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 1.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局面的形成。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3.识读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4.了解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感悟朝代兴衰的历史。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课堂探究 板块一 夏王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重要事件、灭亡时间等。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2.教师提问:(1)禹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2)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1)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4.夏王朝的统治资料:遗址内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老师进一步提问:他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相差很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王朝注重祭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5.展示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夏王朝后期的统治状况并对末代君主桀做出评价。提示: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征发百姓服劳役,不分昼夜饮酒乐,他把自己比作太阳。但是由于他的暴政,人民甚至希望能与他这个太阳一起灭亡。在他的统治下,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板块二 商朝的统治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完成表格并思考为什么汤执政时期商朝能够强大起来。提示: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提示: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等。3.展示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商朝灭亡的原因。提示: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板块三 西周的兴亡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26页内容,完成表格并思考材料研读题。提示: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持肯定立场与态度。2.展示利簋及铭文拓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牧野之战的史实及认识史料的价值。提示: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26页内容,带领学生梳理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提示:目的、分封依据、分封对象、主要诸侯国、诸侯权利、诸侯义务等4.教师给学生讲述西周后期“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等历史故事。5.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与灭亡过程,总结朝代建立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从中得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启示。板书设计当堂达标 1.【新考法·朝代更替】(山东济宁曲阜期末)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B)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2.【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广东河源江东新区期末)“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D)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大量的概念使学生们难以理解,采用图片、归纳总结等深入浅出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