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地形图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知道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地形部位名称以及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学习活动一: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自主学习】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距离。 【合作探究】 了解地图的应用1.分别写出课件P45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为什么实际看起来没有这么高?而海拔只有1532.7米的泰山看起来却很高?学习活动二:认识五种地形类型【合作探究】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根据课件P6~P7图,完成下列问题:1.平原和高原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山地和丘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3.写出图中各点的海拔高度和地形类型。4.把下图空白部分内容补充完整学习活动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合作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根据课件P13图,完成下列问题:①图中A点海拔为 米,B点海拔和A点 , 因为它们位于 等高线上;②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 ;③等高线均为 曲线;④B侧等高线稀疏,坡度 (填“陡”或“缓”); A侧等高线密集,坡度 (填“陡”或“缓”)。2.根据下图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②描述每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学习活动4: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自主学习】1.绿色表示 ,黄、褐等色表示 和 ,白色表示雪山和冰川。 2.用 色→ 色→ 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由 到 的变化。 3.用 蓝到 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合作探究】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根据课件P22视频的指导,完成下列剖面图的绘制: 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海平面2.垂直 【合作探究】 了解地图的应用1.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但是与周围的其他高山相对高度较小,所以看起来没有实际上这么高。泰山海拔虽然不高,但耸立在平原上,与周围地区的相对高度大,看起来较高。学习活动二:认识五种地形类型【合作探究】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1.二者地面广阔平坦,区别是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且边缘陡峭。2.共同点是二者都有一定的起伏。山地海拔大于500米,且起伏大,而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3.A点为山地,海拔大约为1 200米。B点是高原,海拔大约为600米,C点是盆地,海拔大约为300米,D点为丘陵,海拔大约为370米,E点是平原,海拔大约为70米。4.学习活动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合作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00 相同 同一条 相同 闭合 缓 陡2.①甲.山脊, 乙.鞍部,丙.山谷,丁.山顶,戊.陡崖。②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中部低,两边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学习活动4: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自主学习】1.平原和盆地 丘陵、山地 高原 2.绿 黄 褐 低 高3.浅 深【合作探究】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1.优点:比较直观,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地形图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知道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地形部位名称以及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陆地表面形态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今天让我们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了解陆地的地形。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自主学习】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 距离。 【合作探究】 了解地图的应用1.分别写出课件P45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参考答案: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为什么实际看起来没有这么高?而海拔只有1532.7米的泰山看起来却很高?参考答案:珠穆朗玛峰海拔高,但是与周围的其他高山相对高度较小,所以看起来没有实际上这么高。泰山海拔虽然不高,但耸立在平原上,与周围地区的相对高度大,看起来较高。教学活动二:认识五种地形类型【合作探究】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根据课件P6~P7图,完成下列问题:1.平原和高原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二者地面广阔平坦,区别是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且边缘陡峭。2.山地和丘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共同点是二者都有一定的起伏。山地海拔大于500米,且起伏大,而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3.写出图中各点的海拔高度和地形类型。参考答案:A点为山地,海拔大约为1 200米。B点是高原,海拔大约为600米,C点是盆地,海拔大约为300米,D点为丘陵,海拔大约为370米,E点是平原,海拔大约为70米。4.把下图空白部分内容补充完整教学活动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合作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根据课件P13图,完成下列问题:①图中A点海拔为 100 米,B点海拔和A点 相同 , 因为它们位于 同一条 等高线上;②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 相同 ;③ 等高线均为 闭合 曲线;④B侧等高线稀疏,坡度 缓 (填“陡”或“缓”); A侧等高线密集,坡度 陡 (填“陡”或“缓”)。2.根据下图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参考答案:甲.山脊, 乙.鞍部,丙.山谷,丁.山顶,戊.陡崖。②描述每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参考答案: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中部低,两边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教学活动4: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自主学习】1.绿色表示平原和盆地 ,黄、褐等色表示丘陵、山地和高原 ,白色表示雪山和冰川。 2.用 绿 色→ 黄 色→ 褐 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由 低 到 高 的变化。 3.用 浅 蓝到 深 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合作探究】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参考答案:优点:比较直观,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根据课件P22视频的指导,完成下列剖面图的绘制参考答案: 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第三节 地形图第二章 地球和地图区域认知:结合实例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知道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地形部位名称以及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学习目标重点重点难点海拔高度低,相对高度大。海拔高度高,相对高度小。1.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乙海平面1500米500米1000米甲1.分别写出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2.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2.26米1.66米?活动11.假如地板为海平面,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2.计算出两人的身高差,这属于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3.