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4 三顾茅庐 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加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纶巾(lún) 栈桥(zhàn) 拮 据(j ù) 箪食壶浆(dān)B.譬如(p ì) 筵席(yàn) 褴 褛(l ǔ) 锲而不舍(qiè)C.勾当(gòu) 脊梁(j ǐ) 瓦 楞(léng) 喏喏连声(r ě)D.桑 梓(xīn) 愧 赧(nǎn) 带 挈(q ì) 歇斯底里(xiē)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 娆ráo 娉婷pīng 褴 褛lǔ 自惭形 秽huìB.怨 怅zhàng 摇 曳yè 嗔怒chēn 箪食壶浆dānC.旁 骛wù 亵渎xiè 宽 宥yòu 强 聒不舍gōD.箴言zhēn 恪守kè 恣 睢suī 矫揉造作jiǎo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看到了▲的侠义,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A.仁义 情义 知恩图报 忠义B.忠义 仁义 扶危济困 情义C.情义 忠义 知恩图报 仁义D.忠义 情义 扶危济困 仁义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学校党委书记要求全校上下,要以思贤若渴的紧迫感,切实强化人才意识。B.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的关键所在。C.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D.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九年级(1)班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二、填空题7.名著阅读。“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段文字节选自《 》,该作品的作者是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8.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请你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 ②七擒: ③东和: ④北拒: ⑤收二川: ⑥排八阵: 9.文学常识填空。《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名 ,号 , 人,该小说以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10.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麦城。1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 》,作者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 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 三国的兴衰过程。12.文学常识填空。《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号 , (朝代)小说家、戏曲家,该小说以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三、语言表达13.依据课文《三顾茅庐》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 14.《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A.刘备称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B.周瑜称之:“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四、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下题。15.【小说悟读】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经典场景、经典情节、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仿照示例,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一条小船,满载纯真快乐——《社戏》《范进中举》《三顾茅庐》《智取生辰纲》《刘姥姥进大观园》16.【小说群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想要将曾经学过的小说汇编成册,目前“小说天地 见证成长”板块还少一篇小说。请你从下面三篇中选择一篇,并阐述理由《社戏》 《孤独之旅》 《走一步,再走一步》17.【小说辩读】活动时,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就“是否有必要阅读长篇小说名著”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也给自己先拟个有文采的网名,然后回复。“泮池新柳”发帖:长篇小说名著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漫画简单、幽默,让人比较放松,还能减轻学习压力,我觉得还是看漫画好。我——“ ”的回复: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三国演义(节选)罗贯中周瑜听得孔明计策果然高明,不禁暗忖曰:“孔明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公勿多虑,我自有计较。”次日,周瑜点齐军将,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邀孔明司往。孔明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周瑜分拨已定,使人请孔明议事。孔明至中军帐,叙礼毕,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鸟巢之粮也。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调。”孔明暗思:“此因说我不动,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乃欣然领诺。瑜大喜。孔明辞出。鲁肃密谓瑜曰:“公使孔明劫粮,是何意见?”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耳。”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看他知也不知。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肃不忍,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肃曰:“吾与公瑾何谓一能?”孔明曰:“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 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军马,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孔明。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肃曰:“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晚。”瑜然其说。(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四至四十五回)18. 有人说“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一句“看似平淡,实则韵味十足”,请说明这样评价的理由。19. 下列对周瑜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量狭小,嫉贤妒能,面对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不能联合却欲杀之。B.聪明,有远见,预见诸葛亮将来必为江东之患。C.忠诚,一心为孙权的江东着想,但不够沉着,被诸葛亮一激就上当。D.不能顾全大局,不听从鲁肃的建议,执意要杀诸葛亮。20. 本文主要是写周瑜和诸葛亮斗智,为什么多次写到鲁肃?请简要说明原因。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A.“纶(guān)巾”,“拮据(jū)”;B.“筵(yán)席”,“褴褛(lǚ)”;C.正确;D.“桑梓(zǐ)”,“带挈(qiè)”;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A.“褴褛(lǚ)”;B.“怨怅(chàng)”;C.“强聒(guō)不舍”;D.正确;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看平时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形似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解答本题要根据语境辨析读音是否正确。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仁义:仁爱和正义。忠义:忠诚,讲义气。情义: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知恩图报: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第一空,与“守土报国”相对应,应选用强调忠诚的词语。因此,“忠义”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强调了关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第二空,与“治军安民”相对应,应选用强调仁爱的词语。