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诗经·秦风·无衣》教学设计与《长相思》相柳家国大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袍、泽、裳三个实词,学习《诗经》的相关文化知识。2、 思维发展与提升翻译《无衣》三章,理解诗句含义。3、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提高鉴赏《诗经》的艺术特色的能力。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袍、泽、裳三个实词,学习《诗经》的相关文化知识。2、 思维发展与提升翻译《无衣》三章,理解诗句含义。3、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提高鉴赏《诗经》的艺术特色的能力。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前热播剧《长相思》中相柳带领辰荣军残军退守到深山老林,他们在战友因瘴气而亡时,吟唱起了“雨绵绵兮,劲草葳葳,雪茫茫兮,劲草葳葳,枯荣报兮忠臣骨,永不降兮辰荣士。”这首军歌我们感受到了相柳和辰荣残军的忠臣与大义。这是一首具有楚辞浪漫主义的的军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实主义《诗经·秦风·无衣》的一首最早军歌,品读《诗经·秦风·无衣》的家国大义。一、初读课文,学习经典1、《诗经》相关文化知识。①《诗经》概貌《庄子·天运》载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是儒家“六经”之一,简称《诗》,305篇都可以合乐歌唱。②《诗经》内容《礼记·乐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宽厚安静而温柔 正直的人,适宜唱《颂》;志向广大安静而畅达的人,适宜唱《大雅》。恭敬俭约而讲究礼仪的人,适宜唱《小雅》。正直安静而谦虚的人,适宜唱《风》。”《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了十五国风。雅,即正声,分为《大雅》《小雅》。《颂》,祭祀乐歌,分为商颂、周颂、鲁颂。③《诗经》特色和作用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直接铺陈叙述事物,eg:《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是用那种事物比作这种事物,eg:《硕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先说其他事物来引起所想要表达的情感,eg:《关雎》)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卷十六:“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有所怨恨的,就跟随着歌唱。饥饿的人歌咏他们所有关的食物,劳动的人歌唱他们所劳作的事情。)《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生们为什么没有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自由诵读②点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③女生读第一章,男生读第二章,全班读第三章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重点字词解析①袍袍,形声字,《说文解字·衣部》:“袍,襺也。从衣,包声。《论语曰:‘衣弊缊袍。’”(袍是夹层里夹藏棉絮的长衣。从衣义符,从包声符。《论语》说:“”穿着破烂的旧丝棉袍子。)袍,本义是有夹层、中间絮有丝绵的长衣。泛指衣服,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战袍,一是官袍、黄袍,一是文人穿的袍。因最初士兵的军队服装也是袍,所以袍常用来指战袍。如《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袍甲,战袍和铠甲。②泽泽,本义湖泊,引申为汗水、汗泽,其衣服常为汗所浸润,故同“襗”,指长内衣,即贴身穿的衣服。《广雅·释器》:“襗,长襦也。”(襗是较长之短衣)毛传:“泽,润泽也。”郑玄笺:“泽,亵衣,近污垢。”近身较容易被汗水浸润成污的是贴身之内衣。注:毛传,即汉毛亨《毛诗故训传》简称;郑玄笺,即《毛诗传笺》。③裳裳,《说文解字》:“常,下裙也。从巾,尚声。”(常,是遮蔽下体的裙子)。2、同桌互相翻译,不理解地把字词或者诗句写在黑板上,班上集体解决。3、教师点评4、教师提问根据旧知以及课堂所学,袍、泽、裳以及同仇、偕作、偕行的顺序能否互换。明确:不能。袍、泽、裳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同仇、偕作、偕行应该先是志向一致,到行动一致,最后到奔赴战场共同杀敌,情感不断递进。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齐读课文,思考:诗歌以“岂曰无衣”提问,表现了战士们怎么样的形象?明确:同袍、同泽、同裳作答,表达了战士们慷慨从军、患难与共、团结一心的精神以及忠勇激扬的爱国热情。《诗经正解》:“通诗三章一意,总是结恩爱于平日,正欲共患难于临时也。重‘王’字上,各章语气自相呼应。一则见其从王之义,一则见其相死之勇。须说得忠勇激扬,方似秦人口气。写出他一种壮往亲昵之气,便有并吞六国之雄。”四、合作探究,提高鉴赏把诗中三章“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同……”的重章叠唱的形式改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泽、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矛戟、甲兵,与子同仇、偕作、偕行。”语义基本相同,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明确:重章叠唱的作用结构上: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同……”的结构形式,结构整齐,具有结构美、整齐美。语言上: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语言优美,节奏相同,音韵协调,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激昂气氛,强化了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深化了战士之间深厚情谊与爱国主义主题。五、融会贯通,比较阅读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问题:赏析两首《无衣》的异同。明确:异:课文《无衣》表达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以及战士之间深厚情谊与爱国主义主题。该《无衣》表达对赠衣者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手法上都运用了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六、教师总结,作业布置1、《无衣》表达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以及战士之间深厚情谊与爱国主义主题。再穿越到今天《长相思》电视剧中相柳的家国大义的体现,说明这些精神永不过时,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和同学团结友爱,心中有祖国。2、课后背诵《无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