学校旗杆高15米,这是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五种地形类型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地球表面崎岖不平,根据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地形类型。2.陆地地形高原海拔一般在500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的地形区2.陆地地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海拔在500米之下、起伏不大,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平原为了更方便的了解地貌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复杂的地貌制作成等高线3.等高线地形图地球表面崎岖不平,如何把崎岖不平的地形描绘到地图上呢?3.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地形图教具展示① 图中A点海拔为 米,B点海拔和A点 , 因为它们位于 等高线上;② 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 ;③ 等高线均为 曲线;④ B侧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缓) ;A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缓) 。相等闭合陡缓100同一条相等AB1002003004003.等高线地形图100200300400300200100读出图中四点的海拔高度。ABCD活动33.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素描图等高线地形图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甲. , 乙. ,丙. ,丁. ,戊. 。山脊鞍部山谷山顶陡崖山顶鞍部山脊陡坡缓坡山谷山体的不同部位3.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闭合,数值中心高,四周低3.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海拔比两侧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海拔比两侧低两个山峰之间较低的部分等高线重叠在一起ABCD活动4写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3.等高线地形图读右图,归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的着色规律一般是怎样的?它有何优点和缺点?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蓝色表示海洋4.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着色规律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特点 优点 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 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4.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1002003004005006000100200300400500600700AB用硬币做等高线模型用橡皮泥做等高线制作等高线模型用硬纸壳做等高线评价每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1.材料易得性2.制作难度3.展示效果(等高线、等高距、各种山体部位)。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 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地形部位表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山脊 B. 乙位于山谷C. 丙位于山顶 D. 丁位于鞍部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BD读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是( )A.盆地 B.山地C.高原 D.平原4.据图可知( )A.甲地在丙地的东北方向B.乙地海拔较甲地高C.图中等高距为400米D.与乙地相比,丙地坡度较陡BD5.探究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西庐山旅行。此次探究任务如下表,图1为指导教师为此次活动提供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任务1:在A、B两条小路中,选择____小路,沿着山谷线行走,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高;选择____小路,沿着山脊线行走,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低。(2)任务2:到____处(填图1中字母代号)测得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填下列序号:①60米;②120米;③180米)。BAD②③(3)图2为从汉阳峰到甲村的地形剖面图。根据绘图情况,初步判断在晴天登顶汉阳峰后____(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甲村。能(4)从陡坡下山对膝关节损伤较大,应选择通往 (甲村或乙村)方向的步道较适宜,为什么?甲村通往甲村的方向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对关节损伤较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地形图评价一 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理解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2.对于①②③④各地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与④的共同点是地面相对高度差较小B.①与④的相对高度大于500米C.②与③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D.②与③之间的过渡区一定是盆地3.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A.平原 B.高原 C.大陆架 D.山地评价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其实际应用近期,广州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就近开展了乡土地理研学活动。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6题。4.研学路线上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5.研学路线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6.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车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评价三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7.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此地形为(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8.下列地形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的是( )A.青藏高原 B.喜马拉雅山脉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9.山区地段的普通铁路常采用下图所示的“灯泡”形迂回线路,随着科技发展和提速的需要,有些“灯泡”形线路被隧道和桥梁代替,实现了“裁弯取直”。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与铁路线路布局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B.取直线路AB经过的地形部位为鞍部C.“灯泡”形线路被“裁弯取直”有利于缩短里程D.图中铁路采用“灯泡”形迂回线路的影响因素是气候10.辽宁省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制作山体模型、绘制与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活动。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及工具:染色水、标注刻度的透明塑料盒、黏土、喷壶等。第一步:制作山体模型(图1)。图1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图2 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1)图2是某学生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过程的照片,正确排序是 (填序号)。 (2)注水时观察到水流汇集的山体部位是 。 第三步: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对比图1、图3)。图3 等高线地形(3)河流A的大致流向是 。 (4)连接两村的拟建公路中,线路②比线路①等高线稀疏,坡度较 。[实践作业]搜集一幅小范围山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其地形剖面图,并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此图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答案:1.(D)2.(D)3.(D)4.(B)5.(D)6.(A)7.(A)8.(C)9.(C)10.(1) ②①④③ 。 (2) 山谷 。 (3) 自西北流向东南 。 (4) 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地形图 习题.docx 2.3地形图 导学案.docx 2.3地形图 教案.docx 2.3地形图 课件.pptx 地形剖面图.mp4 攀登者.mp4 等高线3D.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