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1.主题名称:成长的时空2.主题概述: 本单元是基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着力处理青春期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老师和父母。 第六课从家的意味切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对“家”及“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由初识“家的意味”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紧紧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家”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从而将“爱”推向深入。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使“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 第七课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本课需要帮助学生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3.主题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4.开放性学习环境: 家、学校、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5.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作用,认同中华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知道不同的老师教学风格不同,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增强与老师交往的能力,培养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尚和合的核心思想和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理解中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知道家的主要特点,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知道家庭的含义、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知道中华民族“孝”的内涵;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4.知道什么是亲情之爱;理解亲情之爱产生的原因;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危害;正确处理亲子冲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亲情,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 5.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变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化;了解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增强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6.单元评价建议: 基于核心素养标准,从教材出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如下的单元评价任务: 1.尊重老师和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制作观察量表观察学生表现: 观察项目观察到没有观察到综合评价进到老师文问好回家向父母问好2.本课的评价,重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观察和评价、成长记录等。 关于道德、责任、人格、政治认同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只要自己比过去更能体会到应该孝亲敬长,更爱自己的家和亲人,与父母交往中能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能选择正确交往行为,就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评价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情感和态度,追求与父母交往中善的行为。这种评价,既包括认识上的评价,又包括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态度评价。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把评价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 关于行为的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教师的观察、家长的反映、同学的互评等。以爱的方式与父母交往,以孝敬的行为跟父母打交道,以有效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是本课的主要教育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是观察和成长记录。这种评价,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强调学生自己的进步,注意多激励,突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评价,让学生整理相关知识,掌握方式。评价知识整握情况,也要同情感产生的原因,能力的增强及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对知识的评价,可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考查。*8.单元作业/测试(自选项): 作业设计理念 1.响应“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在作业设计方面实现“科学设计巧瘦身,创新布局妙增效”的目标。 2.本学科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及作业设计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重视体验实践类作业,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设计依托相关知识,教育目标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和行为指导。实践性是本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体验实践类作业,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生成长之间“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 实践: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分工任务1:让我的家温暖有爱。 实践:1.搜集“家”的名言谚语,以及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利用自习和晚上的分享时间讲给大家听。 2.进行我和我的父母系列活动四——爱的味道”,周末为父母做一道拿手好菜,拍2-3张照片上传,一张是制作过程,另一张是成品。也可以直接做成美篇。 分工任务2:时光里的恩师。 【活动步骤】 1.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进行分工,如:主持人以及每组的记录员等。 2.主持人致开场白: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灯塔,照亮我门前行的道路,当我们回忆青春往事,思考与老师们朝夕共处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汇聚成一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请同学门欣赏“我爱我师”图片展,请相关同学做好讲解准备。 3.相关同学做展示,讲解图片背后的故事。 4.主持人:看着同学们展示的图片,回忆你自己是否也有司样或类似的经历呢?在这些交往经历中老师给予我们哪些帮助呢?当时的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5.学生畅所欲言,记录员记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