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的节假日》单元整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解读一、单元整体概述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包括第1课《假期有收获》、第2课《周末巧安排》、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四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单元前两课分别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第3课和第4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本单元是关于时间的内容,具体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共有的时间意义的领悟,是一个群体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与领悟时间的意义,就是理解生命的有限性与意义的无限性,这是很抽象的哲学问题,但却是人的精神与意义世界最基本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以具体的生活事件引导他们把握与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是可能的,但也有难度。二、课程标准及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摘录与分解:1.课程目标:“责任意识”中“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政治认同”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健全人格"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2. 课程内容:“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不拖拉。”“关心他人,乐于与同伴合作、分享。”“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3. 学业要求:“初步了解国情,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能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4. 学业质量描述:“能够准确讲出中国的全称,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知道主要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能够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国著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及其榜样示范作用,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体会勤俭节约和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本单元重点聚焦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健全人格”第1条“自尊自信”、第2条“理性平和”第3条“积极向上”以及“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的素养培育。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课,在逻辑上它们基本属于并列关系,如下图所示。第1课和第2课主要讲假日,核心是如何过好闲暇时光,学会安排时间与生活;第3课和第4课主要讲节日,重在领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四、学情分析1. 经验基础:(1)就节日而言,他们所感知的节日的表现形式无非就是消遣时光,如放假和推出特色饮食,他们未必明白,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包含了很多含义,绝不仅是小长假和游玩。(2)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历史知识有限,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较少。2. 待发展点:(1)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安排才能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长时段假期,短时间休闲时光的安排能力也需要提升,以具体的生活时间引导他们把握与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是可能的,也是有难度的。(2)教师须培养儿童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秋天节日及庆祝方式,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五、单元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节假日的意义,学习合理安排节假日生活,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伴交流分享;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生活,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2.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重要节日,了解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六、单元活动设计(一)单元大概念提炼——我们的假期1. 从《课程标准》中高频出现的词语中筛选大概念。2. 从教材分析中寻找提取大概念的精准信息。3. 从《教学参考用书》中寻找大概念的隐含线索。就节日而言,今天节日的表现形式无非就是消遣时光,如放假和推出特色饮食,因此我们引领学生理解节日的文化意义就显得很重要。但如果我们将节日的意义过于抽象化的话,又易失去生活基础。所以,建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本单元内容的引领深度,灵活地与学校的相关庆祝活动相整合。(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三)单元核心问题与教学活动(四)单元课时安排七、单元教学评价1.单元评价:以“素养导向”、“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坚持“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实现多主体共同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单元任务评价量规:八、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大情境为“争做自主小能手”,我校德育处拟定于本期栏目刊展宣传主题为“我们的假期”。这样,学生就实现了从制作到宣传,从“我理解”到“我们理解”的扩大,学生由“知识输入”走向“内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中内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