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优选】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优选】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中国古代史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混知-大米!咋就成了主食界扛把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结构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及原始农耕生活。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通过概括、对比,弄清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的特点;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家国情怀:认识祖先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认同和尊重。
核心素养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兴起时间:
距今一万年左右
2、兴起地点:
长江、黄河、淮河流域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3、兴起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木耒
骨耜
刀耕火种:把地上生长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就在烧后的地面上挖坑下种。
耒耜耕种
北方地区载培粟和黍
长江中下游载培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六畜形成:马牛羊鸡犬猪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旧石器
新石器
4、影响: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关史事: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1、距今时间:
距今约7000年
2、活动区域: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
3、生活概况:
(1)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演变发展
草棚木质结构水井复原图
3、生活概况:
(1)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2)原始农业:
作物:水稻 工具:骨耜
骨耜
出土稻谷
多角沿釜(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3)原始畜牧业: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狗头骨
猪下颌骨
植物之果核
南酸枣
菱角
稻谷
河姆渡出土的动植物遗物
3、生活概况:
(1)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2)原始农业:
作物:水稻 工具:骨耜
(3)原始畜牧业: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4)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织布机、雕刻、养蚕缫丝、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人的骨哨
河姆渡人的玉器
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人的小陶舟
教学视频:河姆渡猪纹黑陶钵的自述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2、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渡陕西西安半坡村)
3、半坡遗址生活概况:
(1)建筑形式: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结构
教学视频:半坡原始居民的建筑
3、半坡遗址生活概况:
(1)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2)原始农业:
作物:粟 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等
(3)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等家畜
石铲
石镰
石锄
石刀
(4)原始手工业:
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尖底瓶
人面鱼纹陶盆
鱼纹彩塑陶盆
石斧
石磨盘、棒
石磨
骨锥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鱼钩
陶纺轮
半坡陶器刻画的符号
4、大汶口文化::
(1)分布: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2)形成:
距今约6300-4500年
(3)考古:
①大房屋: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屋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物的场所。
②公共墓地:距今约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3、原始氏族: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随葬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子复原图
夯实基础
1.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能代表原始农耕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原始农耕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骨耜体现了这一特征,B项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排除A项;CD两项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答案】D 【解析】根据“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分析可知,在中华大地上,诸多地方都有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间阶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发展过程,不能体现渐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连续不断,只体现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3.欢欢同学在历史课堂记录“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关键词为:“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生产工具骨耜、长江流域”。由此判断欢欢记录的“某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生产工具骨耜、长江流域”可知,由此判断欢欢记录的“某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排除B项;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4.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多样:陶器上面绘有鱼纹和波浪纹;猪、狗等家畜骨骸;考古证明他们会制造出原始农具。这说明这里的先民( )
A.依靠捕鱼维持生活 B.利用畜力耕作土地
C.与河姆渡居民联盟 D.农业生活形式多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陶器上面绘有鱼纹和波浪纹”说明半坡居民会制作陶器;“猪、狗等家畜骨骸”说明半坡居民饲养家畜;“考古证明他们会制造出原始农具”说明半坡居民种植农作物。这些说明半坡居民的农业生活形式多样,D项正确;依靠捕鱼维持生活概括片面,排除A项;利用畜力耕作土地无法反映,排除B项;与河姆渡居民联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中国古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