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2.了解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知道这一时期我国在数学和农学方面取得成就。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司马迁与《史记》道教和佛教 教学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多媒体展示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图像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图像,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除造纸术之外,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还有哪些新发展?设疑导入,从考古出土的文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课堂探究 板块一 造纸术的发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纸发明以前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点。提示:(1)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丝帛。(2)书写费力,笨重且昂贵。2.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最早出土的纸。提示: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上绘山、川、崖 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也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纸张实物。3.教师向学生讲述蔡伦改进造纸术,并提问:改进后的纸张有何优点。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教师提问学生:从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说说造纸术的影响。提示:(1)对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对世界: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板块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86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张仲景和华佗相关知识。提示: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思想;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相关成就。提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代表作、成书时期、内容、地位。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秦汉时期农学方面相关成就。提示:概况、代表作、内容。板块三 司马迁与《史记》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史记》相关知识。提示:《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2.多媒体展示一段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提示:家庭的影响;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强的意志;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社会的繁荣。板块四 道教和佛教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并提问:道教起源于哪里 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创始人是谁 道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并提问:佛教起源于哪里 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提示: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3.教师总结本课,并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秦汉时期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光武中兴)。(2)经济上:社会经济繁荣。(3)民族交往:民族交融,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加强。(4)对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5)个人因素:对之前的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四川眉山中考改编)至迟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密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B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D.数学成就领先于其他国家2.(河北唐山乐亭期末)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下列历史史实在《史记》中能查到的是( A )A.武王伐纣B.蔡伦改进造纸术C.设置西域都护府D.华佗发明“麻沸散”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教师讲述等形式,突破了本课重点。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认识秦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整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