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八年级(上)科学学科学期末习能力诊断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八年级(上)科学学科学期末习能力诊断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八年级(上)科学学科学期末习能力诊断卷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滨江期末)通过手术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下列与此手术无关的是()
A.躯体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同,体态失常
B.一只眼睛失明
C.躯体失去平衡能力
D.动作不协调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破坏运动的准确性,身体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同,体态失常,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破坏小脑不影响视觉,眼睛不会失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脑能维持身体的平衡,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能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小脑能使得,破坏动作协调,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使动作不协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语句中,反映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风和日丽 D.昆明四季如春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较稳定。“东边日出西边雨”“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和日丽”都是指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应为天气。用排除法,只有“昆明四季如春”是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应为气候。故选D。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天气的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气候的特点是长时间,稳定。
4.(2024八上·滨江期末)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1/4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  )
A.18N B.16N C.14N D.10N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浮力大小计算里的称重法,由公式 可知,G=20N,金属块体积的 浸入水中并静止时 =18N代入公式可知 =2,N根据公式 可知,完全没入以后, 是原来3倍, 也变为原来的3倍,即完全浸没后 =6N,由 ,可知完全浸没后, =20N-6N=14N,由于与杯底接触,则底部会给金属块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所以 <14N。故D对、ABC错,选择D。
【分析】结合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力的平衡求解。
5.(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BCD.观察水电解过程示意图,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物质变化的类型,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分子的构成等
【解答】 A.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B错误;
C.水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小明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小明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 B.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
C.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C D.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C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而是全接到上方两个接线柱上;要测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而电路图中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解答】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能进行实验探究,故A不可行;
B.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时,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片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探究,故B可行;
C.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C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C不可行;
D.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C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D不可行。
故选B。
7.(2024八上·滨江期末)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溶质与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答】 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后,虽然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与溶剂并未改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即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2024八上·滨江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
【解答】A.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错误;
B.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错误;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错误;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B 溶液 溶质 溶剂 悬浊液
C 台风 气象灾害 寒潮 洪水
D 电源 电流 电路 电阻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由图,乙、丙、丁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且都从属于甲。
【解答】A、大脑、小脑和脑干从属于脑,并且三者互相并列,A符合题意;
B、悬浊液与溶液、溶质并不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气象灾害与寒潮、洪水不是并列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电路与电流、电阻不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把一盆小麦幼苗放到不透光的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小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B.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
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增多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实验验证植物咋鸡蛋测光的照射下,会朝向光源生长;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使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向背光一侧移动,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的比向光一侧快。
【解答】A.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正确;
B. 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正确;
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正确;
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增多,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4八上·滨江期末)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异种电荷
B.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同种电荷
C.摩擦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电
D.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小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则两个球要么失去电子,要么得到电子,无论怎样,它们都带同种电荷,因此会产生排斥力,因此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跳舞,故A错误,B正确;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
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两只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前者失去电子的个数等于后者得到电子的个数,即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故D错误。
