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了解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艺术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认识到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雕塑、文学 教学难点 《齐民要术》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多媒体展示北魏星象图,引导学生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哪些科学与文化成就。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课堂探究 板块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3-114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提示:作者、时期、代表作、主要内容、地位、影响。板块二 科学家祖冲之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祖冲之的相关知识。提示:数学方面、天文历法方面、机械制造方面。板块三 灿烂的文化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5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书法方面的成就。提示:锺繇和胡昭、王羲之《兰亭集序》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6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绘画方面的成就。提示: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7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雕塑方面的成就。提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7页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文学方面的成就。提示:(1)诗歌:曹操父子、陶渊明。(2)民歌: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陕西宝鸡金台期末改编)我国在1955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邮票。下列成就属于纪念邮票中人物的是( C )①精确了圆周率②改进了造纸术③创制《大明历》④设计制造千里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教材P118图片改编)(湖南株洲渌口期末)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下图是他的作品《洛神赋图》(摹本·局部),这位画家是( D )A.曹操 B.王羲之 C.锺繇 D.顾恺之
教学反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交融和南方经济的开发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节课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对贾思勰、祖冲之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对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及文学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