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一: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同步练习(1.1-1.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周周测一: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同步练习(1.1-1.2,含解析)

资源简介

周周测一: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1.1-1.2)
、选择题
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变,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牛顿发明了白炽电灯
B.爱迪生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C.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D.法拉第发现了万有引力
“乐果”是常见的农药,若误服需要及时洗胃并立即送医。某单位需要大量储存该农药, 则储藏柜表面要张贴下图中的(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木块长度 B.熄灭酒精灯
C.测液体温度 D.测量液体的体积
小敏用同一把刻度尺四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8.20cm、8.21cm、8.30cm,8.22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8.23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
C.8.30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8.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
编号 量程/mL 分度值/mL
甲 5 0.2
乙 50 1
丙 100 2
丁 200 3
A.甲 B.乙 C.丙 D.丁
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 l 毫米,长度是 20 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长度是 15 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 1 毫米,长度是 2 米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长度是 1 米的米尺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5cm=10.5cm×10mm=105mm B.10.5m=10.5cm×10=105mm
C.10.5cm=10.5× m=0.105m D.10.5cm=10.5÷100cm=0.105m
小培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28℃ B.35℃ C.48℃ D.60℃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某中学生的800m赛跑的成绩是1min
B.科学书每页面积约为450cm2
C.1小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500mL
D.本次期末考试时的气温接近50℃
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盒的体积是1 cm3
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
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填空题
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   ;
(2)一支毛笔的长度是 2.6   ;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 500   。
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9米3=   厘米3=   毫升;
(5)60纳米=   米。
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1)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2)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的容器是   ;
(3)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
(4)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   。
小华用温度计测自己的体温为37.6℃,而她用后未甩,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   和   。
2021年7月1日,中国邮政银行发行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
(1)如图所示,小文测得邮票的长度为   厘米。
(2)小文想用累积法测一枚邮票的厚度,于是他将多枚邮票叠加后进行测量,4次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81cm、2.80cm、2.75cm、2.82cm,其中一定错误的数据是   ,则这叠邮票的厚度为   厘米。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则在   (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实验探究题
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其中所指的脚长和脚围如图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2)现有一根足够长的棉线和一把木质米尺,写出测量脚围的方法:   。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敏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敏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70厘米3。
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
(2)若想得到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请在原来方法上作改进:   。
(3)小敏同学还想测一元硬币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硬币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硬币的体积。若测得值更接近真实值,你认为她该如何改进并写出表达式:   
、解答题
小明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科学课本内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2)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L;(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h=L/10。
小明的做法有几处错误?分别是什么?
人站在雪地上,脚印的深度与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大小有关。现提供一张纸、一把刻度尺、一支笔,请你设计方案,测出人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一只鞋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   .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周周测一: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1.1-1.2)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此题主要涉及对科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相关事件的了解。(1)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2)1785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3)2012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实现了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4)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A.发明白炽电灯的是爱迪生,而不是牛顿,故A错误;
B、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而不是爱迪生,故B错误;
C、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故C正确;
D、发现万有引力的是牛顿,而不是法拉第,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A
【解析】需熟悉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若误服“乐果”需要及时洗胃并立即送医,可见该物有毒。
A.有毒品,符合题意;
B、易燃气体,不符合题意;
C、爆炸品,不符合题意;
D、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解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刻度尺使用的四点:一、选正确;二、放正确;三、看正确;四、读记正确。
(2)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
(3)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A.测木块长度,图中刻度尺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物体边长紧贴,尺子斜了,A错误;
B、熄灭酒精灯,图中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在吹,操作错误,应该用灯帽盖灭,B错误;
C、测液体温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操作正确,C正确;
D、测量液体的体积,图中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没有与被测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错误,D错误。
故选C
A
【解析】(1)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测量值虽有不同,但相差无几,据此排除异常数据,然后求出剩余几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就是最小刻度;
(3)准确值部分应该都是相同的;
(4)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一位数字是估读数字。
在这四个数据中,8.30cm明显偏大,因此它是错误数据,那么文具盒的宽度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测量结果8.20cm可知,数字“2”的单位为mm,因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mm,故B正确不合题意;
8.20中数字“0”表示估读数字,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估算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根据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这样示数更准确。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约为10cm3,即10mL,
则使用排水法测金属块的体积时,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就大于10mL,
则量筒的量程要大于10mL,故A不合题意;
量程为50mL、100mL、200mL的量筒中,50mL的量筒分度值更小,测量结果更准确,故B符合题意,C、D不合题意。
故选B。
C
【解析】长度的测量之刻度尺的使用之会选: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教室窗户的长度一般在1m左右,那么刻度尺的量程要比1m大,为了能准确测量,最小刻度越小越好,也就是1mm。
A.最小刻度 1 毫米的长度是 20 厘米的学生用尺,量程太小,不能一次测出;
B、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 15 米长的皮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C、最小刻度为 1 毫米的 2米长的钢卷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符合;
D、最小刻度 1 厘米的 1 米长的米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选:C
C
【解析】单位换算要注意:
①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②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就是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写在进率后面;
③除以进率通过不写成“÷”的形式,而是写成10的负指数形式或分数的形式。
A.换算过程中不应该有两个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不是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应该写在进率的后面,故B错误;
C.cm化m,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写成×,故C正确;
D.换算过程中不能使用“÷”,故D错误。
故选C。
B
【解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水银柱的长度为L,实际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当水银柱的长度为12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35℃。
故选B
B
【解析】根据对时间、面积、体积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A.某中学生的800m赛跑的成绩是3min,故A错误;
B.科学书每页面积约为450cm2,故B正确;
C.1小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50mL,故C错误;
D.本次期末考试时的气温接近30℃,故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排水法测物体体积的方法判断。
步骤C中,量筒的示数54毫升=V水+V金属;步骤D中,量筒的示数60毫升=V水+V金属+V塑料盒。二者相减得到,塑料盒的体积V塑料盒=60毫升-54毫升=6毫升=6cm3,故A.B错误,C正确;
只要塑料盒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在水中的深度最测量结果没用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填空题
(1)km
(2)dm
(3)mL
【解析】根据珠穆朗玛峰和毛笔的实际长度填上单位;根据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和ρ=的变形式V=求出一瓶矿泉水的体积。
解: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比较高,其单位只能是Km; 一支毛笔的长度是 为20cm左右,若数字为2.6,其单位只能是dm;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是 500 g左右,根据ρ=的变形式得V==500cm3=500mL.
故答案为: km ; dm ; mL
(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纳米=6×10-8米。
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1)H
(2)C
(3)I
(4)F
【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1)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故选H;
(2)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的容器是广口瓶,故选C;
(3)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试管,故选I;
(4)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酒精灯,故选F。
37.6℃;38℃
【解析】体温计:(1)测量范围 35~42℃,最小刻度值 0.1℃;(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1)用示数是37.6℃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C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体温计的读数仍保持37.6℃;(2)用示数是37.6℃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8℃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所以体温计的读数仍保持38℃。
(1)5.00-4.95均可
(2)2.75;2.81
(3)冬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准确值和估读值,然后相加得到测量值。
(2)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准确值部分肯定是相同的,只有估读值不同,据此排除错误数据,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3)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计算。
(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准确值为4.9cm,估读数字为5,则邮票的长度为4.95cm。
(2)比较可知,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应该为2.8cm,则2.75cm是错误的,那么折叠邮票的厚度为:;
(3)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可知,刻度尺在冬季时缩短,则长度单位变小,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冬季测量物体的长度偏大。
、实验探究题
(1)L-15
(2)用棉线沿着脚围处绕一圈,做好标记;把棉线拉直,用米尺测出对应的长度
【解析】(1)用每组中脚长减去脚围,比较差的大小即可;
(2)根据“棉线法”测曲线长度的方法解答。
(1)将每组数据中的脚长减去脚围,发现它们的差相等,都是15,则得到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
(2)现有一根足够长的棉线和一把木质米尺,写出测量脚围的方法:用棉线沿着脚围处绕一圈,做好标记;把棉线拉直,用米尺测出对应的长度。
(1)偏大;石头带出部分水,使得倒入的水偏多
(2)可用溢水法进行
(3)放入10枚硬币,
【解析】(1)从烧杯中取出矿石时,不可避免的要带出部分水,那么最终测量的体积就是矿石体积和带出水的体积之和,所以结果会偏大;
(2)使用一个溢水杯装满水,将矿石放入溢水杯后浸没不再取出,再用量筒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这样就避免了带出水对测量的影响;
(3)一枚硬币的体积太小,放入之后两次体积的变化量太小不易测量;可以取同样的硬币10枚,采用相同的方法测量10枚硬币的体积,最后除以10即可。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偏大,其原因是:石头带出部分水,使得倒入的水偏多;
(2)若想得到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请在原来方法上作改进:可用溢水法进行;
(3)若测得值更接近真实值,那么可以放入10枚硬币进行测量,那么硬币体积的表达式应修改为:

