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必2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复习案(教师)【课标要求】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3、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识梳理】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起源 国家朝代 具体表现原始社会 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发展 古代中国 国内贸易 商周 职业商人、官府贵族垄断商业,工商食官春秋战国 突破工商食官秦汉 统一“币轨衡”.隋至宋 坊市分区制逐步瓦解元明清 农产品、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帮兴盛对外贸易 丝路贸易 汉至唐 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唐宋以后 路线: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商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机构:市舶司朝贡贸易 明清 含义:通过朝贡和贡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表现: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古代世界 古埃及 商业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古希腊 形成若干个商贸中心 海外贸易活跃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 垄断东方奢侈品贸易阿拉伯 亚欧非三洲中介贸易影响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朝代/时期 货币 信贷 商业契约古代中国 商朝 贝等天然物 出现契约西周 《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 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汉朝 凡是涉及买卖等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南北朝 当铺兴起唐朝 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宋朝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 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当铺进行经营性放贷,发展出有息存款明朝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有些当铺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古代世界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元前16-前11世纪 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11世纪 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小亚细亚 公元前8-前7世纪 出现金属铸币两河流域 公元前2600年 已经使用契约 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公元前22-前21世纪 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 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 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知识梳理】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世界市场的形成时间 过程15-16世纪 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 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通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 市场拓展 工厂制: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交通条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殖民扩张扩大: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瓜分世界: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材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背景 表现 史实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贸易中心转移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 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新贸易航线、枢纽形成 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近代欧洲 商品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目的),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成立),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特权),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近代中国 近代银行:外国人创办: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中国人自办: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行股份制企业:19世纪70年代,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证券机构: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商品种类的丰富 新商品 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奴隶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鸦片贸易 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知识梳理】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世界经济的发展时间/国家 概况一战前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 苏联 列宁时期 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时期 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经济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影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则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存在的问题: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此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21世纪以来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2)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背景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制定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影响: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内容: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影响: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服务贸易扩大,推动经济发展,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成立: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 内容: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 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中国入世 时间:2001年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 变化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影响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3)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 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核心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2.机构: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宗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文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业务: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宗旨:以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业务: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这些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农业、公用事业、文教卫生等 发展: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人们凭信用卡就能跨境消费 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 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