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品读经典,咀嚼真味——基于智慧阅读的《经典常谈》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 学科:语文 设计者:章节名称 《经典常谈》阅读推进课 学时 1 学时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总目标: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初中学段目标: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另外,新课标在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时提出,7-9 年级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经典常谈》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的必读书目,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全书共十三篇,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现在学生手上的《经典常谈》都是原著本,对于不少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小,学生无法通透 理解书中奥义,甚者会产生乏味之感,以致无法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学习重点 通过开展《经典常谈》助读系统的编写、展示、评价等学习活动,对部分篇章进行选择性深入研读。学习难点 归纳总结此类作品的阅读规律和方法,提升经典名著的阅读探究能力,实现思维的提升拓展;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美,联系自身实际,重现其当代意义,形成阅读更多经典著作的期待。学情分析 知识需要:在之前的教材的整本书阅读中,没有出现古典文化的整本书阅读内容,而《经典常谈》的编入,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空缺。 技能需要:在之前的名著必读书目阅读中,学生对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快速阅读等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阅读《经典常谈》时需要继续巩固以上的阅读技巧,通过通读、精读和研读,对部分篇章进行选择性深入阅读。 动机需要:在前期的阅读中,学生因为自我耐心、阅读障碍、课业负担等主客观原因,阅读本书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减弱。因此,需要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此书的动力,维系个体的阅读兴趣和班级的阅读氛围。 环境需要:因国学经典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也停留在浅层次,需要通过设置情境式学习活动任务群,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来拉近学生与经典读物的距离。 沟通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需要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及老师的 指导,完成学习活动后也需要得到及时的评价反馈。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传递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认识自己为目的的经典阅读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利用通读、精读、研读等方法,通过编写助读系统,对部分篇章进行选择性深入研读,并能展示表达出来。 思维能力:找寻此类作品的阅读规律和方法,提升经典名著的阅读探究能力。 审美创造:能结合阅读经验,感悟国学经典的精神力量,形成阅读 更多经典著作的期待。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自主通读全书,完成第一阶段阅读情况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反馈数据,按阅读能力分组,按阅读兴趣选篇:1.按照学生阅读能力划分为 A 组和 B 组;2.明确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篇章和阅读过程中所遇障碍; 3.针对学生阅读过程所遇的主要障碍,引导 A 组学生编写《经典常谈》 的助读系统。学习策略 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设计意 图— 、情境化阅读测评 根据 情境问题,快速推荐《经典常谈》相应的篇 章或书目。 在一体机上展示三个关于《经典常谈》的情境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作答情况。 基于前期阅读经验,根据情境问题,快速推荐《经典常谈》相应的篇章或书目。 此教学环节学生利用 HiTA5 的即问即答功能进行独立快速作答,教师则利用 HiTA5的翻牌和统计图功能,快速掌握并反馈学生的作答情况,以快速测评反馈学生前阶段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快速回顾或感知各篇章中的书目内容,传递以古典哲学智慧解决人生问题的 经典阅读价值观。二、助读系统展示与探究 ( 一 ) 通读,把握整体:展示助读系 统的副标 和导语。 组织通关团队展示所编写的副标和导语,同时拍照呈现在屏幕上进行比对,引导学生归纳把握整体的方法:通读抓筋骨脉络,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 通关团队一分钟口头展示所编写的副标和导语,评委团学生依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投票,梳理归纳方 法 后 学 以 致用,评委团完成 《<诗经>第四》的思维导图。 此教学环节学生依据三大展示测评内容的评价量表进行现场打分评价,并利用 HiTA5的即问即答功能进行独立快速投票,教师则利用 HiTA5 的翻牌和统计图功能,快速掌握并反馈三大通关团队的每个展评内容的考核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利用 HiTA5 的挑人功能挑选相应评委团学生分享评价量表的打分情况,并说明具体原因,从而了解评委团学生倾听通关团队展示的专注度以及对文本阅读方法的掌握度,实现“以评促学”。 在通关团队展示时,教师利用 HiTA5 的照片上传功能,圈划比对学生的展示成果,借此顺势引导学生归 纳出相应的阅读方法。( 二 ) 精读,读懂文本:展示助读系 统的精读批注。 组织通关团队展示展示助读系统的精读批注,同时拍照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圈划,引导学生归纳精读批注的方法: ①概括。概括内容、中心思想,划分文章结构。②赏析。从用词、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③评价。对文中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评价、联想、质疑等。④解释。对文中费解 的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 通关团队一分钟展示所阅读篇章的批注类型和策略。评委团依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投票。 评委团学生随机提出其他存疑的词句(每个篇章一处),全班竞速解答分享。( 三 ) 研读,增慧启智:展示助读系 统的专题 探究话题。 组织通关团队展示在编写助读系统时所寻找到的值得深入研读的论题,并简单介绍专题研读计划。引导学生归纳专题研读的方法:回归原典、横纵勾连(勾连本书其他篇章或其他名 著读本)、反思自我。 通关团队展示在编写助读系统时所寻找到的深入研读的论题,并简单介绍专题研读计划。评委团依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投票。评委团参照一句话研读示例,提出一个论题。 在归纳具体阅读方法后, 学生利用 HiTA5的抢权功能,完成每个部分的“学以致用”竞技活动,实现当堂及时的诊断性评价。三、中华经典文化传承 感悟 研读经典 的意义,以己之力,传承中华经 典文化。 以出版社最后一道考核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编写《经典常谈》助读系统的意义以及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通过布置分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所节课所学方法继续从经典中汲取文化自信与成长力量! 学生分享想要参与编写《经典常谈》助读系统的理由,思考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 化 经 典 的 意义。并运用本节课所学,课后继续 进 行 经 典 研读:A 组同学选择一个深入研读话题展开专题阅读探究,并形成专题探究报告。B 组同学参照 A 组同学的助读系统,选择感兴趣的另 外两个篇章撰写助读系统。 此教学环节在小组探究分享后,利用利用 HiTA5 的抢权功能,展示自己对于研读经典的意义的思考,以更好地传递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认识自己为目的的经典阅读价值观。教学流程图学习评价设计评价量表一(副标和导语)评价量表二(批注)评价量表三(研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