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化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测试地理试卷24.8.28第Ⅰ卷 选择题(48%)近年来磁暴频频发生,2024年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3月24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磁暴预警。完成1~2题。1.此次磁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海南岛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②黑龙江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③火山喷发或地震出现概率大为提高 ④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及带来的主要影响( )A.2031年 河流汛期延长 B.2035年 粮食全面歉收C.2031年 树木年轮变宽 D.2035年 极端天气增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7日(农历初七)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的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次日1时46分,天舟七号与天宫空间站对接。下图为文昌航天发射场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3.此次发射点火瞬间,拍摄“火箭与月亮同框”的理想位置为( )A.甲 B.乙 C.丙 D.丁4.天舟七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时( )A.伦敦将离昏线越来越远 B.全球新旧日期比为4:1C.杭州4小时后日出东南 D.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中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化量与黄赤交角密切相关。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其变化范围约为到24°30’,变动周期约4万年。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完成5~7题。5.下列节气中,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节气分别是(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满、大寒C.冬至、白露、惊蛰 D.立秋、芒种、小雪6.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的节气为( )A.清明、立冬 B.大暑、大雪 C.夏至、冬至 D.小暑、大寒7.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若黄赤交角变为22°00',该地可能( )A.夏季平均气温更高 B.各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更小C.冬季平均气温更低 D.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显着传统村落是承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传统村落与民居遗存丰富,其中开放型文化区包含传统村落395个。世代生息于此的山区居民在长期劳作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生产经验,展现了生态智慧。下表为开放型文化区传统村落地貌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8~10题。地貌类型 山地 喀斯特山地 喀斯特丘陵 丘陵 平原 台地村落数量(个) 210 130 21 20 13 1所占比例(%) 53.2 32.9 5.3 5.1 3.3 0.28.该文化区传统村落规模普遍表现为中、小型特征的原因是( )A.习俗和基础设施水平制约 B.矿产资源匮乏C.地形和农业发展水平限制 D.水热资源不足9.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 )A.林地、村落、梯田 B.村落、梯田、林地C.林地、梯田、村落 D.村落、林地、梯田10.部分村落位于山顶,并呈现沿山脊走向扩展的形态,主要考虑选址地( )①土层深厚易耕作 ②水源丰富 ③采光通风好 ④避免水灾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叠嶂是浙江省雁荡山一种巨厚流纹岩地貌,它由岩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量裂隙,后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朝阳嶂是其典型代表(左图)。某研学小组前往该山考察,右图为朝阳嶂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右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朝阳嶂的地点与甲的相对海拔不会超过350米B.丙附近可能有一条河流自南向北流C.甲乙丙丁,能观察到朝阳嶂的地点最有可能是丙D.乙比丙更容易发展成大规模的聚落12.叠嶂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活动B.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力侵蚀→重力崩塌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2023年11月8日9时,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正式开启,本次考察队除了系列重点考察任务外,还将肩负一项重大基建任务——建设秦岭站。2023年1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始建设,2024年2月7日开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5题。13.科考出发时,秦岭站的太阳方位接近于( )A.正北 B.正南 C.西北 D.东南14.为期两个月的建站过程中,秦岭站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理论上最接近( )A.4° B.8.5° C.12.5° D.23.5°15.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需使用飞机从昆仑站运输部分设备,则理论上从昆仑站飞往秦岭站的最短路线应该是( )A.先西南后西北 B.先东南后东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北后西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岩层,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下图示意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其中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16~17题。16.甲、乙、丙分别为(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 D.砂岩、页岩、石灰岩17.