因此,“仁义”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强调了关公对百姓的关爱和对正义的维护。第三空,与“侠义”相对应,应选用强调在他人危难时给予帮助的词语。因此,“扶危济困”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强调了关公在他人遇到危难时给予的帮助。第四空,与“同生共死”相对应,应选用强调深厚情感的词语。因此,“情义”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它强调了关公与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经历困难的义气。综上所述,最恰当的填空组合是B:忠义、仁义、扶危济困、情义。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4.【答案】D【解析】A.思贤若渴:思:思念。贤:德才兼备的人。若渴: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极其思念有才德的人。形容求贤心切。符合语境,正确;B.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符合语境,正确;C.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草舍的诸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后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符合语境,正确;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该词是贬义词,句子没有贬义,该词感彩不符合语境,故不正确;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歇斯底里: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该词是贬义词,褒贬失当,故不正确;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该词是褒义词,褒贬失当,故不正确;C.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符合语境,正确;D.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该词多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句中使用该词,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故不正确;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6.【答案】B【解析】ACD正确。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7.【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解析】《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有如下的内容: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8.【答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解析】①收两川,从地域上看指占领荆州、益州,从人物看指吞并刘璋和张鲁。②排八阵,排下八阵图牵制追击的陆逊。③六出: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④七擒:指七次擒孟获又释放,从而使孟获心服。⑤东和北拒,指诸葛亮的战略,对东面的孙吴政权采取联盟政策,对北方的曹魏政权采取攻击策略。⑥用火攻,诸葛亮一生两次用火攻,一次是火烧博望坡,另一次是火烧赤壁,因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此处指火烧赤壁。故答案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此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9.【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解析】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结合识记可知《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据此即可完成填空。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10.【答案】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解析】①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书中的三个带有数字的故事情节即可。如: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安居平五路、关公土城约三事、三气周瑜等。②关羽千里走单骑: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围困在了山上,关羽以一定的条件答应了投降曹操,并帮助曹操赢得了一场战役。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人一骑,经过长途跋涉,成功的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俊髯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谋,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并且威震华夏!败走麦城:关羽在自高自大的情况下轻敌,结果最后败走麦城,并被斩杀。故答案为: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1.【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东汉末年;魏、蜀、吴【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东汉末年;魏、蜀、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本题根据平时积累答题。12.【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结合识记可知《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据此即可完成填空。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13.【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解析】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同类对同类。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根据名著内容,结合上联中的“司马徽”,我们可以对“刘玄德”“再荐名士”可以对“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37回的主要内容是: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故答案为:刘玄德三顾茅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14.【答案】【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解析】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谈自己的理解即可。比如选择B,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故答案为:【示例1】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示例2】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非可小觑”。此题也是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答案】15.【示例】一次中举,道尽世态炎凉——《范进中举》,一条计谋,彰显英雄大智——《智取生辰纲》,一段话语,尽显雄才大略——《三顾茅庐》,一场宴席,笑出人生百态——《刘姥姥进大观园》开放类试题,仿照示例的格式,结合相关作品的内容和主旨拟写即可。16.我选择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他在孤独中成长,变得勇敢坚强,符合板块主题。17.示例:“泮池新柳”;同学,你好!你的观点有失偏颇。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历经时间沉淀的精品,能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开拓我们的视野。漫画虽简单、幽默,但是长时间看漫画就会对文字阅读产生反感,甚至会逐渐丧失阅读能力。【解析】(1)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5.《范进中举》:这篇作品主要描述了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的经历。