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 ”钟扬》教学设计田娥教学目标通读文本,概括人物形象和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细读文本,梳理两篇文章体现的人物通讯的写法;3.学以致用,能利用课堂上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更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能够结合要点梳理两篇文章体现的人物通讯的写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方柜台,张秉贵热情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 ” “一口清 ”及“一团火 ”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粒粒十年、百 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开花结果的种子,钟扬却用一生去最高处采集、用一生在大地上播撒。 他们这种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精神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两位优秀榜样, 了 解他们的故事。情境创设:学校要举办“ 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专题研究活动,现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以本单元 中的人物为例子,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复习人物通讯的特点(2)通读文章,熟悉课文内容2.课中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研究人物,体会精神1.人物形象丰满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 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 分别总结概括出张秉贵和钟扬立体丰满的人物 形象。人物 人物形象 内容概括张 秉 贵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热情大度、主动耐心 接待并开解不讲道理的女顾客隐忍克制、爱岗敬业 女儿生病,他仍以笑容迎接顾客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遭质问后受到触动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回忆自己的过去以及遭遇,感恩共产党,感恩工作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业余时间参观糖果厂,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善于剖析、觉悟很高 在吃宵夜的特殊待遇下受到启发人物 人物形象 内容概括钟 扬 年少立志、一心为公 渴望成为戴大红花的 “英雄”自信坚定、勤奋刻苦 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外向热情、雷厉风行 “胁迫”妻子结婚不计名利、生活简朴 放弃武汉副所长位置,来到复旦大学当老师,毫无 怨言住在毛坯房心怀天下、矢志不渝 一个基因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造福万千苍生热情开朗、幽默风趣 最讨厌椰子,最喜欢蒲公英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才华横溢、责任担当 为自博馆撰写文字,有问题我来关爱学生 培养学生就像采集种子奉献自我、生命意义 把脑出血当作工作倒计时的闹钟,双肩包塞满小纸 条,工作安排更繁忙2.小小表格很难将两位人物的鲜活形象概括完全,大家在概括的基础上谈谈你被他们的什么 精神力量所感动。【范例】我被两位劳动者的专注虔诚所感动。张秉贵专注于自己的柜台,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钟扬心怀热爱,为了祖国的种子事业砥砺前行。他们无畏忘我地工作状态是我们需 要学习的地方。3.两篇文章作为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事实,但是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手法。请逐篇进行分析讨论。张秉贵:(1)正面描写①利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他安抚苦恼的小孩时一 连串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细致周到。②自己与自己的细节对比。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 ”,下班后累 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在强烈的细节对比中,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2)侧面描写①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 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 感。②通过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来刻画人物,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 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③以张秉贵的事例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精 神品质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 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钟扬:(1)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 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 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 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③在宏 大的时代背景中表现人物形象。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英雄 ’少 ”,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 大学生即将入学写起。“文化大革命 ”后,中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家尤其缺乏各方面的 人才,作者写钟扬在这样的背景下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无疑具有深刻的用意,钟扬这 个天之骄子无疑承载着国家的历史使命,这与后来钟扬成为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 教育专家有着很大的关系。(2)侧面刻画: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 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 ”的评价等。说明: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归纳总结出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 神,并能根据文本内容总结刻画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方法。学习任务二:剖析文本 掌握要点1.“劳动者的崇高与美丽 ”体现在人物的形象和精神上,同时人物通讯这一文体的写作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劳动者的魅力。我们已经通读全文,深入把握了文本内容,请同学 们分组完成任务,分析两篇文章体现了人物通讯的哪些特点。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 ”钟扬选材上的典型性 截取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日常工作、特殊情况、顾客 对他的敬佩等场景来展现主 人公对待顾客态度和蔼、体 贴入微、热情周到等高贵品 质 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 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 生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生命 的高度和广度 ”的不懈探索。行文结构的特点 ①倒叙,先点明张秉贵是劳 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 佐证, 同时辅以插叙。这样 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 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 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 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 质。 ②作品以“一团火 ”的服务 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 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方式, 叙述了张秉贵生活中的平凡 事迹,凸显了其“一团火“般 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 文中。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 深化主题等作用。 ①按照时间顺序,以人物为中心 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的行动 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 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 (主旨或时代价值意义)②选取 几个典型事例,整体呈现总分结 构,使用小标题展现内容,整体 结构比较整齐清晰。从不同角度 展现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的 独特之处,鲜明个性,能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 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 表现人物话的性格特征,通过细 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手法技巧)表达方式的特点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既记叙 了张秉贵的感人故事,也生 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带给人们 的精神力量。 记叙、议论和说明相结合,记叙 了钟扬作为学者、科学家、社会 工作者、导师等多种身份下的故 事,在事实叙述中展现了钟扬的巨大影响。语言形式的特点 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生动讲述,精准数据介绍使得语 言极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主题,新闻价值(社 会现实意义) 张秉贵虽然只是北京百 货大楼一位普通的售货员, 但是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 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 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 ” “一口清 ”及“一团火 ”的 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 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请大家 注意时代背景,本文发表于 1977 年,当时我们的国家百 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 动者恢复生产。张秉贵身上 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精神非常符合时代的 要求。 本文通过叙述钟扬不同时段的事 迹,表现了钟扬的责任与担当, 高度赞扬了他忠于祖国、无私奉 献、不计得失、执着敬业、不解 探尝追求的优秀品质。