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国家、政府、个人三方关系
(4)两个同步
(5)初次分配
(6)再分配
(7)第三次分配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收入
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社会保障的地位
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谁建立?
谁承担?
地位: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①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稳定功能
②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调节功能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互助功能
2.社会保障的功能(作用)
减震器
平衡器
助推器
1、医保纳入用药名录
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脑卒、银屑病、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器官移植术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脊髓性肌萎缩症、β-地中海贫血、严重性春季角结膜炎、慢性荨麻疹
2、生活困难的群众领取最低生活保障;
失业人员无收入来源,可领取失业救济金。
3、他人患病,就可以用社保里的钱,你有需要你也可以用社保的钱。买社保买个安心。
稳定
功能
调节
功能
互助
功能
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下列材料分别体现社会保障的什么作用?
补充性社会保障
基本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企业年金
社区服务
形式 地位特点 承担者 保障范围 内容、作用
社会 保险
社会 救助
社会 福利
社会 优抚
结合所学和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1)社会保险
①地位:
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承担者: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等集资金
③保障范围
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④内容: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2)社会救助
①地位: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承担者:政府
③保障范围 :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④内容: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
①地位: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②承担者:政府和社会
③保障范围:(全体社会成员)
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④内容: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学生证优惠、助学金、奖学金、补贴等)
①地位:特殊社会保障
②承担者:国家和社会
③保障范围: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
④内容:
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⑤特点: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
(4)社会优抚
形式 地位特点 承担者 保障范围 内容、作用
社会 保险
社会 救助
社会 福利
社会 优抚
结合所学与书本,完成下列表格
核心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
最高层次的
具有特殊性
国民收入再分配
政府和社会
国家和社会
对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有权利享有社会保险的人(公民)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突发脑溢血去市医院抢救,住院37天,共花费医疗费25.5万元。幸好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在医院刷卡报销15.4万,另外还能享受医疗救助报销4.7万。多亏了城乡居民医保!
妈妈身体不好丧失劳动能力,爸爸生了重病住院,家里没了收入。村里帮助我家申请了低保,每月发放1070元,这下我可以安心上学了。
我国企退休有养老金,八十多岁了,公交出行有敬老卡,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国家每个月还发相应的养老补贴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还有相应的护理补贴。
一退伍回来就参加了政府举办的退伍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接着在人社局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真心开心!我父亲属于抗战老兵,每月还有955元参站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分析对话体现哪种社会保障形式?
补充性的社会保障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材料一: 二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等,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与其去做1欧元1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思考:社会保障是不是越高越好?
材料二: 部分群众不顾我国当前刚刚脱贫的现实状况,要求效仿北欧的高福利,实行更大力度的社会保障。
原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如何做: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有人认为,我每月要缴纳好几百块的养老保险费,要到六十岁才能领。我还要缴好多年,太影响当前的生活质量了,也不划算!我都想去退保!我们老板也说过:“给员工缴纳社保,导致我们企业的压力也很大,”
如何评价以上想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原因:
①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要求: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督。
4、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覆盖全民:把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分城乡,不分年龄,不分职业。
城乡统筹:就是要稳步推进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可持续:则是强调制度要着眼长远,安全,可持续。
多层次:以社会保险(五险一金)为主体,社会救助保底层,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
问题: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总要求: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健全覆盖全民、统等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2)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3.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怎样完善社会保障
(怎么做)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权责清晰
总要求
基本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我国的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作用
(为什么)
社会保障的构成 (是什么)
稳定功能
调节功能
互助功能
补充性的社会保障
本课小结
C
课堂练习
1.2021年3月11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指出, 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见( )
A.社会保障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
B .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C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共享发展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减震器”,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
课堂练习
2.我国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扶持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②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③规避生存风险→满足美好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④保障基本生活→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3.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 )
①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
②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
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
④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