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 元 备 课
第一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5课时
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实现由生活中的探究活动向科学探究、由生活中的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基本概念;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过程,认识到学习和规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数据、合理得出结论、注重安全操作、合理使用化学试剂、善于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了解“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观察物质变化的基本环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特殊意义,培养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梳理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也起着先导的作用。 第一单元包括2个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特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使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感受实验,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3.掌握化学实验室中试剂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实验的能力。 6.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学习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和学习探究的方法。
教与学建议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对概念的理解,重视仪器的使用常识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课时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3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4.学会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 2.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与试剂等。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互动导入】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各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后,课件出示) 【情境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说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吗?没错,是物质。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展示图片,如钢铁生锈、食物变质、易拉罐变形…… 【视频导入】《蜡烛燃烧》的视频。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物质在不断变化,蜡烛燃烧时有哪些变化?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提问】这些变化从化学的角度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带着这个疑问看一下以下实验。 【演示1】实验1-1(1)水的沸腾;(2)石蜡的熔化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1)水的沸腾(2)石蜡的熔化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固态的石蜡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在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水液态的石蜡结论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实验1-1(1)和(2)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实验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征:只是形态的变化。 【学生讨论】列举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 学生自己讨论总结,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演示2】实验1-1(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硫酸铜溶液、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等颗粒状大理石、无色稀盐酸等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沉淀等结论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实验1-1(3)和(4)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实验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板书】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学生讨论】列举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学生自己讨论总结,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学生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常伴有一些现象,通常有哪些现象? 【小结、板书】特征: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变色等。 【课件演示】短视频《蜡烛的燃烧》。 【提问】化学变化中通常有明显的现象,也能表现出某些物理变化,你认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什么联系吗? 【小结、板书】二.联系 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包含化学变化。 三、当堂训练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大米酿酒 C.纸张燃烧 D.汽油挥发 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概念,更重要的是分清日常生活中、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3页练习与应用1题、2题、3题。 倾听,思考,举例 引导学生练习生活,激趣 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多回答,学生自己完善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思考,观察,查本硕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能力
板书 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征:只是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变色等。 二.联系 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包含化学变化。
教后 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起点,而实验又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通过实验演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的对比,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能更清晰地看到化学变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及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