故选B。
12.(2024八上·滨江期末)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与R2并联 B.V1测电源电压
C.V2测R1两端电压 D.V3测R2两端电压
【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可以看作断路,那么从正极到负极,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因此两个电阻串联,故A错误;
电压表V1与R1并联,测R1的电压,故B错误;
电压表V2与电源并联,测电源电压,故C错误;
电压表V3与R2并联,测R2的电压,故D正确。
故选D。
13.(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则导致(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脊髓作为低级的神经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两个功能;
【解答】④为传出神经,④受到损伤,无法将信息传递到⑤效应器做出反应,但是伞脊髓可以把信息传递到大脑,在大脑中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不能缩手;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作出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当甲两端电压为0.5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
B.当乙两端电压为2.5伏,其电阻为10欧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安,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伏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伏,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安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象读出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的电流;
B.根据图象读出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其电阻值;
C.将甲和乙串联,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根据图象读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它们两端的电压;
D.将甲和乙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的电流。
【解答】 A.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
乙的阻值,故B错误;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0.3A,
由图象可知此时U甲'=1.5V、U乙'=0.5V,
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
U=U甲'+U乙'=1.5V+0.5V=2V,故C正确;
D.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1V,
由图象可知此时I甲'=0.2A、I乙'=0.4A,
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
I=I甲'+I乙'=0.2A+0.4A=0.6A,故D错误。
故选C。
15.(2024八上·滨江期末)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某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煮一段时间后的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B.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C.B汤圆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减小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BC.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变化。
【解答】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处于沉底状态,故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故A正确;
B.C汤圆浮出水面,处于漂浮状态,故C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
C.B汤圆静止时,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B汤圆所受浮力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下甲、乙两图分别为粗盐提纯的一部分装置示意图和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玻璃棒应该轻靠在   处;
(2)在将含有泥沙的粗盐提纯的整个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多次。其中,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时的作用是   ;
(3)图示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答案】(1)三层滤纸
(2)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防止物质飞溅
(3)C;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自来水厂中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下端应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2)在将含有泥沙的粗盐提纯的整个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多次。其中,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时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3)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不涉及到蒸馏和煮沸,
故选CD。
17.(2024八上·滨江期末)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克,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下图),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减少”)
【答案】40;降温;增多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2)木块始终漂浮,则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变化,进而确定溶解度的变化,接下来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温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35克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有10克氯化钾,则有25克水,即25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氯化钾,可设氯化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x,则;
解得:x=40g。
(2)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改变方式为降温,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将增多。
18.(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   的存在;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   。
【答案】大气压;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2)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
19.(2024八上·滨江期末)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   ,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答案】3.3%;36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某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15.6克固体”,说明40克水中,最多溶解这种可溶性盐30克-15.6克=14.4克;“将剩余固体15.6g加入4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g固体”,40克水可溶解可溶性盐14.4克,而现在只溶解了15.6克-5克=10.6克,说明剩余的5克固体为不溶物,从而可求出可溶性盐的百分含量.
(2)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 30克固态混合物中含可溶性盐的质量为:30克-5克=25克,
则可溶性盐的百分含量=;
设该可溶性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x,
则:;
解得:x=36g。
2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粗细均匀的蜡烛长L0,它底部粘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现将它直立于水中,它的上端距水面h.如果将蜡烛点燃,假定蜡烛燃烧时油不流下来,且每分钟烧去蜡烛的长为ΔL,则从点燃蜡烛时开始计时,经___________时间蜡烛熄灭(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
【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铁块受到浮力F,蜡烛截面积S.根据蜡烛刚开始悬浮在水里,进行受力平衡分析然后列出等式①;
(2)蜡烛灭的时候,设蜡烛燃烧长度x,这时蜡烛的长度刚刚在水面,整个蜡烛长度的重力加铁重力刚好等于蜡烛的浮力加铁的浮力。进行受力平衡分析然后列出等式②;
(3)两式联立求得蜡烛燃烧长度,再根据“每分钟烧去蜡烛的长为Δl”,即可求出蜡烛燃烧的时间。
