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 能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对往事的留恋之情,理解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3. 能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精当、前后照应、语言优美等,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4. 能从文中所回忆的往事中,领悟到作者对青少年的建议,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的 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精当、前后照应等。 2.难点:(1)理解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回忆往事来表达情感和阐述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这些往事或许是快乐的,或许是难忘的,它们就像 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往 事依依》,看看她的童年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作者介绍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于漪老师。(展示作者介绍的相关内容)于漪老师, 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她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 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 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三、字词积累1.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扫清字词障碍。请同学们看屏幕,朗读这些词语。(展 示字音部分教学内容,每行4个词语)徜徉 (cháng yáng) 浩渺 (miǎo) 雕镂 (lòu) 险峻 (jùn)水泊(pō) 慷慨(kāng kǎi) 狼 狈(bèi) 逃窜(cuàn) 婵娟 (chán) 角色 (jué) 镌刻 (juān) 眼花缭乱 (liáo)2.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雕镂”指雕刻;“慷慨”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走投无路”指无路可走,比喻 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 索;“身历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气 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四 、整体感知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以及读书对自己的重 要影响。2. 师:那么,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的往事呢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表格。(展示整体感知的 相关内容)阶段 主要事件小时候 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童年 读《千家诗》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老师谆谆教导3.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理清层次。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几件往事。文章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第二部分(2—6) 是金色的回忆;第三部分(7)强调往事对自己的鼓舞。五、深入探究1. 师: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 (展 示相关内容)“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 感情基调。2. 师: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看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读《水浒传》插图的经历。(展示相关内容)儿时看山水和读《水浒传》,让作者仿佛进入画中,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无穷的趣味。3. 师:再来看读《千家诗》的经历。(展示相关内容)《千家诗》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所选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 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读《千家诗》让作者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丰富了知识,受到了美的享 受和情感的熏陶。4.师:初中时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的经历,又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展示相关内容)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授课,使作者受益终身,激发了作者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 情,同时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5. 师:在“听讲课”的往事中,作者写了两位老师的国文课,而且都是诵读诗歌,在 内容上有重复之嫌,是否可以删去一个呢 (展示相关内容)不可以删去。两位国文老师诵读的诗歌一古一今,一 个慷慨悲壮,一 个伤感动情,老师讲 课的方式和情感表达也各不相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六、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童年往事,感受到了作者对往事的留恋之情,也明 白了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 们的良师益友。七、布置作业1.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往事依依》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的童年往事。谁能来回忆一 下,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童年读《千家诗》,初中听两 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以及老师谆谆教导等往事。二、深入探究1.师: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那么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好处呢 读书不仅启发了作者的形象思维,给作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作者成为一个志 趣高尚的人。2. 师: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些感受和影响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中的语言。 (展示相关内容)例如:“描绘《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2段),祖国美好的风光气象 (第4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的入神情态(第5段)”等,这些描写都非常生动形象,让 我们仿佛身临其境。3. 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展示相关内容)选材精当,要言不烦。以第5段为例,所举的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 课,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 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前后照应,结构井然。如第1段和第7段首尾相互照应,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未 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又如,第3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5段进一步讲“读 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 心智,指点做人的道理。语言优美,文采斐然。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阅读课 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园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饱含深情,富有哲理。课文回忆依依往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事业的深情。有些话语深情中蕴含哲理,更增添了 无穷魅力。三、主题总结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本文的主题。(展示相关内容)金色童年,往事依依,浓浓爱意。作者通过回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 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真诚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同时,作者 也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四、拓展探究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拓展探究。爱因斯坦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 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 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 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这个故事 和《往事依依》内容相关,都体现了学生喜欢阅读,呼吁学生多读书,从书本中获得乐趣。那 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我们应该向爱因斯坦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有选择地读书,并且要注重与同学的 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读书不 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五 、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往事依依》这篇课文的内涵和写作手法,也 从拓展探究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 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六、布置作业1. 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回忆自己童年往事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 推荐阅读于漪老师的其他作品,如《岁月如歌》等,进一步感受她的教育思想和文学 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