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北京时间8月8日下午13:30,巴黎奥运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决赛在塞纳河中举行。作为中国在该项目上唯一参赛选手,中国姑娘辛鑫正在奋力完成自己的比赛。
比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此时,离冠军选手抵达终点已过去20多分钟,就在5分钟前,第23名加拿大选手也冲过终点,而辛鑫还在拼命地游,尽管此时她早已注定是最后一名。
当辛鑫的身姿出现在比赛终点,现场观众纷纷起立喝彩鼓掌,向这位意志坚定、坚持到底、拼搏向前的中国姑娘致敬。
在万里之外的央视频直播间也出现了感人的一幕,网友们比现场观众更加友善和热情,纷纷在评论区暖心“刷屏”。“孤泳者”辛鑫坚持完成自己的比赛已足够让人尊敬。正如一位解说所言,辛鑫不是最后一名,是中国第一名,世界第24名!
思考:你如何看待现场观众和网友们的掌声和鼓励?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4.1《尊重他人》
导入新课:
输了比赛却赢得了掌声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1尊重他人
1.政治认同: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认同尊重的价值观。
2.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3.健全人格:感受尊重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尊重他人。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自学导航:
第二章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作用?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瑞典“一哥”莫雷加德分享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和樊振东的幕后故事,2024年8月4日“男单决赛那一天,我很想穿着我们祖国蓝色的球衣比赛,于是决赛当天我只带了蓝色一套球衣,而樊振东正好也是蓝色球衣,但是按照比赛规则我们必须穿不同颜色的球衣。正当我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樊振东主动走过来对我笑着说道:“我可以穿红色球衣的。”
比赛结束后,两人互换了球衣。樊振东准备了两件球衣,一件自己穿,另一件送给了莫雷加德。而莫雷加德在送给樊振东自己的蓝色短袖后,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樊振东给他的红色短袖。
樊振东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与莫雷加德互换球衣的照片,并用“Great competitor and friend”来形容对方,这不仅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新闻热点:莫雷加德讲述球衣的故事
什么是尊重?具体表现在哪里?
尊
重
①含义
即尊敬、重视。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②基本表现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尊重不同的职业
尊重他人学习的权利
尊重对手
尊重残疾人就业的权利
感受尊重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作用?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自身】
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潘展乐成功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多家外媒对这一纪录提出质疑。对此,本场比赛的铜牌得主、罗马尼亚选手波波维奇为潘展乐进行了有力回击。当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潘展乐再次创造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时,曾与潘展乐互送泳帽的波波维奇干脆地回答:“没有证据就不要怀疑别人。潘展乐的纪录是最大的动力,我们不会因此而失常。祝贺他,这就是体育的意义所在。”
而在赛后,波波维奇第一个拥抱了夺冠的潘展乐。
思考:如果你是潘展乐,听到这番话,你的感受如何?
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受到他人尊重
得不到他人尊重与认可
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作用?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他人】
如果城市没有了环卫工人,会变成什么样 ?
杂乱无章
遍地狼藉
肮脏混乱
……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作用?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作用?
二、尊重从我做起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面对小粉丝要签名,马龙与马尔尚的不同做法:
一位崇拜马尔尚的小女孩满怀期待地向偶像索要签名,却被马尔尚以"没时间"为由婉拒。
外国小球迷喜获马龙签名后疯狂叫喊,连说4次谢谢你!
对比两人的做法,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思考:如以上做法启示我们如果做到尊重他人?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当地人给这条地铁线起了个名字,叫“背篓专线”。
前段时间,有网友建议“背篓专线”在早高峰禁止乘客携带菜筐,因为这
“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
重庆轨道交通很快作出回应:
只要物品和行为合规,就不会干涉。让网友纷纷点赞。
思考:郑钦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而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2024年8月4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赛中,郑钦文赢得奥运冠军,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选手获得的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
2023年9月,郑钦文的教练费塞特在合作三个月后单方面毁约,转而执教大坂直美。在同年的赛场上大阪直美击败了郑钦文,面对主持人是否还耿耿于怀的问题,郑钦文给出了释然的回答。
“如果你几个月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绝对的,我内心有很多沮丧。但6-7个月后问我,我想她是一个母亲,我认为作为一个女性来说很不容易,我很尊重她,我对所有以母亲身份复出的女网球运动员都充满敬意,因为只有女人知道这多难。”
思考:这对尊重他人有何启示?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舞台上,29岁的巴西乒乓球女将布鲁纳·亚历山大在女团项目中亮相,成为该国首位同时征战奥运会与残奥会的运动员。尽管在面对韩国队的比赛中未能取得胜利,以0比3的比分在女双和女单中落败,但她的坚韧精神赢得了满场喝彩。尽管巴西女团最终以1比3告负,亚历山大的首次奥运征程落下帷幕,但这只是她体育生涯的一个篇章。在她身上我们看到残疾人,也有翅膀,残疾人,也有光芒。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01
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03
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04
二、尊重从我做起
3.如何尊重他人
如何尊重他人
02
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
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慢慢人生长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的时候是一剂良药。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温馨,还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潜能,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教师寄语
尊重他人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尊重从我做起
课堂小结
含义
尊重即尊敬、重视
重要性
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1.“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由此可见( )
A.他人应该先尊重自己,自己才会尊重他人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D.学会自我尊重,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
课堂练习
2.“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这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 )
①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②学会宽容他人
③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④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一段在地铁中拍摄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地铁上有一位灰衣男子手指地铁安保员对其进行辱骂。对于该男子的行为,众人纷纷谴责。你要对该男子说的是( )
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②要懂得欣赏他人,发现地铁安保员的优点
③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④对所有人应一视同仁,不能轻视、歧视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4.著名文学家、戏剧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当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了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竟成了夏老临终前的最后遗言。这反映了夏老( )
A.平等待人 B.尊重他人
C.举止端庄 D.宽以待人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