【解答】 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铁块受到浮力F,蜡烛截面积S。
蜡烛与铁块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平衡分析:蜡烛重力+铁重力=蜡烛的浮力+铁的浮力
ρL1Sg+mg=ρ1(L1-h)Sg+F--------------①
蜡烛灭的时候,设蜡烛燃烧长度x,这时蜡烛的长度刚刚在水面,整个蜡烛长度的重力加铁重力刚好等于蜡烛的浮力加铁的浮力。
蜡烛重力+铁重力=蜡烛的浮力+铁的浮力
②ρ(L1-x)Sg+mg=ρ1(L1-x)Sg+F
①-②得;
蜡烛燃烧的时间。
21.(2024八上·滨江期末)“智勇大冲关”是安徽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全民健康榜样节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Three,two,one!Go!”随着一声口令,选手迅速起跑,开始闯关。选手听到口令立即起跑,这属于反射,参与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   (填序号)。
①听觉神经②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③脊髓④鼓膜⑤耳蜗⑥听小骨⑦支配肌肉的神经⑧躯体运动中枢⑨与起跑有关的肌肉
(2)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   (选填“小脑”“脑干”或“脊髓”)的调节功能。
(3)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   的调节。
【答案】(1)②⑧
(2)小脑
(3)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 (1)选手听到口令声后立刻起跑,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②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⑧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小脑的调节功能。
(3)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2.(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其中,油量表是用   表改装而成的;当油箱中的油面下降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将   ,油量表的示数将   。(后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电压;增大;增大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判断油量表的类型;
(2)根据油面的变化可知浮标的变化,进一步可知滑片的移动,从而得出R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 (1)由图可知,油量表并联在R两端,所以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2)当油箱中的油面下降时,浮标下移,在杠杆的作用下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两端的电压增大,即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3.(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   。(选填“扩张”或“收缩”)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答案】(1)脑干
(2)扩张
(3)骨骼肌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 图中所示为体温调节过程,温度感觉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有皮肤血管汗腺、内分泌腺、内脏、骨骼肌等。
(2)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
(3)根据人体剧烈运动时发热情况分析。
【解答】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2)人在炎热时,神经系统会做相应的调节,这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4八上·滨江期末)小明和小聪分别做“测小灯泡电阻”和“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U-I图像。小灯泡标有“2V”字样。
(1)闭合开关前,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填“a”或“b”)端。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   。
(2)实验过程中,要让灯变暗,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a”或“b”)端调节。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   Ω。
(4)同桌小聪在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x的阻值,但他发现电压表已经损坏而无法使用,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按图丙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1,断开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③闭合开关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④写出Rx的表达式:Rx=   。(电源电压恒定)
(5)小明认为小聪测得的定值电阻Rx的阻值还不够精确,因为他没有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小聪也认为小明的实验结果一样不可靠,因为小明也没有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你认为:小明的分析是   的,小聪的分析是   的。(均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b;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2)b
(3)4
(4)I1R0I2
(5)正确;不正确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及电路中的电流;
(2)要使灯泡发光变暗,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3)根据图象确定额定电压下的电流值,通过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值;
(4)根据电压不变,根据定值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计算出电压值,然后根据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减小误差常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在测量灯泡的电阻时,由于灯泡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所以其阻值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求平均值。
【解答】 (1)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端的a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或右端,使其阻值最大;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调节电灯泡两端的电压;
(2)要使灯泡变暗,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向b(或右)端调节;
(3)由图乙知,当U=2V时,I=0.5A,所以;
(4)由题意知,电源电压Ux=U=I1R0,
所以;
(5)小聪测量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其阻值是不变的,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减小误差,通常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小明测量的是灯泡的电阻,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电阻是变化的,不能求其平均值。
25.(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是小雷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雷要称取蔗糖溶液   g.
(2)如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3)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   →   →   
(4)若如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度数为3.5g,则小雷实际称得的质量为   g。
【答案】(1)18.5
(2)烧杯
(3)⑤;③;①;④;②
(4)11.5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
(4)当砝码和物体防反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 (1)蔗糖的质量为:100g×18.5%=18.5g;
(2)在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为:烧杯;
(3)由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可知操作顺序为:取用药品、称量药品、倒入烧杯、加水溶解,进行搅拌,即⑤③①④②
(4)天平在使用时满足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质量,所以蔗糖的实际质量等于:15 g-3.5 g=11.5g。
26.(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1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ρ2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V1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授在液体中的体积V2有关;
E.可能与物体没没在液体中的深度h有关。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足够多)、细线。
(1)只用这些器材,他们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E和   (填序号)是否正确.
