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调模拟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广东省村镇聚落体系可分为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和山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四种类型。图为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山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分布的示意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类村镇聚落体系( )
①表现为“城中村”或“城边村”状态②城镇化程度远低于其他三类聚落体系
③多数村镇聚落融入城市空间组织体系④目前聚落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2023年2月23日,“新鸿翔26”货轮以内外贸同船运输模式从广西钦州港驶往广州南沙港,后经南沙港中转出口至菲律宾马尼拉,预示着钦州—南沙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正式开通运营,也推动了钦州港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粮油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集聚。完成下面小题。
3.钦州—南沙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正式开通运营,有利于钦州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拓展腹地范围
C.减少环境污染 D.缩短运输路程
4.多家企业在钦州海港集聚,主要是为了( )
①方便企业产品交换②降低交通运输成本③共享港区基础设施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为了分析绿洲区地表辐射收支状况和地表反照率特征,某研究团队记录了新疆昌吉市佃坝绿洲3-11月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的变化。图示意佃坝绿洲某日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B.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
C.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太阳总辐射
D.反射短波辐射、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6.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 )
A.3月 B.8月 C.9月 D.11月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土壤容重是描述土壤压实度的指标,它表示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的重量。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示意某河流上游山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8.与该山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的是( )
①气温②降水量③海拔④生物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其本质是各生态系统通过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表示意2000—2020年某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及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mm 水源涵养总量/106m3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农田 15.68 17.93 20.25 35.73 30.83 37.21
林地 26.92 28.29 32.41 13.05 14.35 17.38
灌木 21.33 23.93 27.37 0.30 0.15 0.60
草地 12.94 14.04 15.97 132.57 150.83 166.98
裸地 12.16 13.17 14.68 0.30 0.54 2.03
不透水面 10.55 10.59 13.40 1.27 1.60 2.26
9.与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下渗
10.根据表格可推断该市年均降水量大概是( )
A.100-200毫米 B.300-400毫米 C.500-600毫米 D.700-800毫米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是衡量城市养老服务资源数量的指标,水平越高,代表养老服务资源数量越多。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老龄化系数(≥65岁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及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 )
A.老龄化程度由中心向外围减弱 B.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过剩
C.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 D.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不足
12.对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
A.生态环境 B.产业结构 C.居民收入 D.政策引导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甘肃省陇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秦岭、岷山的交错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当地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品质优,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为提升中药材的种植水平,当地建设了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陇南中药材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地形起伏大 C.太阳辐射强 D.地表水源足
14.陇南中药材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拓展销售新渠道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研究表明,海洋表层环流对海表盐度的高低、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图示意热带印度洋多年平均年净淡水通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和多年平均海表盐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图示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气温高低 D.海水盐度
16.图示海域高净淡水通量中心(甲海域)与低盐中心(乙海域)并不重合,与该现象形成密切相关的洋流是( )
A.赤道逆流 B.北赤道暖流 C.南赤道暖流 D.西风漂流
17.(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在欧洲建设了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中比科技园。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集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为吸引企业入驻,中比科技园提供一站式的落地服务和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包括企业注册、财务服务、法律咨询、招商引资、高端培训等。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方向,目前已经吸引中欧两地创新企业30余家,力争打造综合效益最高的欧洲跨境高新科技园区。图示意中比科技园的地理位置。
(1)说明中比科技园的地理位置优势。
(2)简述中比科技园的运营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众多中欧创新企业集聚中比科技园的目的。
18.(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仑山北坡的黄土沉积区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该地区盛行偏北风。黄土多披覆在山地迎风坡基岩斜坡之上(左图a),组成均匀、结构松散,土层厚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左图b)。研究人员在海拔2750m的黄土沉积剖面中,利用特殊孢粉记录重建了当地近5000年的环境变化历史(右图)。研究认为,特殊孢粉种属的含量比值(A/C值)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
