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课题1 制取氧气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所用试剂。 2.联系试剂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产生的氧气。 3.了解工业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实验仪器及试剂等。教 学 过 程 备注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课件展示]“鱼缸里的鱼在游动的视频”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那么化学实验室通过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课时1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 【情境导入】我们的呼吸和木柴的燃烧需要空气就可以了。可是在特殊条件下,如潜水、登山、医疗时,常要吸入含氧量较高的空气,这些氧气是如何获取的呢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过渡】教师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率适中、绿色环保等。 所以,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板书: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课件展示或课堂展示实物:一瓶高锰酸钾。 【学生活动】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一种紫黑色固体。 【讲解】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板书: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课件展示】【实物展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板书:2.实验装置) 【提问】 在制取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小结】【课件展示】教师总结归纳。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导管、胶塞、水槽、集气瓶等。 左边发生装置,右边是收集装置。 【讲述】【课件展示】介绍收集气体常用的方法: 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的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提问】回顾氧气的性质,收集氧气时适合使用哪种集气法 (板书:3.收集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可指定某个同学回答,也可让小组代表来回答。 【小结】【课件展示】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2-5],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过渡】实验步骤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板书: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讲解】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会影响气体产量,所以连接好装置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提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呢?有如何将试剂装入试管中?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小结】教师总结归纳。 【实验操作】取完少量固体高锰酸钾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提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实验操作】夹持试管,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提问】为什么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如何确定试管的位置?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提示:利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应利用外焰。]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利用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试管的位置。 【实验操作】固定好试管,连接导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 【提问】如何预热?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提示:试管已经固定,不能移动。] 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 【实验操作】预热后,对准试剂部位集中加热。 【提问】此时大家看到有气泡生成,是否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如果不立即收集,何时开始收集?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提示:试管还有空气。] 导管口产生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来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 【实验操作】收集一瓶氧气。 【提问】如何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时,此时表示收集满。应将导管口从集气瓶中取出,在水中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提问】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冲水中移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这样操作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整理回顾】从以上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中,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板书: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查→装→定→点→收→移→熄) 【课件展示】播放视频《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重新让学生整理熟知整个实验操作步骤。 【过渡】我们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提问】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怎么知道已经收集满了呢? [提示: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板书:5.验满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提问】怎么证明我们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呢?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回答。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小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过渡】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大量的氧气不是利用实验室的方法制取的,那要如何获得大量的氧气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44页资料卡片。 (板书: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讲授】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氧气。将空气降温加压由气态变为液态,然后再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 (板书:分离液态空气法) 【提问】根据描述,大家觉得工业上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 【回答】物理变化。 三、当堂训练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列各选项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入试剂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否收集满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可能是没有塞棉花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 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4.下列关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是导气管太短的缘故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形成一段水柱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再对着有试剂的部位加热 D.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固是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或刚产生气泡就立即收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气体验满,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进行复习巩固,真正理解实验,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会动手实验。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8页练习与应用1题、5题。 发散学生的思 使学生明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复习相关仪器的名称 使学生明确实验室收集气体常用的方法、适用条件和相应的优点和缺点 回顾基本实验操作,对学生回答到位的,要适当鼓励 使学生明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每步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利于学生记忆 回顾知识,解决问题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时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教后 反思 在实验前:讲清注意事项;实验中:及时指导;实验后: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捕捉课堂的生长点。 学生在实验中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没有液封;试剂量不足等原因导致没能收集满一集气瓶的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