(2)他们在检证错想E的过程中,先让铁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接着向下移动测力计和铁块,增大深度h,待铁块处于   状态时,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继续增大h,重复上述操作。若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猜想E   。
【答案】(1)D
(2)静止;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但要改变需探究的量。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答】 (1)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杯水,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不能验证A;
因为器材中只有一个铁块,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及体积的关系,不能验证B、C;
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可以验证D。
(2)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物体静止时读数,不受液体阻力的影响,此时F浮=G-F.通过实验发现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所受的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无关,所以猜想E错误。
27.(2024八上·滨江期末)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浓度 (mol/L)
清水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胚轴增长长 度(mm)
11.3
12.2
13.1
13.1
11.9
10.9
8.9
7.6
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
(3)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   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   。
【答案】(1)对照
(2)引起NAA 溶液浓度变化
(3)10-8~10-7
(4)在10-8~10-7mol/L 的范围内,增加若干实验组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水分蒸发会引起溶液的浓度增大,而溶液浓度是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胚轴增大速度最大的浓度范围即可;
(4)在要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减小溶液浓度的差值,多次进行实验,从而得到准确数据。
【解答】 (1)该实验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变量是萘乙酸浓度,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和其他组形成对照。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NAA溶液浓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3)从表中数据可见,当NAA浓度为10-8~10-7mol/L时,番茄胚轴增长长度最大,所以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10-8~10-7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10-8~10-7mol/L的范围内,增加若干实验组。
四、解答题
28.(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金属链条体积可忽略,g取10N/kg)。
(1)若小球质量为15g,小球体积为30cm3,此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9×103kg/m3,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2)若指针上移,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   ,液体的密度   ,外界的温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脱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1)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小球的体积相等,即V排=V球=3X10-5m3
则小球在液体中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F浮=P液V排g=0.9X103kg/m3x3×10-5m3x10N/kg-0.27N;
(2)变大;变大;变小
(3)由于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最后小球漂浮:F 浮=G=mg=0.015g×10N/kg=0.15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求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2)若指针上移,说明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可知环境温度的变化;
(3)将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脱离,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密度,根据小球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可知小球静止时的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2)若指针上移,说明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又因为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大,则此时环境温度下降;
(3)小球的密度:=0.5g/cm3=0.5×103kg/m3<ρ液,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小球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上,
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球=m球g=15×10-3kg×10N/kg=0.15N。
29.(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乙是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天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皮碗象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100cm2,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以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量,大气压取1.0×105Pa,g取10N/kg)
(1)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
(2)设想细线下挂一边长为10cm,质量为500g的正方体物块时吸盘没有脱落(物块底面保持水平),剪断细线物块落在水平地面上无反弹和翻滚,从触地时开始计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接触面积一直是正方形的底面积),压强减至PX时便保持不变。求t=0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t=0.1S时PX为多少
【答案】(1)G 物=F 压=PS= 1.0×105Pa×0.01m2= 1000N
(2)由图可知, 当 t=0 时, P= 1.5×103 Pa
F=PS= 1.5×103 Pa×(0. 1 m) 2= 15N
当 t=0. 1s 时, 物体已静止不动, 此时
PX=F/S=G/S=mg/S=0.5Kg×10N/kg/(0. 1 m) 2=500 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先利用压强公式F=pS计算出大气对皮碗产生的压力,然后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得出;
(2)从图丙可以看出当t=0时,p=1.5×103pa,利用压强公式 F=pS 计算出压力。
当t=0.1s时,正方体静止,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出压强。
3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为升降机电路的部分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压敏电阻R1的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阻R0的阻值为多少?
(2)在电路正常工作时,此压敏电阻能承受的升降机物块的最大质量为多少?
【答案】(1)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由题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2V
根据申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1=U-U0=6V-2V=4V
电路中的电流:I=I1=
电阻R0的阻值:
(2)由图象可知,压力越大时,R1的阻值越小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U0’=3V时,压敏电阻所受压力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则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为2500N;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由题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的电压表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R0的阻值;
(2)由图象可知,压力越大时,R1的阻值越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R1两端的电压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则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压敏电阻承受的压力最大,所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压敏电阻所受压力最大,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物块的最大重力等于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
31.(2024八上·滨江期末)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若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将其稀释到10%,需加水多少升?
