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2024)【教学说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皇帝的新装》是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感受童话的魅力,领悟其深刻的寓意。在教学过程中,将以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和寓意探讨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童话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 及鲜明的寓意等。同时,通过情景化任务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童话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大多较为熟悉。作者通过离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描写,揭 示了鲜明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本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包括童话、 诗歌、神话、寓言等,对于这类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深入挖掘文章的多重主题。【素养目标】1.梳理童话的情节脉络,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童话的文体特质。 2.通过分析童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感受背后的深刻寓意。3.从不同角度分析“皇帝”“骗子”等人物形象,深刻理解童话主题。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夸张、想象的作用。 2.引导学生领悟童话的寓意,培养说真话的品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课时安排】第 一 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故事内容,积累文学常识。2.阅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和情节脉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图片: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童 话故事的图片。2.提问引导: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童话故事 结合这些作品,说说在你 们心目中童话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学生举手抢答,分享自己对童话特点的理解,如语言生动、情节吸 引人、有美好寓意、充满想象和夸张等。4.教师点拨: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 人入胜。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使万物具有生命和思想感情,人格化。5.小结过渡:童话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虚构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 徒生的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看看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奇妙之处。二、出示学习目标1.明确目标: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准确复述故事内容、梳理情节脉络、了 解童话的特点等,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三、文本基础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安徒生及其作品,教师再通过课件资料 进行补充,介绍安徒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童话创作领域的重要地 位。2.积累生难字词: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注释,自主辨析易错字音、字形,教师进行 重点讲解和强调,如“滑稽”“陛下”“头衔”等词语的读音和写法。四 、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标题:请学生大声读出课文标题《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思考从标题中 能获取哪些信息,猜测故事可能围绕什么展开。2.复述故事:请学生以“新装”为线索,结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等要 素复述课文。给出具体的时间线索(开始、接着、然后、最后)和地点线索(更 衣室——织布机旁——大镜子面前——街上),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讲述故事。3.学生表现: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组织语言进行复述。可能会出现讲 述不完整或条理不清晰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快速浏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以“新装”为线索,完成梳理情节的任务。2.情节填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3.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情节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以及这些情节所反映 的社会现象。例如,皇帝对新装的极度喜爱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虚荣和腐败,官员 们的人云亦云讽刺了官僚主义的盛行。4.教师小结:童话的情节可以大胆想象、虚构,但在荒诞的表象下往往隐含着现 实的影子。通过分析这些情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童话的主题。五、盘点收获1.引导思考:请学生从字词积累、文学常识、故事情节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2.学生分享: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所学所悟,如掌握了一些生 字词的读音和写法,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和作品,明白了故事的大致情节等。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好铺垫。六、课堂小结1.教师板书: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 展新装。2.简要回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童话的特点、课文的情节梳理等。七、作业布置1.识记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字词,通过抄写、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 2.进一步熟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和情节趣味。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分析“皇帝”“骗子”等人物形象,理解童话主题。2.品味童话中看似浅显的语言,体会其背后的深刻寓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新课导入1.检查字词:通过听写、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2.回顾常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童话文学常识,如童话的特点、安徒生的简介等。二、新课学习(一)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1.人物列举:文中主要出现了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等人物。2.赏析指导: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以“我从...一句中,看出...是一个...的人” 的句式来赏析人物。从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情感等方面进行 品析。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给予指导和点拨。4.代表发言: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5.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出皇帝的愚蠢、昏庸、虚伪,骗子的 狡猾、奸诈,大臣和百姓的虚伪、自私、阿谀奉承,小孩的诚实、天真、无私、 无畏等人物特点。(二)合作探究,把握主题1.问题引导: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深入讨论,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和童话的寓意出发,体 会其中蕴含的道理。3.观点分享: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拓展对 主题的理解。4.教师总结:明确童话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 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 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三、当堂训练1.创意续写:大胆合理地续写一段结尾,当皇帝游行回来后,会发生什么 2.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写出合 理且富有创意的结尾。3.学生写作:学生认真构思,进行写作,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4.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四、盘点收获1.引导回顾:请学生从所喜欢的人物、童话的特点/寓意/启示、主题等方面盘点 收获。2.学生发言: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如对人物形象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童话的寓意和启示等。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提炼,强调童话的教育意义和对现实生活 的启示。五、小结1.名言引用: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愿我们都 能做一个善于说真话、敢于说真话的人!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真诚和善良,不被虚伪和谎言所迷惑。六、作业布置1.剧本改写:从以下故事情节中选择一幕(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改写一篇剧本。2.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改写剧本时,注意人物对话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性 格和情节冲突。七、板书设计 爱新装(引子) 织新装(开端) 故事情节看新装(发展) 皇帝的新装穿新装(高潮) 揭新装(结局)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人物形象小孩:诚实、天真、无私、无畏【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 分析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训练。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