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看图画 写一写【教材解说】教材第一部分是明确习作任务。首先呈现了一大幅图画。春天,阳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近处,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漂亮的蝴蝶风筝,转头看着旁边的两个小男孩。这两个小男孩,一个高举着风筝准备放手,另一个边放线边往前跑着,嘴里还喊着什么。远处,一家三口,小朋友把风筝放上了天空,爸爸妈妈在一旁观看。再往高处,天空中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荡着。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生动活泼,画面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接下来教材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画和怎么写进行指导。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的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看看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看看每个人的动作各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习作中,提示学生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把想到的写下来,而且两者都要写清楚。教材第三部分,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写完后,一是与同学分享习作,二是互相评议习作,三是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还提示了评价的要点,一是看是不是把图画的内容介绍清楚了,二是看有没有错别字。【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看图说话和写话已有一定的基础。虽然看图作文是观察与想象的结合,除了观察,还需要展开想象丰富情节。但是,看图作文的重点还应该是写看到的,三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这一点,常常是天马行空,把想象的部分写得很多,甚至偏离了图画的中心意思。因此,在习作中要提醒学生在观察到的写清楚之上,合理加入一些想到的。【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加上动作,联系生活经验,加上声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评价的标准来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方法1、欣赏春景,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都说春景美如画,瞧,贵如油的春雨滋润着大地,绿芽儿探出了小脑袋。漫步公园,草坪绿茵茵的,花儿争奇斗艳。在这样美丽的春光里,你最想做什么?(1)生交流(2)师引:看来放风筝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难怪诗人高鼎在诗歌中这样写“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瞧,这幅图就把这美好的一幕定格住了。那你愿意把放风筝这快乐的一幕写一写吗?2、回顾方法,明确要求(1)回顾看图作文的基本方法:看图作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了解了哪些看图写作文的基本方法。(2)预设学生会交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还可以根据图画展开想象。(3)梳理教材对本次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生读,师板书:写什么)课件出示: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生读,师板书:怎么写)二、初步练习,把握要点(一)整体观察,读懂画意1、聚焦这幅图,把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2、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预设:(1)春天,阳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师评价:这个同学从整体上观察了图画,说清楚了图画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用一句话就带我们了解了图画的主要内容)(2)我看到有两个小男孩在合作放风筝,他们一人拉着线,一人举着风筝,风筝马上就飞起来了。他们旁边的小女生手里拿着蝴蝶风筝,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师评价:你一下子就抓住了画面的主要人物,说清楚了他们在干什么。为了把人物分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给这三个小朋友取个名字。)(3)我还看到天空中飞着各式各样地风筝,有金鱼、有三角形的,还有燕子风筝。(师评价:你观察到了天空中飞翔的风筝。)3、师引:刚才啊,不同的同学观察到了不同的画面。如果让你把整个画面完整而且有顺序地说,你会怎么观察呢?(二)有序观察,分层表达1、同桌合作,尝试着把整个画面完整而且有顺序地说。2、学生交流,预设:(1)春光明媚,有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近处,小美手里拿着漂亮的蝴蝶风筝,她旁边的小男孩正在放风筝。远处,一个小男孩把风筝放上了天,他地爸爸妈妈在一旁看着。再往天空上看,各式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荡。(2)春光明媚,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天空上飞翔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漂亮的金鱼风筝、可爱的三角形风筝。远处,一个小男孩把风筝放上天,旁边的爸爸妈妈抬头看着风筝。近处,小美手里拿着漂亮的风筝看着旁边的小男孩放风筝。3、小结:(课件出示)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像第一个小朋友这样从近处到远处再到天空中,也可以像另一个小朋友那样从天上到地上,从远处到近处。观察顺序的选择可以多样,只要是有序的,合理的,都行。这样观察有序,写作才能有序。