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知道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位置、著名战役以及合纵与连横的基本史实,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懂得“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道理。理解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讲究策略,了解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3.了解都江堰工程,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知道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展示《徙木立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变法。通过徙木立信这个小故事导入本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微观上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课堂探究 板块一 战国七雄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课本第30页春秋争霸形势图与第34页战国形势图,并提问学生能看出什么变化。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2.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引导学生速记战国七雄的位置,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提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3.多媒体出示一段材料。材料: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性质。提示:(1)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多。(2)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3.多媒体出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示意图,讲述这些战争的背后的历史故事。提示: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声东击西)、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多媒体展示一段史料和战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人们的感受及渴望是什么。提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板块二 商鞅变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36页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老师提问:变法的根本原因及目的。提示:(1)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36页内容,并提问商鞅变法每条内容对应产生的影响。提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税收和商贸,有利于提高军事战斗力。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示:小组成员各自扮演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士兵、农民。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加以评论。4.多媒体展示一段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影响。提示: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多媒体展示一段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提示: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被废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变法获得了成功。板块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内容,并提问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何发展。提示: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梳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提示:背景、时间、地点、主持者、功能、作用。3.多媒体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提示: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板书设计当堂达标 1.【新考法·示意图】(广东佛山顺德期末)下图是小李制作的《战国七雄示意简图》,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A )A.齐、楚、秦B.晋、楚、秦C.齐、晋、秦D.秦、楚、齐2.【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广东东莞虎门期末)商鞅颁布的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商鞅变法( D )A.统一了尺寸、重量和容量B.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C.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教学反思 本课的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都是本册重要的知识点。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商鞅”的徙木立信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在设计“战国七雄”的内容时,采用了战国形势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控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