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前预习单(学生版+教师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前预习单(学生版+教师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前预习单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读准字音 蟋蟀(shuài) 油蛉(línɡ) 斑蝥(máo) 蝉蜕(tuì) 竹筛(shāi) 拗(ǎo) 攒成(cuán) 倜傥(tì tǎnɡ) 叵(pǒ) 盔甲(kuī) 锡箔(xī bó) 觅食(mì) 脑髓(suǐ) 秕谷(bǐ) 书塾(shú) 确凿(záo) 菜畦(qí) 珊瑚珠(shān hú) 皂荚树(jiá)桑椹(shèn) 敛(liǎn) 后窍(qiào) 宿儒(sù rú)人迹罕至(hǎn) 系(jì) 窦(dòu) 厥(jué)
2.多音字
多音字-攒 拼音 解释
攒集 cuán 拼凑;聚集
积攒 zǎn 积累;积蓄
自主学习:找一找还有哪些多音字,写出读音,并组词
2.词语
理解词语 确凿:确实。拗:弯曲,弯转。拥肿:文中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长吟:长声鸣叫。缠络:缠绕。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鉴赏:鉴定和欣赏。轻捷:轻快敏捷。攒:凑在一块儿。敛:收拢。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比喻无所顾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文学常识
1、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8):回忆“我”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9—24):回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①百草园部分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第1段)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第8段)
②三味书屋部分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第10段)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第24段)
③过渡段:第9段。
◎品读第2段,说说作者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景物:
①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缠络着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一样的覆盆子。
②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特点: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①比喻。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特点,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声音的悦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品读第3—6段,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品读第7段,写“雪地捕鸟”的乐事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也流露出“我”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快速默读“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严 趣
行礼 两次行礼:严格的学习规矩 对扁和鹿行礼,“算是”:对规矩的调侃
课堂 “不应该问”“只要读书”:压抑的学习氛围 偷跑进后园玩,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天真可爱的童心
先生 “怒色”“人都到那里去了?!”:疾言厉色的先生 “头仰起,摇着”“拗过去”:陶醉而可亲的先生
【示例一】快乐。依据: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等趣事;还写了被老师发现后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老师读书入迷,“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示例二】枯燥无味。依据: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门是黑油的,陈设、礼节在小孩子看来也是无趣的。同时,学习内容只有读书、习字、对课,可见所设课程十分单一。而且,先生古板严厉,教学方式刻板,不许学生问课本以外的内容。所以,作者在这种压抑环境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
◎人物描写
1、老师形象:比较开明,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1)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2)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
(4)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
2、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神态、动作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形象地描写了先生读书入神时情景,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幽默调侃又有趣味。
(3)侧面描写: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我”的形象
(1)“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2)“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3) “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4)“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主题思想
1、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含蓄表达了对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2、儿童视角:作者以童年“我”的视角,追忆童年的乐园,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表现美好的童真童趣,表达了热爱自然、喜欢快乐自由生活的感情。
3、成人视角: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特别是首尾两处的文字更混合了回忆的甜蜜和现实的苦涩,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素材积累
何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其横匾由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先生。“三味”之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说取自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味如吃米面,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味如醋和肉酱。还有的说“三味”即“三昧”,原指诵经悟经的三重境界:定、正受、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恭敬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前预习单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读准字音 蟋蟀( ) 油蛉( ) 斑蝥( ) 蝉蜕( ) 竹筛( ) 拗( ) 攒成( ) 倜傥( ) 叵( ) 盔甲( ) 锡箔( ) 觅食( ) 脑髓( ) 秕谷( ) 书塾( ) 确凿( ) 菜畦( ) 珊瑚珠( ) 皂荚树( )桑椹( ) 敛( ) 后窍( ) 宿儒( )人迹罕至( ) 系( ) 窦( ) 厥( )
2.多音字
多音字-攒 拼音 解释
攒集
积攒
自主学习:找一找还有哪些多音字,写出读音,并组词
2.词语
理解词语 确凿: 。拥肿: 。长吟: 。无妨: 。鉴赏: 。轻捷: 。攒: 。敛: 。宿儒: 。人迹罕至: 。高枕而卧: 。人声鼎沸: 。
◎文学常识
1、作者
鲁迅,原名 (1881—1936),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 》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8): 。
第二部分(9—24): 。
◎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①百草园部分
起句: 。(第1段)
止句: (第8段)
②三味书屋部分
起句: 。(第10段)
止句: 。(第24段)
③过渡段:第 段。
◎品读第2段,说说作者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景物: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味觉——
特点: 。
◎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品读第3—6段,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品读第7段,写“雪地捕鸟”的乐事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快速默读“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严 趣
行礼
课堂
先生
【示例一】
【示例二】
◎人物描写
1、老师形象:比较开明,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1)由“ ”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2)由 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 ,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
(4)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
2、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
(2)神态、动作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形象地描写了先生读书入神时情景,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幽默调侃又有趣味。
(3)侧面描写: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我”的形象
(1)“我”是一个 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2)“我”是一个 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3) “我”是一个 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4)“我”是一个 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主题思想
1、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含蓄表达了对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2、儿童视角:
3、成人视角:
素材积累
何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其横匾由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先生。“三味”之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说取自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味如吃米面,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味如醋和肉酱。还有的说“三味”即“三昧”,原指诵经悟经的三重境界:定、正受、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恭敬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