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共35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共35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学好这门课需把握好三条线索:
2、——把握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这条线索;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两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最根本】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1、——把握时间和历史发展这条线索;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
3、——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这条线索。【课本的主要知识点】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透过人类历史的演进,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坚持唯物史观,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核心议题
议题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进
议题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导 学 提 纲
1.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的特点?
2.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管理形式是什么?
3. 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4.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什么
5. 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
6. 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7. 结合本节课内容,总结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问: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是什么?
两对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原始社会
想一想:是什么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内容
主要
内容
三重关系:
1.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个要素:
1.劳动者
2.劳动对象
3.劳动资料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含义及内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2)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和变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拓展】
人类利用自然
与改造自然的能力
谁来改造
怎么改造
改造什么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主导因素
利用
加工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补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经济基础的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方式)
(2)上层建筑的含义:
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力
决定
国家机构(管理)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约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
1.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2)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①旧石器时代。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人类的童年
(1)地位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草莽丛生、猛兽横行的恶劣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联合的力量,通过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维持生命,求得发展。
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原始社会组织管理形式
原始人以什么为单位共同从事生产劳动?他们的政治关系有什么特点?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按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
氏族议事会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
没有强制手段
没有特权
和大家一起劳动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
选举产生
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原始社会
十分低下(旧石器时代VS新石器时代)
小结:原始社会——人类最漫长的童年时代
(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管理制度:
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平等互助
分配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制度
贫富分化加剧,使得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体老动逐渐盛行,生存资料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5)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
①标志
②影响
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的
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醒:
1.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够见到的生活状况有
①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 
③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检测
A
C
2.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A.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B.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
C.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2、奴隶社会及其特点
(1)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
被剥削阶级
剥削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禹的儿子启即位,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废除了禅让制,改用世袭制
大禹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因土地和生产资料发生战争,战败的一方通常沦为奴隶,各部落首领慢慢演变成为早期的奴隶主阶层,享有特权
奴隶制是一种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为什么还要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次巨大进步?
促进生产力发展
摆脱蒙昧野蛮
迈入文明时代门槛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④脑体劳动分工
③文字发明和应用
②城市出现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奴隶社会的青铜器
生产力表现
最黑暗、
最残酷、
最野蛮的制度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3)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古代残酷的殉葬制度始于奴隶社会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国家就产生了
一些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和占有他人的劳动,进而出现阶级和阶级斗争
①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
②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 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③国家的实质:国家是 的产物,是 的工具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伊拉克一带)
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他们分布在哪里?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识扩展
得益于畜牧农耕,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①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②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③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其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深化认识
6000年前,苏美尔人选择在两河流域建造了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古城市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总结:野蛮残忍的奴隶社会
1、私有制的出现:原始社会解体
3、生产关系:
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在生产中的地位:奴隶被强制劳动
分配关系:全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4、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文明时代
(1)城市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社会从萌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标志;
(3)根本原因: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劳动者
三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决定性地位
由生产力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和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就是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
含义
内容
地位
表现
二者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对比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生产力发展状况
生产关系状况
社会管理单位
历史进步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①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奴隶主处于剥削者地位,奴隶处于被剥削者地位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③奴隶主占有奴隶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国家:奴隶主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议题1:对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
材料一 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在愚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简单的分工。例如,男子承担打猎、捕鱼等,妇女承担采集、从事原始农业、制备食物和衣服等,经验丰富的老人负责制作和修理工具、传授经验等,孩子们也要帮助妇女劳动。
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咕噜没有被当成人,咕噜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明码标价。咕噜没有任何权利,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奴隶主对他很残忍,为防止咕噜逃跑,他给咕噜做特殊标记,比如脸上刻字、戴上锁链等。一旦咕噜犯错或者逃跑被抓回来,奴隶主会严厉地惩罚他,对他施以酷刑。
情境探究:
1、请你简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原始社会无剥削、无压迫,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吗?
3、奴隶制是一种野蛮的剥削制度,那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次巨大进步 请举例说明。
4、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判断并说明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答案】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④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像原始社会那样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被强制从事生产劳动,这就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范围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设问是“判断并说明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其次分析该设问,联系材料根据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回答时,首先,根据课本知识和历史事实作出判断: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次,回答出,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然后,回答出,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判断标准是什么。最后,通过奴隶制社会与原始社会关于对待战俘的问题的对比,以及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练习
3.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至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
C.科技文化不断进步的结果
D.阶级和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A
典例2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正确认识奴隶社会的特征
B
4.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A.氏族长和氏族成员
B.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D.氏族贵族和战俘
B
高效课堂
轻松学
全维度
高质量
5.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C.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D.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
B
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A.金属工具的使用
B.城市的繁荣和文字的发明
C.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实行平均分配产品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