生的时间不同: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约15世纪后期。西欧是在14、15世纪。(2)分布的地区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则出现在许多国家、许多城市,并深入农村。【合作探究】材料一 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摘编自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因素及其经营特征。因素: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的出现。(5分)经营特征:雇佣劳动经营;市场交易。(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变化:工场手工业主雇佣工人劳动。(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租地农场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影响: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欧洲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课后练习】1.【史料实证】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该材料反映了( C )A.西欧城市兴起 B.庄园经济衰落C.租地农场的特点 D.手工工场的特点2.下图是13世纪欧洲手工业生产出现的新现象。据此可知,欧洲( B )A.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B.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C.商品输出的市场化 D.王室权力的世俗化3.13世纪的西欧,由于农业的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是( D )A.封建领主B.市民阶层C.富裕商人D.富裕农民4.11世纪的西欧城市出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教会似乎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去统治这个新兴且充满活力的、有文化的阶层。而城市居民总是觉得教会根本不理解他们碰到的问题,总是质疑教会的财富与权力。这反映了当时 ( C )A.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解放B.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C.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D.教会尚未掌握对西欧社会的统治权5.14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农民就在农闲时去做工,成为商人所办的分散手工工场的工人。他们领取工资,实际上与商人建立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D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衰落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的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A.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在农村广泛发展B.租地农场主已完全转化成了农业资本家C.地主与租地农场主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D.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7.8.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D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C.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8.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契约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二 据估计,16世纪的英国,领主所得土地出租金与租地农场主经营所得收入比是1∶10。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问题: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的出现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影响:①促进农业发展,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刺激商品经济发展;②佃户依据契约获得更多人身自由,使庄园经济逐渐衰落、瓦解;③土地从分封转为出租,破坏了欧洲封建社会根基,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学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