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台址一般要远离灯光避免电磁干扰、晴夜数量多、大气扰动程度弱。青海省北部冷湖镇海拔4200多米的赛什腾山区(下图),其天文观测条件与世界一流天文观测台相媲美。上海交通大学计划在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一台大口径多功能光谱望远镜(简称JUST望远镜)。该项目建成后可开展探索黑暗宇宙、追踪动态宇宙、寻找系外行星等研究工作。读图完成18~19题。18.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特别适合夜天文观测,其优势条件有( )①晴天多,观测条件好 ②纬度高,夜晚时间较长③大气洁净,污染少 ④人迹罕至,光污染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为保障天文观测的效果,冷湖天文观测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应重点( )A.控制人口规模 B.保护地表植被 C.调整经济结构 D.加强暗夜保护某科考队员在科考站同一地点每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照片,下图为连续三张照片的合成示意图(图示时间为世界时)。据此完成下面20~21题。20.该科考站为( )A.泰山站(73°51'S,76°58'E) B.黄河站(78°55'N,11°56'E)C.中山站(62°12'S,58°57'W) D.中一冰站(65°43'N,17°22'W)21.该科考队员在次日1时(Ⅰ)之后,继续每间隔8小时对太阳拍摄了两张照片(Ⅱ、Ⅲ),则合成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为了保护当地的食草性野生动物,某自然保护区清除了密林中的一些高大乔木,形成了若干块林间的空地即林窗。下图示意其中一块圆形林窗,林窗中心地面竖立一根装有监控摄像机的立杆,该林窗周围树木高度与立杆大致相等。弧线L为某日立杆顶部在林窗内地面影子的移动轨迹,虚线示意该日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据此完成22~24题。22.该地开辟林窗的目的是( )A.便于动物迁徙 B.利于动物采光 C.拓展休憩空间 D.增加食物供给23.摄像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可能是( )A.非洲象 B.安第斯羊驼 C.亚洲象 D.澳大利亚考拉24.该日立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约(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1小时第Ⅱ卷 选择题(52%)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香坝河特大桥是成贵高铁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云南省雄县,桥区属剥蚀低中山地貌,桥区跨越香坝河峡谷,桥址无公路通往。香坝河特大桥桥长652.20米,最高的跨河两桥墩分别高107米和106米。下图为香坝河特大桥所在区域示意图。(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质特点。(6分)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图中绘制MN沿线地形垂直剖面图,并计算河面距桥面的高差。(3分)(3)说明图示区域高铁线采用桥隧结合方式修建的优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期,火山活动剧烈,当松脂类树木受到损害时,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示意图和虫珀景观图。(1)简述胡康谷地虫珀的形成过程。(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垩纪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评价该时期火山活动对煤炭形成的影响。(6分)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石质化石和虫珀的科研价值,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光电园区(36.1°N,100.9°E)海拔将近3000米,原本的荒漠化率高达98.5%。2012年,塔拉滩修建了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太阳能发电基地。为了降低大风卷起来的沙石对光伏板的损坏,在光伏板下撒草籽,用来防风固沙。为了及时清洗光伏板上的沙尘,铺设了供水管道。当地村民在这个电站里可以养羊(图),而且不交水电费和地租,只需平常照看、清洗光伏板。经过10年的发展,塔拉滩的光伏园占地面积达到609km2,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8430兆瓦,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存栏的“光伏羊”达到两万多只。村民实现了荒漠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梦想。(1)从天文角度分析冬季、夏季塔拉滩光电园区光伏发电量的差异。(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光伏板下的草能够快速生长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析光伏板下的草可能对光伏发电造成的不良影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村民眼中荒漠变成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化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测试地理答案1.B 联系已学可知,极光现象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可见,海南岛位于低纬热带地区,观察不到极光现象,①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②正确;“磁暴”只会影响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和磁场,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内部的火山喷发或地震,③错误;“磁暴”发生时,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物质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干扰穿过其中的卫星通信信号,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2.D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由此推断下一个太阳活动顶峰大约发生在2035年,AC错误;联系已学可知,太阳活动增强、太阳黑子数目增多会使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增多,D正确;粮食产量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但存在区域差异和正负相关性,B错误。故选D。3.C 拍摄“火箭与月亮同框”的理想位置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观察到火箭发射,二是能观察到月亮。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22时27分,月亮应处于西南方,因此想要拍摄“火箭与月亮同框”的理想位置,图中的丙位置最佳,火箭与月亮处于同一方位,拍摄角度好,C正确。