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气温和降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气温和降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5.2 气温和降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小敏做实验,分别在一天的4个不同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测得气温分别是:10℃、18℃、11℃、7℃,请问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
A.11.5℃ B.12℃ C.12.5℃ D.11℃
下面是北半球某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65 85 180 285 258 228 221 173 79 42 24
2.根据资料,下列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少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各月降水均匀 D.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 D.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各地降水较南半球各地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少,西岸多
C.大部分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D.全球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
7.下列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气流翻越山岭时会产生降水和气温等方面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最可能出现的降水类型是(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9.甲乙丙丁四点附近中,最容易出现这类降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部分在哪两条纬线之间?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__,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方向延伸。南极洲边缘地区等温线特别密集,说明此地__________________。
(3)南、北半球相比,_________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面积广大。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区降水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____降水多。
(5)世界的“雨极”是_________,它位于亚洲印度的东北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一天的平均气温是由当天所测得的气温总和除以次数,可以看出,该地当天测得的气温和是46℃,除以四次得到平均气温是11.5℃,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1月和7月的降水判断出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故选:B。
3.答案:D
解析:A是全年少雨;B是全年降水较均匀;C是夏季少雨,冬季多雨;D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D选项符合。故选:D。
4.答案:D
解析: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高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纬度低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20℃,A正确;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南半球气温受陆地影响小,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正确;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内年平均气温差异大,C错误;从世界范围看,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相平行,D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北半球各地降水并不都少于南半球各地,A错误。据图可知,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B错误。大部分中纬度沿海地区的降水比内陆多,C正确。大陆东岸和西岸都有降水多的地区,全球降水量不具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规律,D错误。
7.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①地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②地降水量小于200毫米,③地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④地降水量在200—500毫米之间,因此降水量最多的是③地,C正确。
8.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出,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被迫顺山坡爬升,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为地形雨,B正确;台风雨,是指台风活动带来的降水现象,A错误;对流雨,也称为热雷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雨,C错误;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受地形的影响,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非常丰富,而背风坡降水稀少。其中降水最丰富的是迎风坡的乙处,故选B。
10.答案:(1)南、北回归线之间。
(2)降低/递减;纬线/东西;温差大
(3)南;海洋
(4)多;少;东岸
(5)乞拉朋齐
解析:(1)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C的地区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光照强烈,气温高。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说明该地区的温差大。
(3)读右图可知,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地球表面性质单一,因此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
(4)读左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主要是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5)读左图可知,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成为雨极主要是地形因素,因为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处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雨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