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岭南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 “礼”行天下第2课制茶具明茶礼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2024岭南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 “礼”行天下第2课制茶具明茶礼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岭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一单元 “礼”行天下
第二课
制茶具名茶礼
俗话说:"礼"行天下,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们守礼、尚礼,自觉地“礼”作为言行举止的规范。
“礼”早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做到明礼修身,知礼明德,行礼明事。
单元概述
学习新知
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不只是享用甘美的饮品,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茶艺是生活的艺术,也是“礼”的集中体现。
中国茶文化为何能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品茶的礼仪呢? 一起来探讨看看。
活动一:
中国茶文化流传至今品茶的礼仪
唐代佚名《宫乐图》局部
元代赵孟頫《斗茶图》
宋代赵佶《文会图》
明代唐寅《品茶图》局部
齐白石《茶具梅花图》
丰子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调琴啜茗图(中国画) [唐]周昉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请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分析它们的产地、冲泡方法等,完成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参考。

方法步骤:
1.温杯
温杯就是将茶杯洗净并用沸水淋烫。目的是保持茶杯的温度,使茶的香气更足、滋味更美。
2.醒茶
将茶叶放入烫过的茶杯中,用80°左右的热水冲泡。待茶叶舒展片刻,将水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充分舒展开来,同时茶叶中的一些杂质、碎末也随之流出,使下一步冲泡的茶口味更正宗,茶汤更洁净。
沏茶与品茶
温杯
醒茶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3.冲泡
悬壶高冲是一种经典的冲泡方式。适当提高水壶出水的位置,让水流如瀑布般落入杯中。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冲击下充分浸润,更好地释放出茶叶的色、香、味。
4.赏茶
5.品茶
刚刚泡好的茶温度很高,不适合立即饮用。可以先仔细欣赏一下茶叶和茶汤颜色的变化,或者先闻一闻茶叶散发出的香味。
沏茶与品茶
等茶的温度适宜,就可以慢慢品尝了。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鞠的本意指一种古代游戏用的皮球,假借表示抚育、抚养和弯曲。
躬的本意指身体。
鞠躬礼源于中国,在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将祭祀用的牛羊整理弯曲成圆的鞠形表达祭祀者的虔诚和恭敬,演变到后来就形成了鞠躬礼,在生活中用来表达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尊敬。
鞠躬礼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即从腰间伸出手掌,掌心向上。表示“请”或者“谢谢”的意思。在喝茶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节。
五指并拢,手掌略向内凹,手腕含蓄用力,不至显得轻浮,行伸掌礼时同时欠身点头微笑,讲究一气呵成。
伸掌礼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相传清朝乾隆“七次下江南”,是个爱玩的皇帝,有一次在江南茶馆内喝茶时,他一时兴起,抓起茶壶给下属倒茶,可把大家吓坏了,按那时的规矩,无论皇帝给什么都是赏赐,接受者要跪下谢恩,但在公共场合又不能暴露身份,下属不便以宫廷礼仪相回,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个人灵机一动以叩指谢恩,屈指代跪,自此叩指礼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不想流传至今,竟成了一种礼节。
叩指礼
凤凰三点头
回旋斟水
壶嘴的方向
斟茶七分满
双手奉茶
寓意礼
活动二:品茶的礼仪
茶具一览
紫砂茶具
白瓷茶具
玻璃茶具
活动三:认识不同的茶具
中国茶具造型各有不同,一起来认识不同茶具及其功能。
茶壶:
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
公道杯
用来装盛茶汤,后作分茶之用
茶夹
主要用于烫洗杯具和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活动三:认识不同的茶具
中国茶具造型各有不同,一起来认识不同茶具及其功能。
茶则:
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
茶宠:
指茶人之宠物,茶水滋养的宠物或是饮茶品茗时把玩之物
茶盘:
用于放置茶具,承接泡茶过程中流出的茶水
活动三:认识不同的茶具
茶壶
盖碗
主要用来泡茶
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
既可当茶壶用,又可当茶杯用
茶杯
用于饮茶
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组成
活动三:认识不同的茶具
学习用陶艺制作的艺术方式呈现茶具方法
① 取泥及练泥,将泥土揉成圆球固定在旋转盘上
② 提泥(拉坯成型)
利用拉坯机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将转盘上的泥团拉成各种形状。
活动四:制作茶具---拉坯法
③ 压口
手指泥上方进行开口大小的收缩调整
④ 装壶嘴
先将壶嘴造型捏好后再组装到茶杯处。
活动四:制作茶具---拉坯法
活动四:制作茶具---泥条盘筑法
展示与交流
欣赏陶艺茶具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和感知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及其传统礼俗,学习陶艺制作茶具的方法,通过实践制作出一款茶具,从而对中国茶文化礼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