通过描绘范进中举前后人们态度的变化,生动地刻画出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文章通过描绘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的经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他为科举欢喜到发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热衷权位和崇尚权位至上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 《智取生辰纲》:讲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三顾茅庐》: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亲自上山拜访,尽管前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决定出山相助。这段故事充分展示了刘备的雄才大略和决心 。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则故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刘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逢迎,讨得贾母的欢心,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刘姥姥在席间的表现,充分反映出她阅历丰富,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故答案为:一次中举,道尽世态炎凉——《范进中举》,一条计谋,彰显英雄大智——《智取生辰纲》,一段话语,尽显雄才大略——《三顾茅庐》,一场宴席,笑出人生百态——《刘姥姥进大观园》开放类试题,仿照示例的格式,结合相关作品的内容和主旨拟写即可。16.《孤独之旅》的情节设置非常符合“见证成长”的主题。故事的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离开学校,与父亲一同踏上遥远的牧鸭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困苦,同时也经历了从依赖到独立,从胆怯到勇敢的心路历程。这种成长的过程,正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尤其是主人公杜小康的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从一个娇生惯养、依赖他人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独立、有担当的少年。这种变化,既是他个人成长的见证,也是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的转变。通过杜小康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那些在困境中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最后,《孤独之旅》的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曹文轩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孤独、困苦、成长等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小说中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力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成长的痛苦和挣扎,也能看到希望和光明。这样的艺术价值,使得《孤独之旅》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故答案为:我选择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他在孤独中成长,变得勇敢坚强,符合板块主题。17.对于“泮池新柳”同学的帖子,我认为他/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偏见。虽然长篇小说的篇幅确实较长,阅读起来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与漫画相比,长篇小说名著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社会和历史,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长篇小说名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长篇小说名著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往往也非常出色。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作者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性探索,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强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虽然漫画确实具有简单、幽默的特点,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放松身心,但是长时间沉迷于漫画阅读可能会对文字阅读产生反感,甚至导致我们的阅读能力逐渐下降。故答案为:“泮池新柳”;同学,你好!你的观点有失偏颇。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历经时间沉淀的精品,能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开拓我们的视野。漫画虽简单、幽默,但是长时间看漫画就会对文字阅读产生反感,甚至会逐渐丧失阅读能力。【答案】18.既暗示出孔明在孙吴军中的处境孤独危险,又通过他在这种险境中还能泰然处之,反衬出其智慧高超。19.D20.因为鲁肃起到了联结(或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周瑜和诸葛亮斗智需有人传递信息才能实施;衬托作用,以鲁肃的老实衬托周瑜和诸葛亮的高明,以鲁肃的厚道衬托周瑜的心胸狭小。【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前后联系,理解语句的意思含义;注意把握中心,整体领悟。如果句子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将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语句的依托;注意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揣摩语句的含义。(2)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具体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体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要通观全文,筛选出重要信息。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常常是:作为线索人物;侧面烘托主要人物;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推动情节发展。18.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首先从字面来看,“一叶小舟”给人一种渺小、孤立无援的感觉。在孙吴军中,孔明作为刘备的代表,本就处于一种微妙的地位。他身处异乡,周围都是孙吴的军将,没有自己的强大势力支持,所以这句描写暗示出孔明在孙吴军中的处境孤独危险。然而,尽管处于这样的危险处境,孔明却能“安身”,表现出他的泰然自若。这与他所处的危险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反衬出孔明智慧高超,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他不被外界的危险所干扰,展现出强大的内心定力和卓越的谋略。故答案为:既暗示出孔明在孙吴军中的处境孤独危险,又通过他在这种险境中还能泰然处之,反衬出其智慧高超。19.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文中鲁肃确实多次劝说周瑜,但不能说周瑜不听从鲁肃的建议执意要杀诸葛亮。鲁肃的建议只是让周瑜暂时放弃了立即杀诸葛亮的想法,而且周瑜也并非完全不听从鲁肃的意见,他最后“然其说”,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鲁肃的建议。故答案为:D。20.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多次写到鲁肃的原因如下:联结(或推动情节发展)作用:周瑜和诸葛亮斗智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在他们之间传递信息,而鲁肃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例如,周瑜决定杀孔明后,与鲁肃商议;周瑜设计让孔明劫粮,鲁肃对周瑜的行为提出疑问;鲁肃将孔明的话转告周瑜等。没有鲁肃,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就无法顺利进行。衬托作用:一方面,以鲁肃的老实衬托周瑜和诸葛亮的高明。鲁肃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比较实在,没有太多的心计。而周瑜和诸葛亮则在斗智中展现出高超的谋略和智慧。另一方面,以鲁肃的厚道衬托周瑜的心胸狭小。鲁肃多次为了大局劝说周瑜,而周瑜却一心想杀诸葛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故答案为:因为鲁肃起到了联结(或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周瑜和诸葛亮斗智需有人传递信息才能实施;衬托作用,以鲁肃的老实衬托周瑜和诸葛亮的高明,以鲁肃的厚道衬托周瑜的心胸狭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