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课后延时地 理 试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完成第1~2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 B.5° C.8° D.10°2.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3~4题。3.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5~8题。5.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A.甲、乙 B.丙、丁C.甲、丙 D.乙、丁6.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7.图示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季雨林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径流量丰富 ②汛期短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读右面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9~10题。9.我国缺失P区的原因是A.热带范围小 B.没有热带C.季风的影响 D.地形的阻挡10.在我国L区不能种植冬小麦,只能种植春小麦的原因是A.降水稀少 B.夏季气温低C.生长期长 D.冬季气温低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关于该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基本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大致与纬线平行B.海拔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C.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D.年日照时数东部大于西部12.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判定及原因,正确的是A.3600小时<甲<3800小时——海拔较高,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B.3400小时<甲<3600小时——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C.2400小时<乙<2600小时——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D.2600小时<乙<2800小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13.该省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华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14.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第15~16题。15.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16.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下图示意沿广东湛江—黑龙江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读图,完成17~18题。17.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A.江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18.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 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 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并读表回答19~20题。19.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淮河20.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流域面积 B.降水总量 C.河流长度 D.地貌特征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21~23题。21.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22.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23.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下面为“我国某地植被、土壤、基岩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24.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区A.冬季降水偏多 B.图示剖面为夏季风的迎风坡C.最冷月气温低于0℃ D.地表水短缺25.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中M地适合种植A.椰子 B.茶树 C.可可 D.咖啡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26~28题。26.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27.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28.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结合图,完成9~10题。29.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A.M河段 B.N河段 C.H河段 D.R河段30.影响图中和田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地形 C.水源 D.交通二、综合题(3小题2分,共40分)31. 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油菜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4分)(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淮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2分)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3分)(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分)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5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4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4分)33. (14分)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图材料二 甲 、乙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城市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甲 32.6 C -9.5 C 14.8 C 15mm乙 22.3 C -5.1 C 9.2 C 297mm分析城市甲与城市乙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9分)(2)说出丙河流的类型,简述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5分)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课后延时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BABCD CBACD 11~20 CACBB DCDBB 21~30 CDCBB BBCBC31.(13分)(1)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2分)油菜开花日期主要受(气温)太阳辐射影响;我国东南部气温南向北递减。(2分)(2)春季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油菜开花日期较早。(2分)(3)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此时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3分)(4)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环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2分)地形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2分)32.(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1分),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1分),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 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 C的时间较短(1分)。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分)。(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2分)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2分)(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2分)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垦荒),丙地更易被侵蚀。(2分)33.(14分)(1)差异:与城市乙相比,城市甲年平均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3分)原因:甲城市因地势低洼,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较低;深居内陆,地形封闭,降水稀少(3分)。乙城市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西面有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多地形雨。(3分)(2)类型:内流河(或季节性河流)(2分)变化: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或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越到下游流量越小。(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