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目标 1.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建立的大概过程,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2.了解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特点,知道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3.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结合单元主题,认识到统一有利于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 教学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多媒体展示东汉宅院画像砖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当时政局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走向衰亡的呢?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课堂探究 板块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多媒体展示两段史料,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后期呈现出怎样的状况。提示: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西汉被谁建立的什么政权代替了?这个篡位者所进行的改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他又被谁推翻了?提示: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东汉建立相关知识。提示: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4.多媒体展示三段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汉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提示: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5.多媒体展示东汉人口统计图表,讲述“光武中兴”的作用。提示: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出现兴盛局面。板块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内容,引导学生归纳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提示: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兼并土地,逐渐形成割据局面。板块三 黄巾起义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内容,引导学生归纳黄巾起义相关知识。提示:领导人、创立宗教、爆发时间、爆发范围、起义装扮、整体特点、结果、影响。板书设计当堂达标 1.(教材P77相关史事改编)(河北石家庄晋州期末)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一位年幼的皇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这位小皇帝。该故事情节发生于( C )A.战国初期B.秦朝时期C.东汉时期D.春秋时期2.【新考法·历史对比】(山东临沂费县期末)下列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后期黄巾起义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D )①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②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③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统治黑暗、残暴④都是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本节课中,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利用地图和图片资料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