【答案】(1)过滤
(2)20kg ×25%=(20kg+x)×10%,x=30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1)分析流程图可知,操作②为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
1 / 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八年级(上)科学学科学期末习能力诊断卷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24八上·滨江期末)通过手术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下列与此手术无关的是()
A.躯体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同,体态失常
B.一只眼睛失明
C.躯体失去平衡能力
D.动作不协调
3.(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语句中,反映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风和日丽 D.昆明四季如春
4.(2024八上·滨江期末)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1/4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  )
A.18N B.16N C.14N D.10N
5.(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6.(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小明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小明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 B.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
C.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C D.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C
7.(2024八上·滨江期末)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2024八上·滨江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9.(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B 溶液 溶质 溶剂 悬浊液
C 台风 气象灾害 寒潮 洪水
D 电源 电流 电路 电阻
A.A B.B C.C D.D
1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把一盆小麦幼苗放到不透光的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小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B.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
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增多
11.(2024八上·滨江期末)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异种电荷
B.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同种电荷
C.摩擦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电
D.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小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
12.(2024八上·滨江期末)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与R2并联 B.V1测电源电压
C.V2测R1两端电压 D.V3测R2两端电压
13.(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则导致(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14.(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作出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当甲两端电压为0.5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
B.当乙两端电压为2.5伏,其电阻为10欧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安,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伏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伏,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安
15.(2024八上·滨江期末)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某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煮一段时间后的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B.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C.B汤圆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减小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下甲、乙两图分别为粗盐提纯的一部分装置示意图和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玻璃棒应该轻靠在   处;
(2)在将含有泥沙的粗盐提纯的整个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多次。其中,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时的作用是   ;
(3)图示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17.(2024八上·滨江期末)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克,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下图),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减少”)
18.(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   的存在;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   。
19.(2024八上·滨江期末)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   ,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2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粗细均匀的蜡烛长L0,它底部粘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现将它直立于水中,它的上端距水面h.如果将蜡烛点燃,假定蜡烛燃烧时油不流下来,且每分钟烧去蜡烛的长为ΔL,则从点燃蜡烛时开始计时,经___________时间蜡烛熄灭(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
21.(2024八上·滨江期末)“智勇大冲关”是安徽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全民健康榜样节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Three,two,one!Go!”随着一声口令,选手迅速起跑,开始闯关。选手听到口令立即起跑,这属于反射,参与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   (填序号)。
①听觉神经②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③脊髓④鼓膜⑤耳蜗⑥听小骨⑦支配肌肉的神经⑧躯体运动中枢⑨与起跑有关的肌肉
(2)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   (选填“小脑”“脑干”或“脊髓”)的调节功能。
(3)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   的调节。
22.(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其中,油量表是用   表改装而成的;当油箱中的油面下降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将   ,油量表的示数将   。(后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   。(选填“扩张”或“收缩”)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4八上·滨江期末)小明和小聪分别做“测小灯泡电阻”和“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U-I图像。小灯泡标有“2V”字样。
(1)闭合开关前,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填“a”或“b”)端。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   。
(2)实验过程中,要让灯变暗,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a”或“b”)端调节。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   Ω。
(4)同桌小聪在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x的阻值,但他发现电压表已经损坏而无法使用,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按图丙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1,断开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③闭合开关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④写出Rx的表达式:Rx=   。(电源电压恒定)
(5)小明认为小聪测得的定值电阻Rx的阻值还不够精确,因为他没有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小聪也认为小明的实验结果一样不可靠,因为小明也没有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你认为:小明的分析是   的,小聪的分析是   的。(均填“正确”或“不正确”)
25.(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是小雷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雷要称取蔗糖溶液   g.
(2)如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3)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   →   →   
(4)若如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度数为3.5g,则小雷实际称得的质量为   g。
26.(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1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ρ2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V1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授在液体中的体积V2有关;
E.可能与物体没没在液体中的深度h有关。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足够多)、细线。
(1)只用这些器材,他们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E和   (填序号)是否正确.
