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快速阅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标题的含义。
3.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了解神话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4. 对《西游记》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快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2.难点:理解神话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以其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 多姿多彩,语言朴实通达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其中最重要的形象孙悟 空的个性鲜明,深入广大读者喜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小圣施威降大圣》,感受他的 艺术魅力。
二、文学常识了解
1. 投影出示:《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作者以虚构的人物描述了那个年代 的人心险恶、腥风血雨,与唐僧师徒四人所走过困难重重的取经之路。
2.作者简介: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 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 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 课文背景: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 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
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 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 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三、字音教学
1. 投影出示:掣棒 (chè) 、 金箍棒 (gū) 、大鹚老 (cí) 、 淬入(cuì) 。 猢狲 (húsūn) 、 青鹞 (yào) 、 鹭鸶 (lù sī)、老鹳 (guàn)。 鲂鱼 (fáng) 、 撺出 (cuān) 、 畜 生 (chù) 、 花 鸨 (bǎo)。
木木樗樗 (chū)、蓼 汀 (liǎotīng)、 踵 (lóngzhǒng)、窗 棂 (líng)。
四 、整体感知
1. 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小圣和大圣)、事件(施威降)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 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 些故事
“小圣” 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郎神的故事有劈桃山救母等。 3.快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由小圣与大圣激战起笔,由于妖猴惊散,大圣无心恋战,迅速逃离战场。接下来,写 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变化,玩性大发,结果激斗变游戏。后来,写大圣来到“灌江口”,冒 充二郎真君,引起再次激战。
4. 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第一部分(1):遭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围困,大圣败走。第二部分(2-3):二郎真君 与大圣斗法。第三部分(4-5):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合力再次将大圣围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熟悉了课文的背景,学习了生字词,并且通过 对课文标题和内容的分析,初步把握了故事情节。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阅读课文,为下节课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特点做好准备。
六 、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思考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和大致情节。今天,我们将深 入探讨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神话的魅力。
二、分析人物形象
1. 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
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 2.二郎神又变了哪些形象
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 3.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4.“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 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 和神通广大。
5.“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 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 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三、体会文章妙处
1. 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示例一,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 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二,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 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 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示例三,大圣变作二郎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 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2.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 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 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 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 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
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四 、分析孙悟空形象
1. 认真阅读课文,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具有坚定、彻底的斗争精神。他勇于战胜自我,敢于战胜他人,同时也能忍辱负重。 在西行途中,他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但依然坚定地保护师父西行。他还勇于 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 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此外,他不为狭隘的物质利益 所囿,有着坚定的信念,敢于为崇高理想而献身。
2. 你喜欢文中的孙悟空吗 为什么
喜欢。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具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本领;他敢于反抗,大闹天宫, 不畏强权;他机敏聪慧,在与二郎神的斗法中能够随机应变;他坚毅勇敢,面对困境从不退缩, 始终保持着无畏的精神。
五、分析二郎神形象
1. 你认为二郎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二郎神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神通广大。
2. 你喜欢二郎神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可从二郎神的本领、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 、探讨文章主题
1.本文通过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精彩斗法,展现了神话故事的奇幻想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2.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 何,我们都无怨无悔。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 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 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体会了文章的妙处,探讨了文章的主题。《小 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展现了《西游记》的独特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阅读《西游记》,
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八、作业布置
1. 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 选择《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家人或朋友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