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4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
——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气候条件不同的甲、乙两地,甲地因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甲地的演替速度通常比乙地快
D.甲、乙两地最终会形成相同的群落类型
2.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先后出现的优势植物依次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最终演替到森林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演替中林木的郁闭度逐渐降低
C.群落演替过程中,原先的优势物种将消失
D.森林阶段才会出现群落的季节性
3.某山区由于人为的滥砍滥伐,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后来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均会引起群落的次生演替
B.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使群落朝着不同方向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物种入侵难度相同
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如初
4.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
A.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C.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D.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5.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 B.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D. 公园里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6.通过实施生态保护,过度砍伐的森林恢复了往日生机,该演替历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一些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
B.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种间关系复杂化
C.优势种更迭,顺序为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D.群落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增强
7.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察觉。但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表征群落演替进行的动态。下列现象不能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的是( )
A.在弃耕的农田上长出了茂密的灌木丛
B.在长满地衣的岩石上出现了苔藓植物
C.在铺满荷叶的荷塘中,荷花逐渐伸出水面
D.在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8.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需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日,统计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裸石上发生了初生演替
B.前120天,裸石上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之后趋于稳定
C.120天后,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了正金字塔形的能量金字塔
D.120天后,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
9.当过度放牧与乱砍滥伐森林,森林群落演变为稀疏的植被,这种演替属于逆行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逆行演替的终点是荒漠 B.逆行演替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增强
C.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属于逆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改变逆行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0.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
11.一个无人管理的池塘逐渐变浅,成为一个沼泽地,慢慢发展成一片灌木丛。下列关于该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种群对群落环境会产生影响
B.该群落的演替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
C.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D.若加强池塘管理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2.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土地沙漠化严重,生长的灌木大多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速率较低。为了研究该地域的群落演替过程,2023年5月科研人员在该地区某村庄选择4块不同年代弃耕的农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弃耕年代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灌木 物种数量
1950年 0株 10株 380株 8
1970年 0株 46株 290株 12
1990年 400株 1800株 30株 15
2010年 600株 1900株 32株 18
A.该盐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的优势地位逐渐被草本代替
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丰富度越高
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D.自然状态下这些群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阶段,属于次生演替
13.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
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没有终点
C.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分层不尽相同
D.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14.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
15.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个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自然保护区30年后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_(填“S1”或“S2”)。
(2)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的能力。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森林群落的20%,由此可推测恢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已不存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是____________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__,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___逐渐增加。
(5)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环境适宜,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二者相比,甲地的次生演替速度比乙地的初生演替速度快,C正确;在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力干扰,且气候条件不同,导致甲、乙两地最终不一定会形成相同的群落类型,D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随着群落演替进行,林木的郁闭度逐渐升高,B错误;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优势物种未必消失,C错误;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不只是森林阶段会出现群落的季节性,只要符合“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就具有群落的季节性,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AB、乱砍滥伐会出现逆行性演替,封山育林会引起进行性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AB正确;C、群落演替的早期,物种比较容易入侵,后期群落达到稳定时,物种很难侵入,C错误;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到乱砍滥伐前的状态,D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自然状态下也是演替为沙漠,因此演替方向未变,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A.各种植物的种群数量在自然情况下呈“S”型增长,A错误;B.在荒山上开始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D.公园里群落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演替的过程中物种间会有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种间竞争会导致一方减少甚至绝灭,但也可能使物种开辟新的生态位以实现竞争共存,A项正确。过度砍伐的森林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B项正确。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发生更迭,但次生演替通常不会出现地衣、苔藓类植物占据优势的情况,通常会直接进入草本植物阶段;此外,C项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如,灌木阶段的植物优势种应该是一种或几种灌木,灌木类植物是优势植物群体,C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增强,D项正确。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裸石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正确;B、由图示可知,在前120天内,新增的物种数目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即物种数目在逐渐增加),在120天后新增物种数目为零,故裸石上的物种数量先逐渐增加,之后趋于稳定,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能量越少,故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的能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C正确;D、120天后,裸石上的群落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裸石与周围石块的环境条件相似,故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D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按其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相反,逆行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荒漠,这与群落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A错误;B、逆行演替过程中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行,抵抗干扰能力降低,B错误;C、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属于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属于进展演替,C错误;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该演替过程发生在松材线虫入侵海岛黑松林群落上,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该过程的演替是逆行演替,由森林演替成灌木,所以呈现出由复杂至简单的趋势,B错误;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所以能够大量繁殖,C正确;
D.乔木的消失减少了其树叶对阳光的遮挡,使野桐等灌木能够接受更多的光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11.答案:B
解析: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种群对群落环境产生了影响,如草本植物为灌木的出现提供了基础,A正确;该群落的演替能否达到森林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若在缺水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就无法达到森林阶段,B错误;群落演替由池塘阶段到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增加,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C正确;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若加强池塘管理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正确。
12.答案:C
13.答案:B
解析:演替过程中先出现土壤条件,出现草本,然后是灌木,最后出现乔木,因此图示演替过程的顺序是丁→甲→丙→乙,A正确;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最后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不同阶段生物种类不同,垂直分层不尽相同,C正确;人为活动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14.答案:(1)①.物种组成②.季节性
(2)①.地形的变化(或光照强度的不同)②.镶嵌
(3)灌木树冠低矮,具有抗倒伏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
(4)①.次生②.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③.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3)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灌木树冠低矮,可以抗倒伏;根系发达,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且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从而适应沙化环境。
(4)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5.答案:(1)随机;S2
(2)阳光等环境资源
(3)小
(4)次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丰富度(多样性)
(5)速度和方向
解析:(1)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需要随机选取若干个样地。由于山体滑坡,群落受到破坏,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会明显少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所以图中S2为恢复群落的生物量。
(2)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样有利于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森林群落的20%,由此可推测恢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小。
(4)在原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等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5)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