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潮第一课时: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薄。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并分段。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4.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通过文字感受江面的平静和人们急切的心情。第二课时:1.学习3、4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壮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介绍潮来时的景象。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江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4.在理解描写景物的语言内容、形式后,初步感知景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具体运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品味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壮观景象的,如何把人们观看“天下奇观”景色的激动、愉悦心情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1)在理解描写景物的语言内容、形式后,初步感知景物细节描写的方法。(2)学习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在短时间内变化的特点。第一课时篇章页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出示篇章页,引读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 王维引导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自由交流。聚焦单元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引导:这份自然之美,不仅在画中,在文字中,更蕴含在我们的想象中。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语言之妙,体会自然之美。二.钱塘简介,导入新课1.我们浙江有一处雄奇的景观——钱塘江大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3.视频激趣,初识“奇观”(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看着这潮水,听着这潮声,你想到了什么词?(壮观、震撼、汹涌澎湃……)(2)引出第1自然段,怪不得作者这样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A.“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 的观意思一样吗?B.观潮:看 奇观:景象——引导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预设:“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C.小结:相同的字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D.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大潮之“奇”二、梳理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1.学习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江潮的?圈出关键词。2.学习反馈(1)读准字词。霎时 盐官镇 屹立 顿时 震动 横贯 余波薄雾 风号浪吼 (多音字)纠音“震、霎”翘舌音,“盐、顿、贯”前鼻音——齐读谁发现这里藏了一组近义词?预设:顿时——霎时 (霎时间 )追问:这两个词跟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预设:都是和时间有关,代表时间短,速度快。拓展:刹那、瞬间。理解“屹立”①有时对于陌生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字猜测他跟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同桌之间猜一猜屹立跟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指生反馈:我猜跟站立有关,意思是跟山一样直直地站立在那里。示图片跟进: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也可找近义词法: 矗立 直立关注多音字薄,书面语,表示轻微,少,弱的时候读bó,如单薄、薄弱、稀薄、淡薄。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想对读báo,组词薄片、薄饼、厚薄。bò 薄荷(2)四字词语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描写人们)利用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后来成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沸”就是锅里的水煮开了。 理解“鼎沸”和“人声鼎沸”闷雷滚动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描写江水)①看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奇特景象,你能读出来吗?指生读:(1)潮水还没有来,海面上风平浪静。(2)潮来时,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震耳欲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3)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狼吼。3.理清叙述顺序(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圈画出关键词。预设: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表示时间的词有“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过了好久”出示作业本第三题:观察题目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这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哪些自然段。潮来前——2 潮来时——3、4 潮去后——5那第一段怎么办?单独成一段。再次追问第1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批注:总分关系。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学习活动二:提炼信息,概括画面课文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画面?边读边想象,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引导回文提炼信息,梳理填表,并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三、学习潮来前1.究竟是怎样的潮水,能被称为“天下奇观”呢?就让我们跟随观潮的人群,来到钱塘江边,登上海塘大堤来目睹这天下奇观吧。2.活动三: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______”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②用“ ”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3.指生回答(1)潮来前江面的景象是怎样的?预设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江面很平静。师:有个词就叫做风平浪静。板书:风平浪静谁能读出这份平静?指生读: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预设2:钱塘江很壮观、很有气势。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预设:宽阔、横卧。理解“横卧”横卧就像这样指人横躺着,(出示巨型卧佛)感觉怎么样?预设:很悠闲的样子。除了平静你还从“横卧”一次中还感受到什么?预设:很有气势难怪越往东越宽。谁能读出这份气势?指生读(2)此时站在海塘大堤旁的人们心情怎样?出示句子: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你感受到人们怎样的心情? 预设:很急切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 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人山人海:因为迫切地想看,所以大家都来观看,才会人山人海。看得人那么多,怪不得叫——手势引齐读:天下奇观。昂首东望:大家都想看到大潮,一个个昂着头朝东方看去。他们都想看看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等着盼着:等着看,盼望着快点看到,心情十分焦急。是呀!这天下奇观怎么还不来呀!大家都等着盼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内心的那份急切吧!齐读: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结合资料袋了解原因①就因为大潮的壮观,每年什么时间大家都会聚到什么地方观潮?预设: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②为什么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大家都要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后的资料袋(生看资料袋了解。)