(1)说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2)描述黄土层厚度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距今3035-2600年期间的古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
19.(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巽他陆架是中国南海海盆西南部的大陆架,被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和中南半岛包围。受季风影响,巽他陆架海区底层存在着低温的“冷水舌”,其出现和消亡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左图示意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右图示意巽他陆架底层冷水的形成机制。
(1)描述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
(2)指出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解析】【点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城镇化率低,应为山区型;城区为非农业活动为主,城镇人口为主,城镇化率最高,为城区型;近郊区发展迅速,城镇化率较高;远郊区发展较慢,城镇化率较低,为远郊型。
1.甲模式市/县级聚落点面积最大,公共服务生活圈面积最大,是城区型;乙模式中市/县级聚落点面积较大,与周边镇级聚落点的公共服务生活圈分离,是近郊型;丙模式市/县级聚落点面积小,附近有多个镇级、村级聚落点,公共服务生活圈相交相切,为远郊型;丁模式镇级、村级聚落点距离较远且分散,应为山区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由于甲类属于城区型;大多数的村级聚落点被市/县级聚落点所包围,或者村镇级聚落点位于市/县级聚落点附近,使得甲模式为“城中村”或“城边村”,大多数的村镇聚落融入城市空间组织体系,①③正确;甲模式中市/县级聚落点面积最大,公共服务生活圈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故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应融入城市整体发展,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B
4.B
【知识点】工业集聚;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是指从事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船舶,同时承载内贸和外贸集装箱货物的运输。“同船运输”模式下,经海关备案的从事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外贸内支线船舶,可充分利用剩余舱位同时承载内贸集装箱货物,方便船运公司合理安排航次,提高运力效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3.A、腹地范围变大,交通流量可能增加,不能缓解交通拥堵,A错误;
B、钦州港货物可以通过广州南沙港出口,扩大了钦州港的业务范围,B正确;
C、交通流量增加,污染加剧,C错误;
D、腹地范围扩大,不能缩短运输路程,D错误。
故答案为:B。
4.集聚的企业属于不同的类型,之间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不需要交换产品 ,①错误;内外贸同船运输模式可以充分提高船只的利用率,提高其空间使用率,降低运输成本,②正确;集聚的企业可以共享港口基础设施,③正确;企业的客户并不是在港口,不能快速响应市场,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A
6.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甲的辐射通量日变化明显,在8点到20点之间才存在辐射量;甲的辐射量大于乙的辐射量,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分析可知甲为太阳总辐射量,乙为反射的短波辐射量;丙的日变化较小,且夜晚也存在该辐射应为地面长波辐射。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该图为绿洲地区3到11月份各辐射通量,太阳总辐射区间为8-20点,由此可知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月份为8月份,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A
8.C
【知识点】认识土壤;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土壤容重指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重量,可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能够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容重小。
7.A、该地山脉海拔高度4000多米,低海拔地区植被为山地荒漠草原,可知低海拔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形成草原,该山脉最有可能为深居内陆的祁连山脉,A正确;
B、横断山脉地低海拔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海拔较低处植被为森林,B错误;
C、太行山脉海拔不到4000米,C错误;
D、武夷山脉海拔不到4000米,D错误。
故答案为:A。
8.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负相关,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即与当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由于该山脉为祁连山脉,由于气候较为干燥,水分是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水分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影响土壤有机质,②④正确;气温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土壤有机质来源,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①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B
【知识点】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9.植被覆盖率越高的地区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下渗越强,水源涵养量数值看林地最高,不透水面最低,森林植被由于地表水平均单元下渗最多,植被通过下渗的水对地表水进行储存,能更好的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D正确;植被的种类不同对气候中的降水和蒸发影响很小,AC错误;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对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的作用不如下渗明显,B错误。
故答案为:D。
10.据材料可知,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不透水面最弱,但是实际水源涵养总量最大的是草地,说明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以草地为主。一般情况下年均降水总量大于400mm的区域以林地为主,年均降水量200-400mm对应的植被为草地,年均降水量0-200mm对应的植被为荒漠,当地以草地为主,所以对应年均降水量应为200-400mm之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A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1.A、老龄化系数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增强的趋势,A错误;
B、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以中低水平为主,但是外围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水平较高,养老服务资源不足,B错误;
C、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整体由中心向外围减弱,而左图显示老龄化系数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增强,由此可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丰富,但是整个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C正确;
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养老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而城市中心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且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降低的趋势,由此可知生态环境对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分布影响最小,A正确;
B、城市中心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较高,能够提供更加充足的养老服务资源,B错误;
