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将春秋时期与西周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2.立足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知道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侯霸主,掌握诸侯争霸的影响,认识争霸战争的利弊。3.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周王室衰微和诸侯崛起的史实知道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特征,理解发展与变革的关系。4.立足唯物史观,了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分析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展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等成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语背后的典故。通过这些成语认识春秋时期动荡的社会特征。设疑导入,从成语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王室衰微1.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时间轴。引导学生理解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提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2.多媒体展示两段史料。教师提问:这些史料中反映出春秋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现象?提示:“礼崩乐坏”,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操纵政治。3.多媒体展示西周和东周分封制差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王室衰微的表现。提示: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板块二 诸侯争霸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31页内容,带领学生梳理诸侯争霸相关知识。教师提问: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提示: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2.多媒体展示春秋争霸形势图,讲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过程中的成语故事。提示: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成语有卧薪尝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3.多媒体展示三段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提示: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板块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提示: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内容,并提问:春秋时期的手工业有哪些发展?提示: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教师提问:春秋时期的商业有哪些发展?提示: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广东珠海香洲期中)西周时,天子要视察诸侯国,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而到了东周,视察与朝见几乎没有举行过,周天子财政拮据,甚至向诸侯“告饥”“求金”“求车”这说明当时(A)A.周代社会制度渐遭破坏B.周天子不善经营与管理C.诸侯已完全取代周天子D.全体诸侯已经发家致富 2.(教材P29情境导入改编)(山东德州期末)右图为山西出土的青铜牺尊,牛鼻穿有环,据此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A.牛鼻穿环是为了方便拖曳沉重的青铜器B.牛鼻穿环反映出此时牛可能已应用于农业耕作C.这尊青铜器可能是夏朝时期制作的D.这尊青铜器最早应出现于商朝初期
教学反思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采用了设疑的导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图去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诸侯崛起争霸的经济原因,周王室的衰微是春秋时期诸侯崛起争霸的政治原因。学生通过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