师因为这样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人是最多的。补充其他原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月引力作用最强的时候,潮汐最大。4.潮还没来,人们急切的心情也让老师对钱塘江大潮更好奇了。到底为什么它能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下节课再到文中寻找答案。生字书写1.重点指导“滚、逐、霎”2.师直接范写,随机强调重点笔画,“滚“右下是衣的一半、“逐”注意右边的“短撇、点”、“霎”下面“妾”的三横的长短.3.生自由书写,有困难举手,师指导 板书设计: 观潮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急切) 天潮来时: 下潮去后: 奇 观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词语: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词语,让我们边读边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二、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1.师:潮来前风平浪静,那潮来时又发生了哪些的变化?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3-4自然段,划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读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2.反馈描写潮水的句子。根据句子,厘清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来写。(1)学生找到并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①概括潮声的特点:“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出示交流模板:我读到_______时,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设: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暗示潮水来势凶猛。(播放闷雷滚动)扣住“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起来”想象声音的震耳欲聋。②细分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逐渐接近“响声越来越大”,近闻如“山崩地裂”,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指名读、男生齐读)(2)观察潮形。①用以上的方法,找到并读出三处写潮形的句子:“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概括潮形特点:“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②细解其形。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就是一线潮(看图理解)师出示图片,理解“贯”的含义,进一步想象潮水迅速奔涌的景象,读出潮水的速度之快。两丈多高: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师追问:生活中的墙是什么样的?如果水墙排山倒海地来呢?生想象。“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水势大,速度快,势不可挡。这是罕见的浪,罕见的潮。(3)探求潮势。①用以上的方法,找到并读出三处写潮势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概括潮势特点:“拉长变粗”、“白浪翻滚”,“浩浩荡荡”。②出示交流模板:我读到_______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解其势:“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写出了速度快,变化之快。“白浪翻滚”,写出了浪高凶猛,气势壮观。扣住“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飞奔而来”想象大潮无人可挡的阵势。(视情况而定)预设①把浪潮比作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浪潮来得很猛。师追问:马儿奔跑是怎样的(洒脱矫健)、战马奔跑呢?(四蹄生风、不知疲倦)、一排的白色战马呢?(美)再加个千万匹(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巨大声响)预设③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这里体现出了大潮气势浩大。“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如万马奔腾般地奔涌的具体样子。突出了水势大,速度疾,势不可挡。其场面浩大、宏伟、壮观。(4)分析顺序。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重点指出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2.训练说话。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1)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2)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3)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3.探索记忆方法,尝试背诵(1)课后题要求背诵3-4段,背诵的时候,容易错字、添字、漏字,如何做到快速而又准确地记住内容呢?①填空背诵法那条白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提取关键词第三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起脚尖——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四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4.生尝试背诵三、学习最后一段1.潮来时,钱塘江大潮能被成为“天下奇观”,那潮过后,还能吗?预设:能预设:潮去后余波漫天卷地,江面上风号浪吼才恢复了平静。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了平静师:是啊,即使是退潮,都格外的霸气!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上原文中的1-3个词。3.小结:想象画面,特别注意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这样句子很容易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四、总结全文,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之“奇”。(1)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自古”说明钱塘江大潮“奇观”由来已久。(2)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潮来前”这一现象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奇观引异象”。(3)“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4)从课外资料中寻“奇”: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5)从历代诗赋中寻“奇”:苏轼古诗中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6)重点学习课后题的古诗预设: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潮来时的时间及时声响、气势)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大潮退去的情景)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让我们知道了祖国“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说一说。你还知道祖国山河中哪些大自然的“奇观”,骄傲的讲给同学们。比如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是指吉林雾凇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探索记忆方法,尝试背诵1.课后题要求背诵3-4段,背诵的时候,容易错字、添字、漏字,如何做到快速而又准确地记住内容呢?(1)填空背诵法那条白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提取关键词第三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起脚尖——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四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3.生尝试背诵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顺序:由远到近 下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形状: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观人 :人声鼎沸—沸腾起来潮去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