(2)他们在检证错想E的过程中,先让铁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接着向下移动测力计和铁块,增大深度h,待铁块处于   状态时,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继续增大h,重复上述操作。若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猜想E   。
27.(2024八上·滨江期末)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浓度 (mol/L)
清水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胚轴增长长 度(mm)
11.3
12.2
13.1
13.1
11.9
10.9
8.9
7.6
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
(3)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   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   。
四、解答题
28.(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金属链条体积可忽略,g取10N/kg)。
(1)若小球质量为15g,小球体积为30cm3,此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9×103kg/m3,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2)若指针上移,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   ,液体的密度   ,外界的温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脱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29.(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乙是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天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皮碗象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100cm2,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以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量,大气压取1.0×105Pa,g取10N/kg)
(1)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
(2)设想细线下挂一边长为10cm,质量为500g的正方体物块时吸盘没有脱落(物块底面保持水平),剪断细线物块落在水平地面上无反弹和翻滚,从触地时开始计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接触面积一直是正方形的底面积),压强减至PX时便保持不变。求t=0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t=0.1S时PX为多少
30.(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为升降机电路的部分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压敏电阻R1的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阻R0的阻值为多少?
(2)在电路正常工作时,此压敏电阻能承受的升降机物块的最大质量为多少?
31.(2024八上·滨江期末)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若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将其稀释到10%,需加水多少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破坏运动的准确性,身体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同,体态失常,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破坏小脑不影响视觉,眼睛不会失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脑能维持身体的平衡,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能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小脑能使得,破坏动作协调,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会使动作不协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较稳定。“东边日出西边雨”“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和日丽”都是指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应为天气。用排除法,只有“昆明四季如春”是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应为气候。故选D。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天气的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气候的特点是长时间,稳定。
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浮力大小计算里的称重法,由公式 可知,G=20N,金属块体积的 浸入水中并静止时 =18N代入公式可知 =2,N根据公式 可知,完全没入以后, 是原来3倍, 也变为原来的3倍,即完全浸没后 =6N,由 ,可知完全浸没后, =20N-6N=14N,由于与杯底接触,则底部会给金属块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所以 <14N。故D对、ABC错,选择D。
【分析】结合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力的平衡求解。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BCD.观察水电解过程示意图,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物质变化的类型,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分子的构成等
【解答】 A.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B错误;
C.水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而是全接到上方两个接线柱上;要测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而电路图中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解答】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能进行实验探究,故A不可行;
B.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时,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片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探究,故B可行;
C.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C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C不可行;
D.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C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D不可行。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溶质与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答】 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后,虽然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与溶剂并未改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即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
【解答】A.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错误;
B.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错误;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错误;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由图,乙、丙、丁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且都从属于甲。
【解答】A、大脑、小脑和脑干从属于脑,并且三者互相并列,A符合题意;
B、悬浊液与溶液、溶质并不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气象灾害与寒潮、洪水不是并列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电路与电流、电阻不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实验验证植物咋鸡蛋测光的照射下,会朝向光源生长;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使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向背光一侧移动,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的比向光一侧快。
【解答】A.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正确;
B. 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正确;
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正确;
