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目标:1.认识“邓、坛”等14个生字,会写“邓、植”等8个字,会写“爷爷、植树”等13个词语。2.朗读课文。默读第3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3.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2.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初识人物师:同学们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课文里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是——生:邓小平爷爷。师:在课文里,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邓小平爷爷呢?生:邓小平爷爷已经83岁高龄了。生: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里植树。生:(读)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师:这些字你都认识。这么长的一段话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生:知道一点,我妈妈帮我找的。师:主动查找资料是一个好习惯,这么长的一段话说明邓小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伟大的人。师:够了,这就是理解和概括。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把邓爷爷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师:(板书:邓小平,范写“邓”。)注意“又”字捺变点,横撇弯钩一笔写成,竖要写得稍长一些。(生练写)师:课文还讲述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生:植树。师:植,就是种植,植树就是—生:种树,种植树木。师:“植”和“值”的区别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生:因为植树,所以“植”是木字旁;值日需要同学们去做,也就是人,所以“值”是单人旁。生:老师,它们的读音是一样的。师:对,同音异形字,我们借助于偏旁不但能区分字形,还能理解字义呢。一起和老师把课文题目补充完整。师:(板书:植树,范写“植”。)“木”的一竖要写笔直,好比我们栽下的树苗。(生练写)师:(出示词卡: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生:植树节。师:植树的历史由来已久,请看,这是植树节的节徽。树形寓意着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五棵树寓意着森林,绿化祖国,实现良性循环。1979年,就是在邓小平爷爷提议下,才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再来重温一下邓爷爷植树的情景。细读课文,聚焦人物1.初读正音师: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不丢字、不添字。(生读,师巡视。)师: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我请5位同学来读,你们给我推荐几位平时在班里胆子较小、发言较少的同学吧。(生轮读,师正音。)师:瞧,两位同学是胸有成竹,两位同学是略显紧张,还有一位是低调中的奢华。(生笑)谁说不举手就读不好课文呀,等会儿你们几人再给同学们来点惊喜好不好。生:好。2.细读体悟师: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点明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时间。生:(齐读)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师:谁能说说你最难忘的日子是什么?生:平常我不爱举手,今天我读书了,您还表扬了我,我很难忘。师:今天是2021年10月28日,这就是你带给同学们的惊喜,我们要把掌声送给你。(师生鼓掌)师:而今天我们要牢牢记住的是—(生齐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其实邓小平爷爷每到植树节都会去植树,可为什么1987年4月5日却是令人难忘的呢?谁在书中找到了答案?生:因为他已经83岁了。生:可能这是他最后一次种树。师: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的4月3日,邓爷爷还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植树了呢。生:因为这一天上了报纸,我看到书下写着“本文根据《首都百余万军民义务植树》改写,原文刊载于1987年4月6日《人民日报》”,所以有纪念意义,很难忘。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请看,(出示老报纸)这就是34年前的《人民日报》,原来这一天是北京市全民义务植树日,140万军民参加了义务植树劳动,声势浩大,场景前所未有,特别是像邓小平爷爷这样的一些国家领导人都参与了植树,所以《人民日报》便将这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活动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生自读第2自然段)生:有3句话,第一句话写了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第二句写了在北京天坛公园里,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第三句写了邓小平爷爷在挖树坑,已经很累了但是他也不休息。师:基本上复述了一遍,说得很清楚。第一句写了天气,这两个词谁再来读一读?生: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师:春天里,有这样的天气,如果你是一个来植树的小朋友,你的心情会怎样?生:我会特别开心,因为这样的天气不冷不热。师:让我在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心情的愉悦。(生读)师:表示天气很好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师:这些词语在以前的课文里都出现过,这就叫活学活用。第二句重点写了地点和人物,谁来读一读?(生读)师:(出示词卡:高龄)“高龄”是对老人的一种敬辞,“龄”是形声字,据说“牙齿”可以判断年龄,所以“齿”就表示年纪,而“令”则是它的声旁。师: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发现,课文中写的是——生:格外引人注目。师:(出示词卡:格外)“格外”的意思就是——生:特别。生:十分。师: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可以说—生: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师: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十分引人注目,可以说——生: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师:格外引人注目的不仅是他的高龄,还有他劳动时的场景。