、解答题
(1)解:共有三处错误:(1)封面用纸的厚度不同,不能从封面开始叠紧;(2)10页纸太少,测量结果不够精确;(3)“页”不是张,所求厚度还应乘2,即每张纸的厚度为h=L/5。
【解析】一张纸的厚度很小,很难测量,我们可以利用“累积法求平均值”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即我们可以测出多张同样的纸叠紧时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1)因为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所以第一处错误是将封面和内页在一起测量。
(2)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所以第二处错误是选用)10页纸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3)页数与张数不同,一张纸是两页,所以第三处错误是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故答案:共有三处错误:(1)封面用纸的厚度不同,不能从封面开始叠紧;(2)10页纸太少,测量结果不够精确;(3)“页”不是张,所求厚度还应乘2,即每张纸的厚度为h=L/5。
实验步骤:
①在白纸上画出大小一致紧挨的小方格,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
②将一只脚鞋底踩在方格纸上,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③数出轮廓部分所占的方格数n;
④计算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 S1
【解析】测量形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方格法”,即在白纸上画出若干大小相同的方格,然后将图形印在上面,数出大于半格的方格个数,然后乘以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即可。
实验步骤:
①在白纸上画出大小一致紧挨的小方格,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
②将一只脚鞋底踩在方格纸上,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③数出轮廓部分所占的方格数n;
④计算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S1。
(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