C、中心都市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能够负担较高收费水平的养老费用,所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较高,C错误;
D、受政策引导,养老服务资源可以在某地较为充足,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陇南市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 是甘肃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
13.A、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与农产品种类丰富无关,A错误;
B、该地区多山地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不同的小气候环境导致当地中药材种类丰富,B正确;
C、陇南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并不强烈,且太阳辐射强度与农产品种类多样关系不大,C错误;
D、地表水资源充足与否与农产品种类多样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与产品市场宣传等其他因素相关,与农产品品质提升关系不大,A错误;
B、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不会提高土地利用率,B错误;
C、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也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C错误;
D、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会使农产品绿色优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赤道逆流,又称“反赤道流”,是赤道两侧南、北赤道海流之间的逆向海流,由于赤道北面和南面都出现向东的海流,所以赤道流可分为北赤道逆流和南赤道逆流。它自西向东流动,以补充大洋东部因赤道海流带走的海水,故具有补偿流和倾斜流性质。
15.A、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直接影响海域的蒸发量,从而影响净淡水通量,A错误;
B、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量,该区域的海水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水量普遍较多,季风环流与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有关,B错误;
C、气温高低影响蒸发量,也是影响净淡水通量的重要因素,C错误;
D、海水盐度高低不会直接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与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无关,符合题意,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甲海域是高净淡水通量中心说明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该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由西向东的赤道逆流的影响较大,赤道逆流为暖流,受暖流增湿的影响,使该海域降水量较大,造成其是高净淡水通量中心,但由于受苏门答腊岛面积以及地形的影响,注入到甲海域的河流径流较少,所以甲海域并不是低盐中心,而乙海域位于恒河入海口附近,注入的淡水较多,成为低盐中心,A正确;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东向西流淌,甲海域位于南北赤道暖流出发的位置,受南北赤道暖流影响较小,BC错误;西风漂流远离甲乙两海域,与该现象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位于西欧(欧洲)中心,距离欧洲主要大城市(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坐落于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交通便利。
(2)获得土地租金和税收,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共享园区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享受园区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区域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知识点】工业集聚;区域及其类型;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中比科技园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距离欧洲大城市(布鲁塞尔)较近,该区域大多数为发达国家,市场广阔;该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人才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该地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交通便利。
(2)中比科技园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租用了当地土地资源,当地可以获得土地资金和税收,增加当地经济收益;中比科技园及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主要从事高科技产业,雇佣了较多的劳动力,对服务业需求较大,在此布局可以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众多企业来此入驻;产业园的建立完善当地道路、生活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产城融合发展。
(3)产业集聚可以使企业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中比科技园吸引较多中欧创新企业在此集聚,企业可以共用园区内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区域集聚于一起形成区域品牌,从而提高其知名度,提高竞争力,获得规模效益。
【点评】产业集聚:一方面便于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信息和技术,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中比科技园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距离欧洲大城市(布鲁塞尔)较近,欧洲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其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该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人才密集,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中比科技园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占用欧洲部分土地,当地可以获得土地资金和税收,增加当地经济收益;中比科技园及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主要从事高科技产业,在此布局可以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众多企业来此入驻;产业园的建立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产城融合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中比科技园吸引较多中欧创新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可以共用园区内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该区域集聚于一起形成区域品牌,从而提高其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18.【答案】(1)从昆仑山北面吹来的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风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2)黄土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随海拔上升风力逐渐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被风搬运到更高处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气候相对湿润。这一时期A/C值>1说明这一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知识点】风沙地貌;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昆仑山北坡盛行偏北风,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沙漠地区搬运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挡,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下降,使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不断沉积,形成黄土层。