(板书:观察有序)三、细致观察,明确方法1、过渡:(再次出示课件讲):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基本上说清楚了。那我们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可以了吗?可能你要摇头了,像这样写内容还是干巴巴地,不吸引人。那我们如何去改进呢?不妨我们联系自己生活中放风筝的经验。2、出示放风筝地视频,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画面也像视频一样动起来。(一)加动作,化静为动(1)用上放大镜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填上合适的动词。课件出示: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么的?你把观察到的动作直接填写在表格中。地面 近处 人物 干什么(动作)小女孩小刚小明远处 小男孩爸爸妈妈(2)回顾这个单元学的课文《鹿角和鹿腿》,课件出示: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师引:我们一起来圈一圈句子中的动词,用上了动词就把小鹿在做什么写清楚了。这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小鹿活动时的连续动作。两个动词同时进行,我们可以用上“一边……一边……”现在你能加上动作,连起来说一说吗?预设:春天,阳光明媚,小明和小刚相约到公园放风筝。小明站在离小明几步远的位置把风筝高高举过头顶。小刚则右手握着线轴,左手拽着风筝线,边回头看着风筝,边向前奔跑。这时候,一阵风吹来,小强赶紧把风筝往天上一抛,风筝就迎着风飞上天了!(3)加上了动作,静止的画面就有了动感。继续回想放风筝的经历,小伙伴在一起肯定还会欢声笑语的。再来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二)加声音,无声变有声(1)课件出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2)生交流:预设:小强和小明来到公园放风筝。看到天上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小明对小刚说:“大家的风筝都飞得好高呀,真羡慕他们。”小刚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合作一定没有问题!”开始放风筝了,小明站在离小明几步远的位置把风筝高高举过头顶。小刚则右手握着线轴,左手拉着线,边回头看着风筝,边向前奔跑。这时,一阵风吹来,他对着远处的小明大喊了一声:”快松手!“小明赶紧把风筝往天上一抛,风筝就迎着风扶摇直上。小刚忍不住欢呼起来”太好啦!风筝飞上天啦!”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他们会说了这些的?预设:我就是把自己当成图片中放风筝的人,想象着自己怎么放的。(3)试着把自己当成图中的人物继续往下想,两个小男孩旁边的这个小姑娘呢会说些什么呢?(4)小结:刚刚我们借用放大镜仔仔细细观察了图片,加上中图人物的动作,再联系了自己生生活中放风筝的经验,加上声音,把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我们也赶紧拿起笔来试一试吧!写之前,老师有个小锦囊送给你。课件出示:看图写作并不难看图画,有顺序仔细看图加动作联系生活加声音写得清楚又有趣四、讲评有法,借法促写1、出示一个生的习作,生读习作。2、师生共评:我们来看一看这里的一个小朋友写的文章,我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给他评一评吧。(出示星级评价表)图片上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 星级评价 评价有一定的顺序介绍 ★★★人物的动作有没有写清楚 ★★★人物的语言有没有写清楚 ★★★春天到了,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天空成了风筝的舞台,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勇猛高飞的老鹰,还有那色彩多样的三角形……看着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小明对小刚说:“大家的风筝都飞得好高呀,真羡慕他们。”小刚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合作一定没有问题!”只见小明高高举起一只漂亮的燕子风筝,小刚手持风筝线,抓牢线轴,一阵风吹来,便飞快地向前跑,朝小明大喊一声:“放!”春风便像伸出了无形的大手托着风筝飞上天空。“风筝飞上天了!风筝飞上天了!”小刚激动地欢呼着。他们的风筝驾着清风越高,恰似顽皮的精灵,在同白云戏耍。连旁边的小美看到了,都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行列,要跟他们一起学放风筝呢!远处,还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小男孩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他的爸爸和妈妈在旁边仰头看着空中高飞的风筝,夸儿子好棒呢!放风筝,真有趣!(1)师示范评:同学们,他写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中他写到了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第二自然段写道了地面放风筝的人,这样从天空到地面,关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2)生评1:在地面放风筝的人中,写到了小明和小强这两个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再推到了远处的小男孩,这样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近到远的顺序。总体来看,做到了写作有顺序。生评2:在他重点描写放风筝的过程中,有一连串的动作“高高举起、手持风筝、抓牢、飞快地向前跑、大喊一声、欢呼”除了写清楚看到的动作,还写清楚了想到的对话,这样画面的内容就写清楚。(结合师生评价,依次给每项量星)(3)同桌互评自己的写作3、对照评价表,修改自己的文章。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当你把作文写好了,你可以把作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评价表来评评你自己写的文章。期待你们快乐放风筝的写作都能获得三星的好评。【板书设计】看图画 写一写写什么怎么写细致观察,有顺序加动作, 化静为动加声音, 无声变有声【作业设计】根据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