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增多,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则两个球要么失去电子,要么得到电子,无论怎样,它们都带同种电荷,因此会产生排斥力,因此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跳舞,故A错误,B正确;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
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两只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前者失去电子的个数等于后者得到电子的个数,即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可以看作断路,那么从正极到负极,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因此两个电阻串联,故A错误;
电压表V1与R1并联,测R1的电压,故B错误;
电压表V2与电源并联,测电源电压,故C错误;
电压表V3与R2并联,测R2的电压,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脊髓作为低级的神经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两个功能;
【解答】④为传出神经,④受到损伤,无法将信息传递到⑤效应器做出反应,但是伞脊髓可以把信息传递到大脑,在大脑中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不能缩手;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象读出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的电流;
B.根据图象读出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其电阻值;
C.将甲和乙串联,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根据图象读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它们两端的电压;
D.将甲和乙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的电流。
【解答】 A.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
乙的阻值,故B错误;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0.3A,
由图象可知此时U甲'=1.5V、U乙'=0.5V,
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
U=U甲'+U乙'=1.5V+0.5V=2V,故C正确;
D.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1V,
由图象可知此时I甲'=0.2A、I乙'=0.4A,
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
I=I甲'+I乙'=0.2A+0.4A=0.6A,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BC.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变化。
【解答】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处于沉底状态,故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故A正确;
B.C汤圆浮出水面,处于漂浮状态,故C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
C.B汤圆静止时,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B汤圆所受浮力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三层滤纸
(2)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防止物质飞溅
(3)C;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自来水厂中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下端应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2)在将含有泥沙的粗盐提纯的整个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多次。其中,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时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3)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不涉及到蒸馏和煮沸,
故选CD。
17.【答案】40;降温;增多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2)木块始终漂浮,则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变化,进而确定溶解度的变化,接下来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温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35克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有10克氯化钾,则有25克水,即25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氯化钾,可设氯化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x,则;
解得:x=40g。
(2)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改变方式为降温,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将增多。
18.【答案】大气压;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2)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
19.【答案】3.3%;36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某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15.6克固体”,说明40克水中,最多溶解这种可溶性盐30克-15.6克=14.4克;“将剩余固体15.6g加入4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g固体”,40克水可溶解可溶性盐14.4克,而现在只溶解了15.6克-5克=10.6克,说明剩余的5克固体为不溶物,从而可求出可溶性盐的百分含量.
(2)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 30克固态混合物中含可溶性盐的质量为:30克-5克=25克,
则可溶性盐的百分含量=;
设该可溶性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x,
则:;
解得:x=36g。
20.【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铁块受到浮力F,蜡烛截面积S.根据蜡烛刚开始悬浮在水里,进行受力平衡分析然后列出等式①;
(2)蜡烛灭的时候,设蜡烛燃烧长度x,这时蜡烛的长度刚刚在水面,整个蜡烛长度的重力加铁重力刚好等于蜡烛的浮力加铁的浮力。进行受力平衡分析然后列出等式②;
(3)两式联立求得蜡烛燃烧长度,再根据“每分钟烧去蜡烛的长为Δl”,即可求出蜡烛燃烧的时间。
【解答】 设蜡烛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1,铁的密度为ρ2.铁块受到浮力F,蜡烛截面积S。
蜡烛与铁块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平衡分析:蜡烛重力+铁重力=蜡烛的浮力+铁的浮力
ρL1Sg+mg=ρ1(L1-h)Sg+F--------------①
蜡烛灭的时候,设蜡烛燃烧长度x,这时蜡烛的长度刚刚在水面,整个蜡烛长度的重力加铁重力刚好等于蜡烛的浮力加铁的浮力。
蜡烛重力+铁重力=蜡烛的浮力+铁的浮力
②ρ(L1-x)Sg+mg=ρ1(L1-x)Sg+F
①-②得;
蜡烛燃烧的时间。
21.【答案】(1)②⑧
(2)小脑
(3)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 (1)选手听到口令声后立刻起跑,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②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⑧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小脑的调节功能。
(3)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2.【答案】电压;增大;增大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判断油量表的类型;
(2)根据油面的变化可知浮标的变化,进一步可知滑片的移动,从而得出R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 (1)由图可知,油量表并联在R两端,所以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2)当油箱中的油面下降时,浮标下移,在杠杆的作用下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两端的电压增大,即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3.【答案】(1)脑干
(2)扩张
(3)骨骼肌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 图中所示为体温调节过程,温度感觉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有皮肤血管汗腺、内分泌腺、内脏、骨骼肌等。
(2)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
(3)根据人体剧烈运动时发热情况分析。
【解答】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2)人在炎热时,神经系统会做相应的调节,这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
24.【答案】(1)b;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2)b
(3)4
(4)I1R0I2
(5)正确;不正确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及电路中的电流;