(2)黄土层厚度在2~3k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3~4km厚度减小,厚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由于偏北风从北坡吹来,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风力随海拔上升逐渐减弱,风力搬运不断减弱,使得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继续被风力搬运到更高处逐渐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读图可知,距今3035-2600年期间A/C值在1以上,根据材料中内容“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点评】风的搬运能力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1)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北坡盛行偏北风,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沙漠地区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挡,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2)据图可知黄土层厚度在2~3k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3~4km厚度减小,因此,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偏北风从北坡吹来,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风力随海拔上升逐渐减弱,风力搬运能力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继续被风力搬运到更高处逐渐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读图可知,距今3035-2600年期间A/C值在1以上,结合材料“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19.【答案】(1)水温西高东低;中部偏东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水温变化幅度大。
(2)夏季;夏季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表层离岸流;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流动进行水平补偿;南海深层水温更低,低温海水流在巽他陆架海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即“冷水舌”。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整体水温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中部偏东地区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等温线较为密集,水温变化较大。
(2)该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使得表层海水吹离陆地,形成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上升补偿补偿,由于南海深层水温较低,上升到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在该地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即冷水舌。综上所述,冷水舌出现的季节为夏季。
【点评】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4、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分布并不均衡,整体水温西高东低,中部偏东地区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等温线较为密集,水温变化较大。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巽他陆架地区受季风影响,该地区存在低温的冷水舌。该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使得表层海水吹离陆地,形成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流动进行补偿,由于南海深层水温较低,进行补偿的海水温度较低,因此在该地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也就是冷水舌,因此,冷水舌出现的季节为夏季。
1 / 1广东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调模拟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广东省村镇聚落体系可分为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和山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四种类型。图为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山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分布的示意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类村镇聚落体系( )
①表现为“城中村”或“城边村”状态②城镇化程度远低于其他三类聚落体系
③多数村镇聚落融入城市空间组织体系④目前聚落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解析】【点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城镇化率低,应为山区型;城区为非农业活动为主,城镇人口为主,城镇化率最高,为城区型;近郊区发展迅速,城镇化率较高;远郊区发展较慢,城镇化率较低,为远郊型。
1.甲模式市/县级聚落点面积最大,公共服务生活圈面积最大,是城区型;乙模式中市/县级聚落点面积较大,与周边镇级聚落点的公共服务生活圈分离,是近郊型;丙模式市/县级聚落点面积小,附近有多个镇级、村级聚落点,公共服务生活圈相交相切,为远郊型;丁模式镇级、村级聚落点距离较远且分散,应为山区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由于甲类属于城区型;大多数的村级聚落点被市/县级聚落点所包围,或者村镇级聚落点位于市/县级聚落点附近,使得甲模式为“城中村”或“城边村”,大多数的村镇聚落融入城市空间组织体系,①③正确;甲模式中市/县级聚落点面积最大,公共服务生活圈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故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应融入城市整体发展,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2023年2月23日,“新鸿翔26”货轮以内外贸同船运输模式从广西钦州港驶往广州南沙港,后经南沙港中转出口至菲律宾马尼拉,预示着钦州—南沙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正式开通运营,也推动了钦州港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粮油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集聚。完成下面小题。
3.钦州—南沙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正式开通运营,有利于钦州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拓展腹地范围
C.减少环境污染 D.缩短运输路程
4.多家企业在钦州海港集聚,主要是为了( )
①方便企业产品交换②降低交通运输成本③共享港区基础设施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3.B
4.B
【知识点】工业集聚;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是指从事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船舶,同时承载内贸和外贸集装箱货物的运输。“同船运输”模式下,经海关备案的从事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外贸内支线船舶,可充分利用剩余舱位同时承载内贸集装箱货物,方便船运公司合理安排航次,提高运力效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3.A、腹地范围变大,交通流量可能增加,不能缓解交通拥堵,A错误;
B、钦州港货物可以通过广州南沙港出口,扩大了钦州港的业务范围,B正确;
C、交通流量增加,污染加剧,C错误;
D、腹地范围扩大,不能缩短运输路程,D错误。
故答案为:B。
4.集聚的企业属于不同的类型,之间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不需要交换产品 ,①错误;内外贸同船运输模式可以充分提高船只的利用率,提高其空间使用率,降低运输成本,②正确;集聚的企业可以共享港口基础设施,③正确;企业的客户并不是在港口,不能快速响应市场,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为了分析绿洲区地表辐射收支状况和地表反照率特征,某研究团队记录了新疆昌吉市佃坝绿洲3-11月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的变化。图示意佃坝绿洲某日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B.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
