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教学过程一、借课题,读好反复句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生:雷锋叔叔。师:雷锋叔叔在哪里呢?让我们朝着远方呼唤—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师:如果我们急切地想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还可以把“你在哪里”重复读一遍。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听老师读,看看有什么发现。(范读)生:第二个“你在哪里”,老师读得慢,好像非常想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师:会听,奖励你读一读。(指名几个学生读,越读越投入。)师:听出了大家的急切,今天,我们就踏着雷锋叔叔的足迹,去把他寻觅。(出示:踏着足迹、寻觅。并加注“踏”“觅”的拼音。指名读。)师:大家做做“踏”的动作,再看看“踏”这个字,有什么发现?生:“踏”是用脚踏,“踏”中有足字旁。师:汉字会说话,再仔细看看“觅”这个字,上面是个爪字头,下面是个“见”,你能猜猜“寻觅”是什么意思吗?生:寻觅就是寻找。师:是呀,用手去拨开障碍,张开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就是觅,觅就是寻,寻就是觅,寻觅也叫寻找。寻觅雷锋,我们出发。二、思话题,整体感知读师: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觉得这篇课文几位同学读比较合适?(生自由读)师:说说可以请几个人读?生:5个人读,1人读一节诗。师:你知道了诗歌共有5小节。生:我觉得还可以两个人读,一个人读第1、3小节,一个人读第2、4小节,两个人一起读最后一节。师:好办法,同桌两人按照他的分工读一读。(生分工读)师:读着读着,你一定发现了,原来这首诗是在一问一答。师:老师想请3个人读,1个人读第1~2小节,1个人读第3~4小节,还有1人读最后一小节。再读读诗,想想老师这样分的理由。生:第1~2两小节是“沿着长长的小溪”,第3~4小节是“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最后是乘着春风四处寻觅。师:你发现了这首诗的顺序。先写沿着长长的小溪,接着写顺着弯弯的小路,最后写乘着温暖的春风。读读这些句子。(出示)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师:同学们找你的小伙伴,分工合作,再把这首诗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三、猜词意,想象画面读师:我们先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谁来读第1~2小节?(生读)师:“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这句话难读,同学们可以在“曾”的后面停顿一下。你再试试。(该生读好这句话后,师再指名读第1~2小节。)师:同学们越读越正确,尤其是这个词,(出示:泥泞)后鼻音读得特别准确。奖励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两遍。(生读)师:猜猜看,泥泞路是什么样子呢?生:“泥泞”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我猜泥泞路上一定有水。师:能借助汉字的字形猜,会学习。生:前面是“冒着蒙蒙的细雨”,我猜泥泞路一定是下过雨后的烂泥路。师:能根据诗歌前面的内容猜,真好!奖励你读读这个词。(出示:蒙蒙的细雨)师:不是雨点,是雨丝。细细的雨丝,密密地下,就叫蒙蒙的细雨。再读读这个词。(生读)师:蒙蒙的细雨下个几天,泥土路上会怎样?生:路上会有许多水。生:会有很多烂泥。师:猜猜走上去会怎么样。生:鞋子上会有烂泥。师:同学们读诗,看看路上会留下什么?生:路上会留下脚印。师:同学们说留下的是“脚印”,诗中说留下的是“脚窝”。你们觉得一样吗?生:“脚印”可能会浅浅的,“脚窝”可能很深。师:真好!原来是浅浅的脚印,深深的脚窝。再读读这三个词。(出示)蒙蒙的细雨 泥泞 脚窝师:同学们词语读得好,奖励大家看看泥泞路上深深的脚窝。(出示深深的脚窝图片)师:空手走在泥泞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已经很吃力。雷锋叔叔还抱着迷路的孩子,那会怎样?根据你想到的画面,再读一读第1~2小节。(指名读)师:告别小溪,我们再顺着弯弯的小路,把雷锋叔叔寻觅。谁来读第3~4小节?(指名读)师:(出示:荆、棘)开火车读读这个词。师:同学们猜猜“荆棘”是什么。生:有草字头,可能是一种植物。师:同学们能借助字形和生活经验来猜字的意思,很会学习。老师把这两个字放大,你看“棘”中有两个“木”,有可能它是一种树,一种怎样的树呢?再看,木上面的“竖和横折钩”组成的部分像什么呢?生:是不是刺呢?师: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看图,(出示荆棘图片)荆棘就是这种带刺的小灌木。同学们猜对了,把“荆棘”放进诗中再读一读。(生读)师: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路上除了有荆棘扎脚,还会有什么?生:可能会有石子硌脚。生:可能还会有玻璃片戳脚。师:是呀,诗中的荆棘不仅仅指带刺的植物,还指的是一切艰难危险呢。身上背着年迈的大娘,脚下布满荆棘,那是怎样的艰难呀!想象画面,再读一读第3~4小节。接下来,我们要比赛读。(分男女生赛读)四、说雕塑,读雷锋精神师:这首诗的插图是一尊雕塑。每一尊雕塑,无一不是记录了值得怀念的人和事,每个雕塑者的背后都有一串深情的故事。冒雨抱孩子,背大娘回家,如果雷锋叔叔只做了诗中说的这两件事,就会被吴为山看中,做成人物雕塑吗?生:不能。太普通了。生:我听说“雷锋好事做了一火车”。师:你还知道这句话,了不起。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书《雷锋的故事》,同学们课后可以读。我从书中选了四个故事,每组一个,赶快读一读吧。(出示《苦难的童年》《一次义务劳动》《人民的勤务员》《可敬的“傻子”》四个故事)师:故事放心里,什么也不说,我们回到诗中,继续读诗。(出示)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师:能根据刚刚读的故事,把句中的“哪里”换成地方读一读吗?生:车站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车站。师:同学们很会读故事。如果把句子中的“哪里”换成人呢?生:老奶奶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老奶奶身边。师:雷锋叔叔就是这样—生: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师:雷锋叔叔在一次倒车中,牺牲了。可是,像雷锋一样的人,你一定见过。试着把“雷锋叔叔”换成身边的人说一说。师:我们来看一些照片。(播放2021年7月郑州部分地区暴雨被淹的图片)生:我知道怎么说了。郑州需要献出爱心,武警就出现在郑州。师:真好!生活中果然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你还想起了什么?生:武汉需要献出爱心,医生就出现在武汉。师:有雷锋精神的人就是这样—生:哪里需要献出爱心,他就出现在哪里。师:请把“雷锋叔叔”换成“红领巾”读一读。(出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红领巾”就出现在哪里。师:“红领巾”们一定能做到,请自信地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红领巾”就出现在哪里。师:雷锋叔叔不在了,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奖励同学们听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播放歌曲)师:雷锋就是这样—生:哪里需要爱心,他就出现在哪里。师:有雷锋精神的人就是这样—生:哪里需要爱心,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师:千千万万个雷锋像春风,给我们温暖和美好。读了诗,老师想再问:雷锋叔叔在哪里,你找到雷锋叔叔了吗?生:到处都有他的足迹。生: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生:在我们心里。师:雷锋叔叔在我们心里,雷锋叔叔在我们的身边,雷锋叔叔在温暖的春风里,瞧,他满面笑容地向我们走来——(出示雕塑插图)师:雷锋雕塑的背后是无数的故事,用一句话,就是——生: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师指导识记生字,指导书写。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