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第1课时——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第1课时——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第1课时
——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群落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B.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
C.森林群落的不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征相同
D.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2.对几个不同群落的乔木进行调查,得到如下数据,表中数字表示不同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种群密度(棵/100 m2)。其中乔木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
梧桐 香樟 银杏 海棠 黄栌 栾树
群落A 2 6 0 5 0 0
群落B 0 1 3 2 1 5
群落C 0 0 10 13 0 0
群落D 0 8 5 0 0 15
A. 群落A B.群落B C. 群落 C D. 群落D
3.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常用实体镜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C.该探究活动不需计算小动物的个体数量
D.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常用吸虫器进行采集
4.通过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了解到某地土壤小动物的情况如下表,如下论述正确的是( )
土层 个体总数 物种数
0~5cm 79 11
5~10cm 20 4
10~15cm 13 3
A.不一样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B.不一样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分解者
C.表中信息阐明群落具备垂直结构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区物种丰富度下降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B.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
D.为提高采集速率,倒入花盆的土壤需铺满花盆底部
6.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
C.一般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降低
D.丰富度越高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
B.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9.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到以下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土样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实验操作中死亡的物种不予统计
B.该装置采集小动物的过程,利用了土壤动物的避光、趋湿的习性
C.调查夜晚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该装置中电灯应处于关闭状态
D.用记名计算法统计试管内物种数量时,需按照多度等级对数量进行描述
1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既可以调查丰富度,也可以调查种群密度
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它们趋光趋湿等特性
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
11.下列关于“活动: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土样采集时不需要记录样地的植被及土壤类型
C.干漏斗分离装置利用动物的习性实现土壤动物的分离
D.土壤湿度、温度、pH不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12.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
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
13.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动物名称 不同土壤深度的动物数量(个)
0~5cm 5~10cm 10~15cm
蚂蚁 3
鼠妇 6 1
马陆 4
待鉴定 1 2
种类数合计(类) 3 2 2
个体数合计(个) 11 4 2
关于兴趣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蚂蚁和鼠妇存在生态位部分重叠
B.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保存在70%的酒精溶液中
C.通常采用干漏斗分离法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进行鉴别
D.由实验结果可推断,浅层土壤处土壤小动物丰富度高于深层土壤
二、非选择题
1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装置是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
(2)图中A装置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3)许多土壤小动物不适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4)先要用B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_(选“干燥的棉花”、“湿润的棉花”、“清水或酒精”,下同);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
(5)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5.若将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则观测或调查的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称作样本。研究的对象不同,选取样本的方法和计数方法会有所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地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若调查的地块为长方形,则取样方法为 _____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
(2)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 。现要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鼠的数量为42只,第二次捕获35只,其中带标记的为16只,调查时发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死亡,但种群数量没有改变,若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标记物的选择及标记方法都符合要求,除了可得到该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外,还可推出调查期间种群中约有 ______只鼠出生。
(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写出一种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操作:______。
(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样本为 ______,在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的同时,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后者常用方法有 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所有生物)的天然群聚,A正确;B、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类,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B正确;C、森林群落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宣的生存环境,C错误;D、协同进化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A群落中有梧桐、香樟、海棠3个物种,B群落中有香樟、银杏、海棠、黄栌、栾树5个物种,C群落中有银杏、海棠2个物种,D群落中有香樟、银杏、栾树3个物种,因此群落B是丰富度最大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故选B。
3.答案:B
解析:A、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 B、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以用镊子或者吸管吸出放于载玻片上,借助实体镜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B正确; C、本实验中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需要计算小动物的个体数量,C错误; D、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抱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则可以用吸虫器采集,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B、不一样土层中的小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还有分解者,AB错误;
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小动物的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正确;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A错误;B、吸虫器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C、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有两种方法,即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级估计丰富度,后者适用于个体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C错误;D、诱虫器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缝隙,便于空气流通,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有差别,因此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正确;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可见,一般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降低,C正确;丰富度越高的群落,说明其物种越丰富,因此结构越复杂,D正确。
7.答案:C
解析: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必需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C正确;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错误。
8.答案:A
解析: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XX”,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B、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B错误;C、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C错误;D、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在研究土样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死亡的物种应统计,A错误;B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的,B正确;调查晚上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在晚上取样,电灯需开启才能利用土壤动物的相关习性进行采集,C错误;按照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对数量进行描述的是目测估计法而非记名计算法,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该实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既可以调查士壤中物种丰富度,也可以调查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A正确;B、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C、诱虫器诱捕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点,C错误;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 A错误; B、土样采集时需要记录样地的植被及土壤类型,以免对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 C、干漏斗分离装置利用动物的习性,如怕强光,实现土壤动物的分离,C正确; D、不同的土壤动物对土壤中的湿度、温度、 pH的要求不同,这些因素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错误;群落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错误;如果过度放牧,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碱蓬等植物就会明显占优势,群落中原有的一些植物种类会消失,草原生产力严重降低,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D正确。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
(1)诱虫器 吸虫器
(2)趋暗、避高温、趋湿
(3)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4)湿润的棉花 酒精
(5)为了使空气流通
解析:
15.答案:(1)等距取样 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法 8
(3)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吸取的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4) 取样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析: (1)
对于长方形地块,应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
样方法计数时,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要对处于样方内的所有植株、相邻两边及夹角的植株进行计数。
(2)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选择标记物时掌握的原则是不对田鼠的生存和活动造成影响。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42只田鼠中有4只由于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田鼠的数量视为(42-4)=38(只),第二次捕获35只田鼠,其中有标记的田鼠16只,设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计算公式为(42-4)/X=16/35,解得X≈83(只),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83只/公顷。第一次标记的田鼠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死亡,理论上标记鼠和非标记鼠死亡率相同,则调查期间83只鼠中死亡个体为4÷42×83≈8(只),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没有改变,无迁入和迁出,则调查期间种群中约有8只鼠出生。
(3)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吸取的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等操作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用的取样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其样本为取样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
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时,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