(2)要使灯泡发光变暗,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3)根据图象确定额定电压下的电流值,通过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值;
(4)根据电压不变,根据定值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计算出电压值,然后根据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减小误差常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在测量灯泡的电阻时,由于灯泡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所以其阻值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求平均值。
【解答】 (1)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端的a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或右端,使其阻值最大;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调节电灯泡两端的电压;
(2)要使灯泡变暗,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向b(或右)端调节;
(3)由图乙知,当U=2V时,I=0.5A,所以;
(4)由题意知,电源电压Ux=U=I1R0,
所以;
(5)小聪测量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其阻值是不变的,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减小误差,通常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小明测量的是灯泡的电阻,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电阻是变化的,不能求其平均值。
25.【答案】(1)18.5
(2)烧杯
(3)⑤;③;①;④;②
(4)11.5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
(4)当砝码和物体防反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 (1)蔗糖的质量为:100g×18.5%=18.5g;
(2)在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为:烧杯;
(3)由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可知操作顺序为:取用药品、称量药品、倒入烧杯、加水溶解,进行搅拌,即⑤③①④②
(4)天平在使用时满足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质量,所以蔗糖的实际质量等于:15 g-3.5 g=11.5g。
26.【答案】(1)D
(2)静止;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但要改变需探究的量。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答】 (1)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杯水,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不能验证A;
因为器材中只有一个铁块,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及体积的关系,不能验证B、C;
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可以验证D。
(2)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物体静止时读数,不受液体阻力的影响,此时F浮=G-F.通过实验发现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所受的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无关,所以猜想E错误。
27.【答案】(1)对照
(2)引起NAA 溶液浓度变化
(3)10-8~10-7
(4)在10-8~10-7mol/L 的范围内,增加若干实验组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水分蒸发会引起溶液的浓度增大,而溶液浓度是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胚轴增大速度最大的浓度范围即可;
(4)在要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减小溶液浓度的差值,多次进行实验,从而得到准确数据。
【解答】 (1)该实验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变量是萘乙酸浓度,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和其他组形成对照。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NAA溶液浓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3)从表中数据可见,当NAA浓度为10-8~10-7mol/L时,番茄胚轴增长长度最大,所以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10-8~10-7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10-8~10-7mol/L的范围内,增加若干实验组。
28.【答案】(1)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小球的体积相等,即V排=V球=3X10-5m3
则小球在液体中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F浮=P液V排g=0.9X103kg/m3x3×10-5m3x10N/kg-0.27N;
(2)变大;变大;变小
(3)由于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最后小球漂浮:F 浮=G=mg=0.015g×10N/kg=0.15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求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2)若指针上移,说明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可知环境温度的变化;
(3)将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脱离,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密度,根据小球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可知小球静止时的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2)若指针上移,说明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又因为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大,则此时环境温度下降;
(3)小球的密度:=0.5g/cm3=0.5×103kg/m3<ρ液,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小球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上,
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球=m球g=15×10-3kg×10N/kg=0.15N。
29.【答案】(1)G 物=F 压=PS= 1.0×105Pa×0.01m2= 1000N
(2)由图可知, 当 t=0 时, P= 1.5×103 Pa
F=PS= 1.5×103 Pa×(0. 1 m) 2= 15N
当 t=0. 1s 时, 物体已静止不动, 此时
PX=F/S=G/S=mg/S=0.5Kg×10N/kg/(0. 1 m) 2=500 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先利用压强公式F=pS计算出大气对皮碗产生的压力,然后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得出;
(2)从图丙可以看出当t=0时,p=1.5×103pa,利用压强公式 F=pS 计算出压力。
当t=0.1s时,正方体静止,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出压强。
30.【答案】(1)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由题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2V
根据申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1=U-U0=6V-2V=4V
电路中的电流:I=I1=
电阻R0的阻值:
(2)由图象可知,压力越大时,R1的阻值越小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U0’=3V时,压敏电阻所受压力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则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为2500N;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由题知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为0时的电压表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R0的阻值;
(2)由图象可知,压力越大时,R1的阻值越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R1两端的电压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则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压敏电阻承受的压力最大,所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压敏电阻所受压力最大,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物块的最大重力等于压敏电阻所受最大压力。
31.【答案】(1)过滤
(2)20kg ×25%=(20kg+x)×10%,x=30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1)分析流程图可知,操作②为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