甲、乙、丁,角度较差,ABD错误。故选C。4.A 天舟七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时是北京时间2024年1月18日1时46分。伦敦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当北京时间为1月18日1时46分时,伦敦为1月17日17时46分,此时伦敦已经日落,因此伦敦将离昏线越来越远,A正确。与0时相差1时46分,经度大致相差26°,因此0时经线大致在94°E。因此新的一天日期范围为94°E-180°,此时全球新旧日期比大致为1:3,B错误。杭州位于东八区,日出时间与北京时间差异不大,且1月昼长时间短,日出晚,所以杭州不可能在4小时后日出,C错误。1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A。5.D 立秋反映季节变化,芒种反映物候现象,小雪反映气候变化,D正确;清明反映物候现象,立春反映季节变化,A错误;雨水反映气候变化,B错误;白露反映气候变化,惊蛰反映物候现象,C错误。所以选D。6.D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立春到小暑平均气温变量均大于0℃,说明气温是逐渐上升的,而小暑以后平均气温变量小于0℃,说明气温下降了,由此可以判断小暑时平均气温最高;同理可以判断大寒时平均气温最低,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B。7.B 黄赤交角现在约为23°26',若黄赤交角变为22°0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缩小,当地夏季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夏季平均气温更低,但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的纬度变低,冬季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冬季平均气温更高,气温的年较差变小,所以各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更小,B正确,AC错误。冬季平均气温更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相对减弱,D错误。故选B。8.C 该文化区传统村落形成历史悠久,主要产业是农业。据表可知,该文化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地、喀斯特地貌区,平地少,可知该地耕地也较少,耕地分散,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进而导致村落分布分散,营建规模也偏小,故C正确;根据该地地形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故D错误;矿产资源主要是开发为非农经济活动,主要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村落无关,故B错误;习俗不能影响村落的规模,所以A错误。故选C。9.A 村落选址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及用水的方便性,少占用肥沃土壤,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建于中部,其上部为林地,下部为梯田,上部林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村落居中不占耕地,用水和生产方便;农田下部,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故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村落、梯田,A正确,BCD错。故选A。10.C 山顶和山脊地势高,坡度较大,土层瘠薄,且不易汇水,①②错误;而高处通风采光条件好,③正确;根据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常引发山洪,故村落选址高处可以避开山洪,④正确。故选C。11.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朝阳嶂与丙地之间坡度下缓上陡,属于凹面坡,故丙地能够观察到朝阳嶂,C正确;(甲地与朝阳嶂之间上缓下陡,属于凸面坡,不能通视;乙地与朝阳嶂之间有山脊阻碍视线,不能通视;朝阳嶂与丁地之间上缓下陡,属于凸面坡,不能通视)。甲的海拔为700米,朝阳嶂的地点海拔为300-350米,两者相对海拔约350-400米,A错误;根据等高线图判断,丙附近的河流是自北向南流,B错误;乙位于山的北坡,为阴坡,太阳光照少,且离水源地远,山地起伏大,出山的交通不便,不适合聚落分布,而丙位于宽河谷,平坦宽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出入的交通便利,丙更容易发展成大规模聚落,D错误。故选C。12.D 根据材料“叠嶂是浙江省雁荡山一种巨厚流纹岩地貌,它由岩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量裂隙,后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可知,朝阳嶂是岩浆活动形成喷出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山地,浙江省雁荡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叠嶂裂隙较多,遭受外力作用侵蚀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该地貌,因此其形成过程是: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D正确,A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叠嶂所在地海拔较低,受周围山地阻碍,风力较弱,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错误。故选D。13.A 科考队伍出发时是北京时间11月8日9时,也就是120°E是8日9时。秦岭站是164°E,相差44°约相差三小时,164°E在120°E东边,所以秦岭站地方时约为11月8日12时。秦岭站在75°S,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时刻太阳在该地正北,而此时地方时12点,太阳方位处在正北方向,所以此时太阳方位接近正北,B、C、D错误,A正确。故选A。14.C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1月大约移动8°,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2月7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12°S,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是最小值。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接近12°。故选C。15.B 结合图示两个科考站的位置可知,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偏北方向,而由昆仑站到秦岭站的最短距离是沿着地球大圆的劣弧行驶,该劣弧略向南极凸出,所以从昆仑站飞往秦岭站的最短航线应当先向东南,后向东北。故选B。16.D 选项三类岩石中,砂岩形成于海滩环境,页岩和石灰岩则形成于浅海环境,石灰岩形成的浅海环境海水相对较深。