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B.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一定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3.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 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 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 K值处于a和b之间4.下列属于内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的实例的是( )A.农业上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B.狼群因得不到猎物而数量减少C.雄性黄腹角雉在生殖季节拥有自己的繁殖区域D.国南方百年一遇的雪灾冻死了许多动物5.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B.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不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D.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6.如图纵坐标λ表示种群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某种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λ变化如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B.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段是b~c段C.0~a时间段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 D.a~d时间段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7.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A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化为K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最不可能是( )A.该种群的活动范围扩大 B.该种群生物的食物增多C.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D.该种群迁出了大量同种个体8.如图为某一调查期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下列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为非周期性波动B.雪兔K值的大小受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C.调查期间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均呈“S”形曲线D.绘制雪兔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0个个体9.研究人员调查1928—1977年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欧洲灰鹭种群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B.欧洲灰鹭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对C.非寒冷年份欧洲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欧洲灰鹭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内源性因素调节引起的10.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 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 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D. 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11.罗非鱼被认为是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某水库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表示放养的初始数量,其数量大小对环境影响容纳量影响较大B. a-b段接近指数增长,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 c-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库中引入了某罗非鱼的天敌D. K3最接近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2.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的是( )A.在0~t2阶段,甲种群的增长率逐渐下降B.在t3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乙种群的迁入而下降C.在t4之后,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甲、乙种群之间的竞争,是影响甲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13.生态学家根据作用类型将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种间竞争等因素,内源性因素有遗传、行为、内分泌等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引起种内竞争加剧的因素也可以是外源性因素B.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C.某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容纳量减小D.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会加速种群的进化二、非选择题14.油松是我国北方常见树种,高度可达30m,在建筑、造船、家具制造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合理保护、开发林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油松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研究人员调查的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______图。据图推断,该地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2)图乙是研究人员绘制的油松死亡率曲线。据图分析,油松在阴坡比在阳坡上的整体死亡率______(填“高”或“低”),可能与阴坡、阳坡的______条件差异大有关。(3)图乙中,阳坡油松以15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______(填“种内”或“种间”)竞争加剧,引起植株大量死亡。这给我们合理利用油松带来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图1是出现在某树林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图2中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1)“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___________。(2)图2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点。第1年至第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若过早或过晚出现,此时该种蝉的___________,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A错误;段曲线发生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B错误;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会快速增长,C正确;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节场资源,D错误。3.答案:B解析:A、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A正确;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错误;C.由于草原中的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D.据图可知,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的数量能达到最大值a,但该数值不能维持,故不是K值,该种群的K值应在a与b之间的某个数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错误。故选B. .4.答案:C解析:农业:用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属于外源性调节,A错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狼捕食猎物属于外源性调节,B错误;内源性调节是指通过种内竞争、种群行为、内分泌和遗传机制等因素所进行的种群数量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雄性黄腹角雉在生殖季节拥有自己的领地属于内源性调节,C正确;雪灾冻死许多动物,属于外源性调节中的气候调节,D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A、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包括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故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A正确;B.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淘汰不良个体,一定程度上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B错误;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如种群数量过多会加剧种群的种内竞争,C正确;D.K值是环境容纳量,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故选B。6.答案:D解析:A、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因此d时种群的数量最多,A正确;B、b~c段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C、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C正确;D、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题图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大,可能是出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若该种群的活动范围扩大,空间和食物资源增多,可使K值增大,A正确。若该种群生物的食物增多,资源增加,可使K值增大, B正确。若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天敌数量减少,使K值增大, C正确。该种群迁出了大量同种个体,种群数量减少,但环境条件没发生改变,故其K值不变,D错误。故选D。8.答案:D解析: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为周期性波动,A错误;雪免K值的大小受天敌、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因素影响,不受内分泌调节,B错误;调查期间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有增加也有减少,呈现周期性波动,不是“S”形曲线数量变化,C错误;从题图中看出,绘制雪兔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0个个体,D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分析题曲线图可知,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下降,连续暖冬,灰鹭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其数量波动不具有周期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灰鹭生殖鸟对数在4000对上下波动,因此其环境容纳量是4000对,B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非寒冷年份欧洲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只是变动幅度较小,C正确;不同年份欧洲灰鹭数量变化主要是由气候这一外源性因素引起的,D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狼和兔子是捕食关系,兔子是被捕食者,狼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数量比捕食者数量多,且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变化,捕食者的数量后变化,由此可以判断图中甲代表兔子,乙代表狼,A正确。狼的K值不等于最大值,应低于B点,B错误;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正确;在不利的条件下,如缺乏食物、传染病等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D 正确。11.答案:C解析:A、最初的放养量(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容纳量没有影响,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A错误;B.a-b段接近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c点比K值大,引入天敌可使罗非鱼的死亡率增大,数量下降,因此c-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库中引入了某罗非鱼的天敌,C正确;D.K2最接近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C。12.答案:D解析:A、在0-t2,阶段,甲种群表现出S型增长,而S形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A正确;B.在t3之后,乙种群汪入后两个种群的关系为捕食,其中乙是捕食者,甲是被捕食者,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乙种群的迁入而下降,B正确;C.在t4之后,甲、乙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呈周期性波动,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甲、乙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D。13.答案:C解析:食物属于外源性因素,食物等资源会引起种内竞争加剧, A正确;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包括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和气候等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导致环境容纳量减小,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加速种群的进化,D正确。故选C。14.答案:(1)年龄结构;增加(2)高;光照(3)种内;确定油松砍伐的合理时期,有效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解析:(1)题图甲表示该地区阴坡与阳坡不同树龄油松的株数,即阴坡与阳坡油松的年龄组成。据图可知,幼龄阶段的油松株数较多,种群属于增长型,一般情况下,该地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增加。(2)据题图乙可知,油松在阴坡比在阳坡上的整体死亡率高,这一现象主要与阴坡、阳坡的光照条件差异大有关,阳坡光照充足,有利于油松生长。(3)当油松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不足,种内斗争加剧,引起植株大量死亡。因此可定期砍伐,使种群处于增长较快的增长期,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15.答案:(1)“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合理即可)(2)衰退;b;一直增大(3)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合理即可)解析:(1)由图可知,“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2)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第1年至第3年间,λ=1.2,种群呈J形增长,曲线的斜率可表示增长速率,所以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加。(3)若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因此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