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骆驼祥子》学校名称 执教老师涉及学科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数 1课时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必读课外名著《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长篇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由于书中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初读此书时重点关注的是情节内容,而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体悟较少,或是简单一句“旧社会造成了悲剧”进行成因归纳。 祥子这个好人的美好品质是怎样被毁灭的?祥子的堕落只能怪社会吗?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人生等还缺乏理性的认知,需要找寻正确的参照或定位,因此,对祥子这一形象及其悲剧的理解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在这一重要的阅读积累阶段,阅读文学作品也能促进专注度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人文情怀培养。二、教学理念(如基于问题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教学、分层教学等)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三、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划分知识点)老舍的《骆驼祥子》一书总共有24章,约16万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通俗朴素,具有地域特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老师从介绍作者、了解书籍概况、探索祥子悲剧的成因等角度入手,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如何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老舍原名舒庆春,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深刻动人。《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从农村到城市谋生,他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他勤劳、善良、有梦想,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遭遇兵匪的抢夺、雇主的欺压、爱情的欺骗等困境,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从而变得穷困、麻木、自私、自暴自弃。这一作品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控诉了残酷的阶级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旨在激发学生对旧社会底层人民悲剧命运成因的探讨,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反思,引导学生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并以史鉴今,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分类或学科核心素养分类)1.人物析读,对比梳理,感受祥子前后的变化。 2.文本细读,圈画批注,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 3.群文类读,比较升华,体悟阅读悲剧的意义。五、教学重难点文本细读,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 群文类读,体悟阅读悲剧的意义。六、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学作品数量有限,阅读速度有待提高,且还需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且由于书中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初读此书时重点关注的是情节内容,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关注较少,如:祥子和小福子共同代表的底层小人物,老马所指向的祥子未来命运写照等等,这些小人物命运发展的背后,都有极为强烈的共性和个性特点,需要教师予以思路引导和专题指导。七、教学环境、工具及资源准备(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多媒体课室、希沃直录播系统、HITA5软件、苏格拉底教研平台、投票器等八、教学活动设计(一个或多个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 借由歌曲背景“一个来到大城市追梦的年轻人”引入 播放音乐 听音乐 音乐引入,课堂激趣“探案”情境 侦探能力测试——知识回顾 2.求助信发布——事件定性 题目呈现,“即问即答”选项发布 “即问即答”选择反馈 借助投票工具,直观反馈知识掌握程度任务一:探个人变化——走近悲剧 展示鲁迅对“悲剧”的定义 1.引导理解:祥子“有价值的东西”—— 好名;好貌;好人 对比理解:“毁灭给人看” 小结 课件展示; 选人回答,归纳总结 “计分板”记录 组织讨论, 选人回答, 组织朗读 批注 “计时器”讨论 “抢权”回答 小组讨论, 批注、齐读、男女分读 计时器规范清晰教学环节; 抢权设置,激发兴趣,准确定位; 小组积分,活跃思维,提升合作; 即问即答,及时反馈,直观数据。任务二:探群像关系——走进悲剧 展示原文“我招谁惹谁了 ” 介绍背景,补充符号,理解情绪 能力测试,人物竞猜,关系连线 探寻①社会原因——“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探寻②个人原因——“祥子也是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展示总结 课件展示; 介绍背景; 呈现题目; 组织讨论, 点拨分享, 归纳总结 “抢权”回答 拖曳连线,批注 “计时器”讨论 “抢权”回答 批注 齐读任务三:探活着意义——走尽悲剧 比较小说不同结尾,探求悲剧意义 群文比较,拓展阅读,体会“活着”意义 3.展示悲剧作品意义 小结:展示顾城诗句 课件展示, 组织选择; 群文呈现, 拓展思路; 归纳总结 “抢权”回答 “即问即答”反馈 齐读、感受对比勾连,专题延伸 探究性小论文: 选择1:祥子与高妈、老马(书中人物比较) 选择2:祥子与老王(书本人物比较) 选择3:祥子与**(课外人物比较) 专题呈现、讲解 “即问即答”反馈选择 作业探究九、教学流程图十、学习评价设计祥子悲剧命运探因 小组发言评分表 汇报小组: 发言材料典型、符合专题需要(30分)对材料概括、赏析、评价准确、深刻(30分)发言小结观点全面、准确、鲜明(20分)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20分)总分(100分)十一、教学创新与亮点特色本节课例中,创设了“侦探探案”的情境,由“侦探召集”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知识阅读掌握情况,以“好人失踪”吸引学生兴趣,以“寻找线索”小组竞争奖励,激发课堂参与热情。在不同环节中,通过“标点设疑”“问题比较”“专题探讨”“质疑分析”等,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进行结果评价,学生进行补充反馈评价。并借助智慧课堂的“抢权”“即问即答”“计时器”“计分板”等技术支持,进行过程性记录与评价,监测学生课堂参与表现。在悲剧意义理解环节中,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结局的投票,进一步反馈学生对悲剧的情感价值理解,实现结果的即时性、可视化。同时,在主要环节——悲剧原因探究中,在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时,其他侦探成员将进行评价量表的打分评价,以反馈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结果陈述的有效性。十二、教学案例反思结合本课报告结果来看,在标记的议课数据中,较多老师提到了“设计新颖,激发兴趣”,“文本细读,紧扣文本”,“学生思考,参与感强”等,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了标注。也有一些中肯的教学建议如:“放手学生归纳”“小组讨论再充分些”等,启示笔者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强调学生生成的呈现,更好地提升自己,以灵活把控课堂。十三、案例推广办法与经验总结“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智慧教研对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语文教育教学发展质量需要不断提升,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提出新的要求。本节课依托区智慧教研引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结合名著阅读智慧课堂实践,探究可视、可量、可延续的课例研究模式,以期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巧借智慧教研平台,促共享交流;依托智慧教研系统,行教学评一体;借助智慧教研反馈,促教学增质。而这些都是基于省市引领与支持下的不断尝试与实践。注:要求撰写设计方案时,语言精练、内容准确,尽可能图文并茂,附上图片、表格、链接等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