C.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太阳总辐射
D.反射短波辐射、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6.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 )
A.3月 B.8月 C.9月 D.11月
【答案】5.A
6.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甲的辐射通量日变化明显,在8点到20点之间才存在辐射量;甲的辐射量大于乙的辐射量,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分析可知甲为太阳总辐射量,乙为反射的短波辐射量;丙的日变化较小,且夜晚也存在该辐射应为地面长波辐射。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该图为绿洲地区3到11月份各辐射通量,太阳总辐射区间为8-20点,由此可知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月份为8月份,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土壤容重是描述土壤压实度的指标,它表示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的重量。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示意某河流上游山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8.与该山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的是( )
①气温②降水量③海拔④生物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A
8.C
【知识点】认识土壤;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土壤容重指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重量,可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能够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容重小。
7.A、该地山脉海拔高度4000多米,低海拔地区植被为山地荒漠草原,可知低海拔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形成草原,该山脉最有可能为深居内陆的祁连山脉,A正确;
B、横断山脉地低海拔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海拔较低处植被为森林,B错误;
C、太行山脉海拔不到4000米,C错误;
D、武夷山脉海拔不到4000米,D错误。
故答案为:A。
8.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负相关,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即与当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由于该山脉为祁连山脉,由于气候较为干燥,水分是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水分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影响土壤有机质,②④正确;气温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土壤有机质来源,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①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其本质是各生态系统通过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表示意2000—2020年某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及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mm 水源涵养总量/106m3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农田 15.68 17.93 20.25 35.73 30.83 37.21
林地 26.92 28.29 32.41 13.05 14.35 17.38
灌木 21.33 23.93 27.37 0.30 0.15 0.60
草地 12.94 14.04 15.97 132.57 150.83 166.98
裸地 12.16 13.17 14.68 0.30 0.54 2.03
不透水面 10.55 10.59 13.40 1.27 1.60 2.26
9.与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下渗
10.根据表格可推断该市年均降水量大概是( )
A.100-200毫米 B.300-400毫米 C.500-600毫米 D.700-800毫米
【答案】9.D
10.B
【知识点】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9.植被覆盖率越高的地区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下渗越强,水源涵养量数值看林地最高,不透水面最低,森林植被由于地表水平均单元下渗最多,植被通过下渗的水对地表水进行储存,能更好的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D正确;植被的种类不同对气候中的降水和蒸发影响很小,AC错误;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对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的作用不如下渗明显,B错误。
故答案为:D。
10.据材料可知,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不透水面最弱,但是实际水源涵养总量最大的是草地,说明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以草地为主。一般情况下年均降水总量大于400mm的区域以林地为主,年均降水量200-400mm对应的植被为草地,年均降水量0-200mm对应的植被为荒漠,当地以草地为主,所以对应年均降水量应为200-400mm之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是衡量城市养老服务资源数量的指标,水平越高,代表养老服务资源数量越多。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老龄化系数(≥65岁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及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 )
A.老龄化程度由中心向外围减弱 B.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过剩
C.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 D.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不足
12.对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
A.生态环境 B.产业结构 C.居民收入 D.政策引导
【答案】11.C
12.A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1.A、老龄化系数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增强的趋势,A错误;
B、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以中低水平为主,但是外围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水平较高,养老服务资源不足,B错误;
C、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整体由中心向外围减弱,而左图显示老龄化系数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增强,由此可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丰富,但是整个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C正确;
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养老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而城市中心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且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外围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降低的趋势,由此可知生态环境对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分布影响最小,A正确;
B、城市中心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较高,能够提供更加充足的养老服务资源,B错误;
