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雾在哪里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雾在哪里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雾、淘” 等 13 个生字,会写 “于、论” 等 8 个字,会写 “于、无论” 等 15 个词语。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的语气,并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雾的神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 “无论…… 还是…… 都……” 这一句式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该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体会雾的变化与特点,感受自然现象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雾景的图片、雾的形成过程的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常常会出现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播放一段雾景的视频)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雾)
大家对雾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雾的观察和感受)
我们积累过很多辨识天气的谚语,其中也有关于雾的,你们还记得吗?(出示一些关于雾的谚语,如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让学生读一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雾有关,题目是《雾在哪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质疑,如雾在哪里?雾在做什么?雾是什么样子的?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领读一下?(指名领读生字,教师正音)
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它们藏在了词语里,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些生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指出 “论、岸、散” 等前鼻音,“甚、至、失” 等翘舌音,“于、屋” 等整体认读音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大家把生字和词语送回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完课文后,谁能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大海、天空、海岸、城市等都藏了起来,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第 1 自然段
同学们,雾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默读第 1 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回答,出示句子: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谁能说一说 “淘气” 和 “顽皮” 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近义词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淘气” 可以理解为调皮、不听话,“顽皮” 可以理解为贪玩、好动)
你从哪里能看出雾很淘气、顽皮呢?(引导学生关注 “又…… 又……” 的句式,体会雾的特点)
让我们带着对雾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雾的淘气和顽皮)
学习第 2 - 4 自然段
雾这个淘气的孩子把什么藏起来了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 2 - 4 自然段,用 “____” 画出雾说的话,用 “△” 画出雾藏起来的东西。
谁来说一说雾说了哪些话?(指名回答,出示雾说的话)
雾先把什么藏起来了?(大海)他是怎么说的?(我要把大海藏起来。)谁能学着雾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雾的淘气和自信)
雾把大海藏起来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句子: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这里的 “无论…… 还是…… 都……” 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式表示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如此,强调了雾的强大,什么都能藏起来)你能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吗?(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及时评价指导)
雾接着又把什么藏起来了?(天空连同太阳)他又是怎么说的?(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强调 “一起”,读出雾的得意)
这一次景色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句子: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和前面描写大海的句子相比,这两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都用了 “无论…… 还是…… 都……” 的句式,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和神奇)
雾真是越来越调皮了,他还把什么藏起来了?(海岸)谁能找出雾说的话和描写景色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海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海岸。雾把海岸藏起来后,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画面,描述景色)
学习第 5 - 6 自然段
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他现在在想什么呢?(出示句子: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哦,我要把自己藏起来。)谁能读出雾思考的语气和藏起自己时的开心?(指名读,教师指导)
雾把自己藏起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这里的 “连同”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连同” 的意思是和、一起)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和前面雾藏起东西时的句子很相似,但是又有一些不同,谁能找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发现前面是 “…… 看不见了”,这里是 “…… 都露出来了”,感受雾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感受一下雾消失后世界的变化。(齐读句子)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讨论:雾为什么会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总结: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当雾出现时,它会弥漫在空气中,使得我们的视线受到阻碍,所以看起来就好像雾把东西藏起来了一样。
(五)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想象说话:雾真是个淘气的孩子,他还可能会把什么藏起来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如森林、校园、公园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森林藏了起来,无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是可爱的小动物,都看不见了。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还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都看不见了。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公园藏了起来,无论是弯弯的小路,还是碧绿的湖水,还是古色古香的亭子,都看不见了。
小组交流: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象的内容,然后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全班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和掌声。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雾孩子。他把大海、天空、海岸、城市等都藏了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雾的神奇和有趣。同时,我们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到了雾说话的语气,学会了用 “无论…… 还是…… 都……” 的句式说话。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奥秘。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雾还可能会把什么藏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搜集有关雾的资料,了解雾的形成原因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藏大海 无论…… 还是…… 都…… 看不见了
藏天空和太阳
藏海岸
藏自己 连同…… 都露出来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导入环节,我利用视频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拓展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我还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让学生模仿雾说话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雾还可能会把什么藏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有些学生的发言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在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环节的时间安排过长,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有效地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