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单 元 备 课
第二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5课时
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在氧气的教学中,主要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伴随的现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材分析 在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本单元用三个课题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活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三个课题都要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在实验的讲解过程中应强调操作的技巧、步骤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以及缓慢氧化。 6.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7.初步学会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初步学会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9.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10.体会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1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自主合作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认识。 难点: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教与学建议 1.创设情境,通过趣味性实验的岩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播放,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等活动。 2.问题讨论,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大胆让学生预测“加入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要求。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空气 2课时 课题2 氧气 1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 2课时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课时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时1 空气的组成
课题1 空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4.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实验仪器及试剂等。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老师先请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学生回答:空气。 [导入]教师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与空气有关,然后提问学生: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如何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他们的存在?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生生活中能亲自感悟到的问题,所以有很高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给车胎打气;风;空玻璃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时,有气泡冒出;树叶飘落下来,等等。(板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时1 空气的组成) 【情境导入】俗话说:人可七日无食,但不可一日缺水。其实,比食物和水更重要的是空气,因为,我们人类要生存,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这儿有几种典型的空气环境。如果我们为自己选择长久的居住地,单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你会选择哪儿? [课件展示]“桂林山水、沙尘暴弥漫的城市、废气弥漫的工厂环境”的图片 [学生活动]桂林,因为那儿空气好,氧气含量高。 [导入]桂林空气清新,是个天然的“大氧吧”,那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到底有多高,相信大家将来一定有机会去亲自测一测。 [提出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就生活在教室这个空气环境中,这里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究竟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 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展示人类对空气的探索历程。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述】人类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但是卢瑟福、舍勒、普利斯特因为主客观原因,并没有确切得出空气的成分。只有拉瓦锡在前几位科学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呢?空气中到底含有哪几种气体呢? (板书:1.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 【课件展示】视频或图片《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一》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现象,并及时记录。 【小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容器内一部分液体汞变成了红色,并且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少了。 【课件展示】视频或图片《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现象,并及时记录。 【小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提问】拉瓦锡测定空气装置实验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 【小结】优点是拉瓦锡严谨的科学态度;缺点是,实验所需时间长,装置复杂等。 【过渡】针对科学家拉瓦锡实验的缺点,我们能否仿照这个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 (板书: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件展示】实验装置图。 【提问】课题展示实验所需仪器。这是实验所需仪器,请同学们以抢答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并思考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学生活动】抢答:集气瓶中含有空气。 【过渡】刚才我们展示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现在我们来选择试剂。 【课件展示】展示红磷、木炭、镁条、细铁丝等。 [提示]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选用哪种试剂进行实验最佳?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然后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因为只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 【小结】教师总结、点拨、归纳。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板书:(1)实验试剂:红磷] 【过渡】我们已经确定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如何进行实验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如果是教师演示实验,可不播放) 【过渡】我们可以将实验步骤总结为以下几步。 【课件展示】将实验步骤详细描述。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或教师演示实验。 【师生交流】现在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实验现象(可指定,也可举手)。 【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从2个方向分析: 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水能进入烧杯是因为消耗了氧气,造成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水面上升,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1/5。 [板书:(2)实验现象 (3)实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提问】为什么在刚才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的实验失败了,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气体体积小于1/5,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气体体积大于1/5,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原因。 [板书:(4)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和讨论。1.小于1/5的原因: (1)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量不足。 (3)瓶内温度没有降低到室温后就打开了弹簧夹。 2.大于1/5的原因: (1)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部分受热从导管逸出。 (2)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过渡】在上述实验探究中,我们共同归纳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学生活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7页。 【教师讲解】目前,人们通过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过渡】空气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那什么是混合物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7页。 【小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板书: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混合物 2.纯净物] 【提示】不能根据物质的名称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提问】在生活中,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生活动】踊跃发言。教师整理、归纳。可适当让同学们分类。 三、当堂训练 1.在100 L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 L B.78% C.21 L D.21% 2.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氮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江特矿泉水 D.新鲜空气 4.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碰撞后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A.装置漏气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未冷却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就打开弹簧夹 D.使用过量的红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了解了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再通过之前学习有关的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设计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进而确定空气的成分。重点是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要理解它的原理、现象、结论,以及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7页练习与应用1题、2题、3题。 吸引学生注意,增加课题趣味性,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辨别是非 通过讲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缺点引出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让学生有参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时1 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试剂:红磷 (2)实验现象 (3)实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注意事项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混合物 2.纯净物
教后 反思 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观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成分及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概念。本课题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对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不全面。 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自我提高;按知识点归纳出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识记概念,并强化测试和反馈;对实验误差深入透彻地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