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 生命可贵第二框 敬畏生命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个体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并逐步树立敬畏生命的道德观。2.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培养珍爱自身生命3.树立关怀、善待他人生命的意识和观念。素养目标目录0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02.怎样敬畏生命?03.课堂小结04.随堂练习为什么要敬畏生命PART ONE探究与分享截止2021年11月22日世界疫情数据如下,除了疫情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会夺走人的生命?探究与分享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据显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2万余人。 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探究与分享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笔 记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怎样敬畏生命PART TWO生命的尽头是什么?死亡活动:敬畏生命提示 对人类而言,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探究与分享一那天,小明偶然听到医生告诉爸爸,奶奶的病情严重,没法再治疗了。小明听后心里很难受。不久奶奶去世了,小明更加悲伤了。思考 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这对我们敬畏生命有何启示?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珍爱自己的生命:积极锻炼身体;生病及时就医;遇到挫折,不放弃生的希望。关爱他人的生命:开车遵守交通规则;给老人让座;疫情期间戴口罩。探究与分享二(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探究与分享二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一个个鲜艳的红手印,郑重地按在了请战书上。这个春节,朋友圈里刷屏的不再是丰盛可口的年夜饭,也不是其乐融融的大团圆,而是一封又一封写着“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战书,一个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红手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位位白衣天使、一个个中国军人,又一次成为危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探究与分享三③敬畏生命要求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探究与分享三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层面)。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行动层面)③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道德层面)2.怎样做到敬畏生命?笔 记课堂小结PART THREE课堂小结为什么?怎样做?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层面)。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行动层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道德层面)随堂练习PART FOUR1.2020年4月,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增强了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意识。这告诉我们( )。A. 应该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B. 生命总是脆弱、艰难的C. 自己生命比别人生命重要D. 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精神A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3.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胛止。”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A.恻隐之心B.是非之心C.敬畏之心D.羞耻之心C课堂检测4.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他的全体人民。每一次灾害发生时,“救人!救人!第一位的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绝不放弃!”党和国家围绕人的生命展开全力救援,这充分体现了 A.实现人生意义需要珍爱自身生命B.人类的生命具有独特性C.尊重和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D.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D教师寄语同学们,生命至上,善待自己,不要让自已轻易受到伤害,心怀敬畏,珍爱他人,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要有一种信念,无论身处何方,祖国在我身后。我们便要有一种信念,为了山河的岁月静好,时刻冲锋向前,但是未成年人救人要量力而行,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才 是青少年救助他人的可行行为,只有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有机会、有可能去救助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