(出示第三句)(生读)师:“握”就是用手紧紧攥着,能不能换成“拿”?生:不行,挖树坑需要使劲,“握”着铁锹才能用上劲,“拿”感觉没劲。师:(出示词卡:兴致勃勃)再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兴致勃勃”是什么意思呢?生:特别有兴趣。师:兴趣浓厚,情绪高昂。你在做什么事时会兴致勃勃呢?生: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会兴致勃勃。师:这是你们喜欢做、乐意做的事情,植树也是邓爷爷喜欢做、乐意做的事,所以他—生: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师:满是汗珠说明什么?生:说明邓爷爷已经劳动了很长时间了。生:说明邓爷爷累了,但是仍然不休息,继续挖树坑。师:(出示词卡:休息)“休”是一个会意字,看看最早的字形。(出示甲骨文“休”字)生:一个人走累了就在树下休息。师:这就是“休”的意思。“息”也是会意字,“自”表示鼻子的意思,呼吸顺畅、心神安宁就是休息的最佳状态。好时节、好天气、好兴致、好劳动,让我们带着好心情一起朗读——(出示第2自然段)(生读)师:树坑挖好了,该种树了。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植树很认真呢?(生默读勾画,师巡视。)生:我从“精心地挑选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很认真,他不是随便挑,而是精心挑,而且是茁壮的,不是那种细细的,这样的树苗好活。师:嗯,精心挑选,(出示词卡:挑选)仔细观察“挑”字,怎么记住它呢?生:“挑”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师:(相机板书)老师告诉你用目就是“眺”(做动作),向远看的意思。生:我从“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可以看出邓爷爷很认真。他是小心地移入树坑,不是随便放到树坑里。师:发现了吗?放到树坑和移到树坑有什么不一样?(师做动作)生:一个特别小心,一个很随意。生:一个慢,一个快。师:是的,小心地、慢慢地挪就是“移”。接下来就是“挥锹填土”,“挥”和“填”怎么才能记得更牢靠呢?生:“挥”也是提手旁,挥锹要用手,“填”是提土旁,因为填的是土。师:是的,抓住形声字规律特别容易记忆。生:我从“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很认真。师:这棵树从此以后就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并试着用上“手握铁锹、挖着树坑、挑选树苗、移入坑中、挥锹填土、仔细看看、上前扶正”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生: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手握铁锹,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树苗,小心地移入坑中,又挥锹填土。他站到远处仔细看看,觉得不直,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师:抓住这一连串的动词就能完整地复述下来,为你们点赞。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邓小平爷爷在做什么?生:他在给树苗浇水呢!生:他和一位小朋友在给刚种好的树苗浇水。师:浇水是植树的最后一步了,可是课文里做了省略,怎么办呢?干脆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上一连串动词说一说浇水的情景吧。生:邓小平爷爷和小姑娘从远处抬了一桶水,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入了树坑里。师:用了两个动词。生:邓小平爷爷提了一桶水,一个小姑娘看到跑了过来,他们一起把水倒进了树坑里。师:用了三个动词。生:邓小平爷爷拎着水桶的把子,小姑娘扶着水桶,他们轻轻地把水桶抬起来,慢慢地把水浇到了树坑里。师:好家伙,一口气用了四个动词。看着栽好的小树苗,邓小平爷爷满意地笑了。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生读)师:读一读老师出示的句子,你觉得哪句写得好,说说为什么。(出示)一棵小柏树栽好了。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生:第三句好,因为这样说特别具体。生:我也认为是第三句好,因为第一句“一棵小柏树栽好了”没有颜色也没有样子。第二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有颜色了,但没有样子,所以我觉得第三句好。师:它的样子就是“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联系上文想一想,如果没有邓小平爷爷认真地去种树,把小树苗扶正,能像战士吗?生:不能。师:所以这样的描写不仅具体还很生动。我把“一棵”变成“一棵棵”,你会说吗?生: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一排排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师:“一棵棵”对应“一排排”,你的语言最有魅力。同学们,邓爷爷已经83岁高龄了,植树很辛苦,如果你们是参加植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劝劝他呢?生:邓爷爷,您辛苦了,快休息休息吧!生:邓爷爷,您休息休息吧,让年轻人去种,您指挥就行啦!师:同学们的劝说中更多的是关爱,都希望他能休息休息,就让我们把这个词用心地写下来吧。(生写:休息)三、材料选读,致敬人物师: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绿油油的小柏树变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30多年过去了,这棵小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要感恩并铭记这位老人,请同学们自由选读《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的一个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猜一猜或者跳过去。(生阅读补充材料,分别是1982年、1984年、1992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具体内容见课件。)师:来吧,同学们,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生:我觉得邓小平爷爷很伟大。生:我觉得邓小平爷爷走到哪里就把树种到哪里。生:我想说邓小平爷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师:这是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写的一句话,你认识吗?(出示)生:(读)绿化祖国,造福万代。师:邓小平爷爷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师:他还向你们道出了希望—(出示)生: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师: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