小结:人物通讯的写法①在内容选材上: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②在谋篇布局上:可以利用小标题,可以利用一线穿珠等③在叙述顺序上:倒叙、插叙、补叙等④在人物描写上:利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⑤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等⑥其他特点:强调报道内容事件的真实性、时效性,彰显新闻的传统价值;通过人的思想、 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价。2.教考衔接:(1)作家冰心采访张秉贵后曾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 说说文章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目有何好处?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 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心中一团火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③“温暖众人心 ”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 热情似 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义是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里,先锋人物似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2)《”探界者”钟扬》的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 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 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 而钟扬却凭执着的 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说明: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会利用知识分析文章的内容。为 完成阅读奠定基础。学习任务三: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 桑可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 ”,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 眼 ”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 ”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 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 ”;他是一位词作 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 ”“不老松 ”,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 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 1000 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参与策 划 100 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 100 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 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 61 岁的高龄 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 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作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 《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于时空里的旋律,始终不缺少一颗 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 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 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 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 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2014 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 是‘铁马秋风 ’、花是‘战地黄花 ’、雪是‘楼船夜雪 ’、月是‘边关冷月 ’。就是这种肝胆、 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月 ”,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 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 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 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 雨雪,入伍 60 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 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 ”不 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 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 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 ”的文艺工作者楷模。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 60 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 多岁 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 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 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 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 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 才能引 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 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 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 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 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 年,那是 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 ”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 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刷、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 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 ”。(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 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 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在内容上,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的高尚追求。②在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突出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 值意义。③在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④在语言上, 语言 富于文采,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学性强。说明:利用课外阅读文章巩固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学以致用。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总结了张秉贵、钟扬的丰富形象,体会到他们身上令我们感动的形象特征, 还分析了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者的美丽与崇高。同时, 我们也 学会了人物通讯的写法特点,这样我们不仅能分析和体会人物精神,更可以以身边的人物为 素材,创作人物通讯。四、拓展延伸(一)区分各类新闻体裁①消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并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②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 ”、“剖面 ”或者细节,做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③新闻专访:就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④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比消息更详细而深入地报道具有新 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新闻体裁。从内容方面来看, 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 通讯等。(二)通讯的三个显著特点:①新闻性,同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②文学性,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作品更富感染力,但这种文学性首先 要确保其真实性,可以使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③评论性,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报道立场和情感倾向。(三)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所写的人物都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等对群众有 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例如: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四)人物通讯的分类:①传记式: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③群像式: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五、作业布置背诵关于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六、板书设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 ”钟扬》人物通讯的写法①在内容选材上: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②在谋篇布局上:可以利用小标题,可以利用一线穿珠等③在叙述顺序上:倒叙、插叙、补叙等④在人物描写上:利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⑤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等⑥其他特点:强调报道内容事件的真实性、时效性,彰显新闻的传统价值;通过人的思想、 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