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应该是砂岩;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所以乙是页岩,丙是石灰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A 图示岩石都属于沉积岩,一般来说,下部的先沉积,上部的后沉积,图中①位于最上部,最后沉积,年龄最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B 天文观测基地选址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西部远离人烟的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晴天多,水汽少,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观测条件好;人类活动影响少,污染较小,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确;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夜晚时间长,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B 根据材料“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台址一般要远离灯光,避免电磁干扰、晴夜数量多、视宁度(大气扰动程度弱)好”可知,为保障天文观测的效果,冷湖天文观测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应重点加强暗夜保护,D正确;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与天文观测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20.A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17时和21时太阳高度一致,说明世界时17时和21时关于当地时间12时或24时对称,同时,世界时次日1时太阳高度升高,因此,世界时17时和21时关于当地时间24时对称,由此可知,该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或接近极昼现象,根据地方时推测,世界时17时和21时中间时刻为19时,对应当地时间24时,因此,经度相差75度,该地经度约为75°E,C正确,B、C、D错误。故选A。21.B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经度约为75°E,因此,世界时次日1时对应当地时间6时,接下来继续每间隔8小时拍摄两张照片,对应当地时间14时和22时,6时和18时关于12时对称,太阳高度同样,且12时太阳高度最高,因此22时太阳高度要比6时小,所以Ⅰ高于Ⅲ,14时距离12时较6时和18时都近,所以14时太阳高度较这两个时刻高,即Ⅱ高于Ⅰ和Ⅲ,且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右移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保护当地的食草性野生动物开辟林窗,森林中乔木高大稠密,使林下草类生长受限制,食草野生动物食物供给不足,因此开辟林窗的目的是增加食物供给,D正确;对于动物迁徙影响较小,排除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采光,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草类物质生长,排除B;对于休憩空间拓展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D。23.C 根据杆影变化可知,北京时间13:20是当地12:00,根据时差计算,当地位于100°E,结合所学知识,亚洲象生活范围在100°E附近,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4.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为杆子顶部的影子在林窗内的轨迹;因此只有当杆影轨迹全部落在林窗内部时才能存在此轨迹。如下图所示,当杆影落在D点时,由于树高和杆相等,树影也恰好落在杆底即OC等于OD,同理,AO=BO。AC之间的时刻,太阳高度更大,树影更短,所以树影不会挡住立杆底部。因此时间从12:20-14:20立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A正确,排除BCD。故选A。25.(15分)(1)(6分)地形特点:以山地地貌为主;山高谷深,地势陡峭;多峡谷。(3分)地质特点:岩层不稳定,多滑坡、危岩落石、煤矿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等。(3分)(2)绘制垂直剖面图(2分)高差:150~200米。(1分)(3)保持高铁线平直,保证通行安全;(2分)缩短距离,减少运营里程,节省通行时间,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减少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的影响等。(2分)26.(17分)(1)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植物茂密,昆虫繁多;(2分)火山活动频繁,大量火山灰、石块坠落砸击树木;(2分)松脂类树木伤口处流出树脂,包裹住一部分昆虫后掉落地表;(2分)随后发生地壳活动,树脂没入地层之中,经矿化作用形成虫珀。(2分)(2)有利影响: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火山爆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气温度升高,加速植物生长;(2分)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有利于提高周围地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2分)不利影响: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涌出,烧毁周边地区植物,减少植物数量;(2分)火山灰大量覆盖植物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呼吸作用;(2分)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等。(2分)(3)虫珀比石质化石的科研价值更大。(1分)虫珀可以更好的保存古生物,古生物保存度高;(1分)虫珀多为透明形态,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观察。(1分)27.(20分)(1)夏季发电量大;(1分)夏季平均太阳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2分)且昼长长,(光伏发电时间长)。(1分)(或冬季发电量小;冬季平均太阳度角小,且昼长时间短。)(2)光伏板能够阻挡阳光,降低风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2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夜晚凝聚在光伏板上,形成露珠滋养着下方的草地;(2分)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会流到地表,增加土地湿度。(2分)(3)草长高之后,遮挡阳光,影响光伏发电;(2分)秋冬季草木枯黄,易发生火灾。(2分)(4)荒漠变成草原,风沙少了,动植物多了,环境变优美了;(2分)单纯的游牧业变成在电站中放牧,收入提高了;(2分)照看、清洗光伏板需要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