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梳理】1、宋元经济发展概况?(1)农业发展概况:①稻麦复种制提高粮食产量;②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③辽宋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发展概况:①制瓷业:宋代形成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②矿冶业:燃料作物改进,煤的大量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宋代商业发展概况:①基层市场、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②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③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4)城市特点:①突破坊市限制; ②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 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5)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①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②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 ⑤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经济重心南移。2.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经济因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劳动力(根本原因)。②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至宋户口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实行南北分卷。④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4.宋元社会变化的表现?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租佃关系发展;签订契约);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5.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独尊地位动摇; ②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重建纲常伦理;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④北宋中期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6.程朱理学的主张?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存天理,灭人欲”:为维护封建制度辩护。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7.理学的影响?积极:①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和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③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尊卑等级观念,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思想,阻碍了后期社会的变革。8.归纳宋以前儒学的发展历程?时间 发展情况 代表人物 观点春秋 产生 孔子 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战国 发展 孟子、荀子 仁政、性善论;隆礼重法秦朝 重创 秦始皇 焚书坑儒汉朝 正统地位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 新发展 吸收佛、道精神隋唐 三教并行、复兴 韩愈 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巩固儒学主流思想宋朝 新体系 二程、朱熹 理是万物根本,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9.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①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②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③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之,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巩固提升】1.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中的读书人择婿。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 D.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2.文史学家刘大杰指出:“宋代小说最可注意的,并不是这些用文字写成的志怪与传奇,而是那些出自民间的白话小说(话本或平话)。”宋代小说发展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动C.市民阶层的逐渐崛起 D.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3.宋太宗淳化二年,市舶司开始对进口货物采取抽解制度,即按货物数量以一定比例抽取若干实物作为进口税。后由于“蕃商陈诉抽解太重”,绍兴十七年对特定商品“龙脑、沉香、丁香、白豆蔻抽解一分,余数以旧法施行”。这表明当时( )A.中外商业贸易频繁 B.外商倚重中国市场C.抑商思想仍然浓厚 D.政府弛禁海外贸易4.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 )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 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 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5.南宋时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大米到农村集市上交易香烛、油盐、椒姜等,当地米店则将买来的大米运到临安府等地出售,并购买货物返回农村集市卖出。这反映了当时( )A.纸币使用的普及 B.自然经济的解体C.城市生活的丰富 D.基层市场的发展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出现倡导“自由”“平等”思想7.某同学读到一篇史学研究论文,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有三大发明、儒学复兴运动、《授时历》、话本、关汉卿等,这篇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论三大发明的世界意义》 B.《论宋元文化的繁荣》C.《论关汉卿与元曲的发展》 D.《论唐宋文化的发展》8.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刘恕应诏试讲经,“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擢为第一”,这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贾边“舍注疏立异论”被黜的状况已大为不同。“断以己意”已受到了官方的公开肯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仁宗时期( )A.官员选拔取决于个人喜好 B.注重对儒家经句的整理C.推崇标新立异的学术理论 D.儒学复兴运动成效显著9.11世纪中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在北宋时期( )A.发明了最早的指南仪器 B.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开始掌握磁石指南特性 D.开辟了地理大发现时代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但宋之后再未见有烟火公事的身影。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因为需要“理治百姓”,宋廷对烟火公事官素质要求较高。淳熙五年,吏部侍郎程大昌对烟火公事兼职官的任职资格作出新规定,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材料二 烟火公事出现背后隐含宋代社会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通、土地自由流转。人口自由流动包括空间自由流动和职业自由流动。空间自由流动表现为户籍迁徙,职业自由流动多表现为农民脱离农业,转而成为非农职业者。商品自由流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之间自由流通,二是城市内部自由流通。宋代商品流通自由化及由此衍生的商品经济跨越式发展,甚至被国内外很多学者称之为“商业革命”。宋代土地流转也出现革命性变化。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交易频繁。上述三大变局相互关联,进而形成叠加效应,导致宋代社会事务出现膨胀性增长,社会管理逐渐由粗放走向精细。——摘编自廖寅《烟火公事在宋代基层治理中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与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设置烟火公事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宋代人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说明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故选D项;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故排除A项;“榜下择婿”无法直接说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社会控制,故排除C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刘大杰认为宋代小说发展的新特点是民间文学的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文学的崛起源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故A项正确,排除C项,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始终是儒学,排除B项:民间文学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并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蕃商陈诉抽解太重”“余数以旧法施行”等信息可知当时对商品贸易征收重税,这仍然是抑商的表现,而且“余数以旧法施行”说抑商思想仍然浓厚,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当时抑商思想浓厚,并不是中外商业贸易频繁和外商一种中国市场,排除AB项;宋代没有禁止中外贸易,因此也没有“驰禁”一说,排除D项。故选:C。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地方官有较大的权力,宋代则是中央官员兼任地方官职,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地方长官权力的变更,无法体现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讲述的是地方官员权力大小的变迁,排除C项;不能从名称变迁体现官员素质,排除D项。5.答案:D解析:A.材料不涉及纸的普及,排除;B.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农村生活,排除;D.根据“南宋时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大米到农村集市上交易香烛、油盐、椒姜等,当地米店则将买来的大米运到临安府等地出售,并购买货物返回农村集市卖出”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基层市场活跃的场景,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C项正确;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其地位并未丧失,排除A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排除B项;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大发明、儒学复兴运动、《授时历》、话本、关汉卿这些关键词都是宋元时期的文化,B项正确;A项说法都过于片面,不能涵盖主旨,排除A项;C项的说法都过于片面,排除C项;D项时间为唐宋,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D9.答案:B解析:宋朝景德至庆历年间商税、酒税、盐税均呈增长的趋势,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故答案为B项。北宋时期仍然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商税等税收呈增长趋势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能反映当时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排除C项;表格中没有农业等其他税收的数据,不能得出“商税成为主要财源”的结论,排除D项。10.答案:(1)职责:总体职责是治理民政,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盗贼防治。特点:①广泛设立于城市、镇寨场及乡村;②由朝廷设立,兼职或专职均有;③政治素质较高,须通晓宋朝法律;④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⑤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辅助州县衙门。(2)原因:①农业、手工业发展,人口增长较快;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③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④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较为松弛;⑤人口流动规模庞大;⑥“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交易频繁。解析:(1)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根据“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得出主要是治理民政,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盗贼防治。特点可从分布地点、设置机构、政治素养、地位和职责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根据“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得出烟火公事广泛设立于城市、镇寨场及乡村;由朝廷设立,兼职或专职均有;根据“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得出政治素质较高,须通晓宋朝法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根据“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得出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辅助州县衙门。(2)综合材料一、二的内容,从烟火公事的职责、宋朝社会变化的内容等方面分析设置的原因,从经济上来说,主要是农业、手工业发展,人口增长较快;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从组织管理上来说,主要是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较为松弛;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从土地政策上来说,则是宋朝时期“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交易频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