C、中心都市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能够负担较高收费水平的养老费用,所以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较高,C错误;
D、受政策引导,养老服务资源可以在某地较为充足,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甘肃省陇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秦岭、岷山的交错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当地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品质优,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为提升中药材的种植水平,当地建设了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陇南中药材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地形起伏大 C.太阳辐射强 D.地表水源足
14.陇南中药材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拓展销售新渠道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增强市场竞争力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陇南市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 是甘肃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
13.A、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与农产品种类丰富无关,A错误;
B、该地区多山地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不同的小气候环境导致当地中药材种类丰富,B正确;
C、陇南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并不强烈,且太阳辐射强度与农产品种类多样关系不大,C错误;
D、地表水资源充足与否与农产品种类多样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与产品市场宣传等其他因素相关,与农产品品质提升关系不大,A错误;
B、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不会提高土地利用率,B错误;
C、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也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C错误;
D、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会使农产品绿色优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研究表明,海洋表层环流对海表盐度的高低、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图示意热带印度洋多年平均年净淡水通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和多年平均海表盐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图示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气温高低 D.海水盐度
16.图示海域高净淡水通量中心(甲海域)与低盐中心(乙海域)并不重合,与该现象形成密切相关的洋流是( )
A.赤道逆流 B.北赤道暖流 C.南赤道暖流 D.西风漂流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赤道逆流,又称“反赤道流”,是赤道两侧南、北赤道海流之间的逆向海流,由于赤道北面和南面都出现向东的海流,所以赤道流可分为北赤道逆流和南赤道逆流。它自西向东流动,以补充大洋东部因赤道海流带走的海水,故具有补偿流和倾斜流性质。
15.A、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直接影响海域的蒸发量,从而影响净淡水通量,A错误;
B、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量,该区域的海水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水量普遍较多,季风环流与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有关,B错误;
C、气温高低影响蒸发量,也是影响净淡水通量的重要因素,C错误;
D、海水盐度高低不会直接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与海域净淡水通量分布差异无关,符合题意,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甲海域是高净淡水通量中心说明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该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由西向东的赤道逆流的影响较大,赤道逆流为暖流,受暖流增湿的影响,使该海域降水量较大,造成其是高净淡水通量中心,但由于受苏门答腊岛面积以及地形的影响,注入到甲海域的河流径流较少,所以甲海域并不是低盐中心,而乙海域位于恒河入海口附近,注入的淡水较多,成为低盐中心,A正确;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东向西流淌,甲海域位于南北赤道暖流出发的位置,受南北赤道暖流影响较小,BC错误;西风漂流远离甲乙两海域,与该现象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17.(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在欧洲建设了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中比科技园。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集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为吸引企业入驻,中比科技园提供一站式的落地服务和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包括企业注册、财务服务、法律咨询、招商引资、高端培训等。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方向,目前已经吸引中欧两地创新企业30余家,力争打造综合效益最高的欧洲跨境高新科技园区。图示意中比科技园的地理位置。
(1)说明中比科技园的地理位置优势。
(2)简述中比科技园的运营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众多中欧创新企业集聚中比科技园的目的。
【答案】(1)位于西欧(欧洲)中心,距离欧洲主要大城市(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坐落于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交通便利。
(2)获得土地租金和税收,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共享园区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享受园区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区域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知识点】工业集聚;区域及其类型;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中比科技园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距离欧洲大城市(布鲁塞尔)较近,该区域大多数为发达国家,市场广阔;该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人才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该地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交通便利。
(2)中比科技园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租用了当地土地资源,当地可以获得土地资金和税收,增加当地经济收益;中比科技园及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主要从事高科技产业,雇佣了较多的劳动力,对服务业需求较大,在此布局可以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众多企业来此入驻;产业园的建立完善当地道路、生活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产城融合发展。
(3)产业集聚可以使企业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中比科技园吸引较多中欧创新企业在此集聚,企业可以共用园区内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区域集聚于一起形成区域品牌,从而提高其知名度,提高竞争力,获得规模效益。
【点评】产业集聚:一方面便于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信息和技术,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中比科技园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距离欧洲大城市(布鲁塞尔)较近,欧洲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其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该园区位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人才密集,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临近机场与铁路干线,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中比科技园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占用欧洲部分土地,当地可以获得土地资金和税收,增加当地经济收益;中比科技园及研发办公,医疗,商业和休闲功能于一体,主要从事高科技产业,在此布局可以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众多企业来此入驻;产业园的建立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本地区产城融合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中比科技园吸引较多中欧创新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可以共用园区内提供的落地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该区域集聚于一起形成区域品牌,从而提高其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18.(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仑山北坡的黄土沉积区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该地区盛行偏北风。黄土多披覆在山地迎风坡基岩斜坡之上(左图a),组成均匀、结构松散,土层厚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左图b)。研究人员在海拔2750m的黄土沉积剖面中,利用特殊孢粉记录重建了当地近5000年的环境变化历史(右图)。研究认为,特殊孢粉种属的含量比值(A/C值)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
(1)说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2)描述黄土层厚度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距今3035-2600年期间的古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1)从昆仑山北面吹来的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风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2)黄土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随海拔上升风力逐渐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被风搬运到更高处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气候相对湿润。这一时期A/C值>1说明这一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知识点】风沙地貌;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昆仑山北坡盛行偏北风,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沙漠地区搬运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挡,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下降,使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不断沉积,形成黄土层。
(2)黄土层厚度在2~3k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3~4km厚度减小,厚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由于偏北风从北坡吹来,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风力随海拔上升逐渐减弱,风力搬运不断减弱,使得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继续被风力搬运到更高处逐渐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读图可知,距今3035-2600年期间A/C值在1以上,根据材料中内容“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点评】风的搬运能力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1)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北坡盛行偏北风,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沙漠地区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挡,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2)据图可知黄土层厚度在2~3k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3~4km厚度减小,因此,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偏北风从北坡吹来,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风力随海拔上升逐渐减弱,风力搬运能力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继续被风力搬运到更高处逐渐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读图可知,距今3035-2600年期间A/C值在1以上,结合材料“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19.(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巽他陆架是中国南海海盆西南部的大陆架,被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和中南半岛包围。受季风影响,巽他陆架海区底层存在着低温的“冷水舌”,其出现和消亡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左图示意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右图示意巽他陆架底层冷水的形成机制。
(1)描述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
(2)指出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1)水温西高东低;中部偏东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水温变化幅度大。
(2)夏季;夏季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表层离岸流;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流动进行水平补偿;南海深层水温更低,低温海水流在巽他陆架海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即“冷水舌”。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整体水温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中部偏东地区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等温线较为密集,水温变化较大。
(2)该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使得表层海水吹离陆地,形成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上升补偿补偿,由于南海深层水温较低,上升到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在该地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即冷水舌。综上所述,冷水舌出现的季节为夏季。
【点评】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4、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分布并不均衡,整体水温西高东低,中部偏东地区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等温线较为密集,水温变化较大。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巽他陆架地区受季风影响,该地区存在低温的冷水舌。该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使得表层海水吹离陆地,形成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流动进行补偿,由于南海深层水温较低,进行补偿的海水温度较低,因此在该地区底层形成了冷水区域,也就是冷水舌,因此,冷水舌出现的季节为夏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