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共筑生命家园》导学案一、【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敬畏自然,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集体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认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二)学(自主学习5分钟)1.(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3)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 ,也是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 。生态兴则 ,生态衰则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 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为目标;坚持 的基本国策;贯彻 的新发展理念。走 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的关系。(2)坚持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走 发展之路。(4)必须严守 、环境质量底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4.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应该:(1)树立 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 。(2)拒绝购买 ,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 。(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 。(5) ,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6)学习 知识,培养 好习惯。二、【合作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思考:图片中的各种活动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1.展+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思考:阅读以上图片和材料后,你受到什么启示?2.展+评: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适当控制羊的数量,使牧场的草够羊吃的。第二种做法:尽可能多地增加羊的数量,不考虑草是否够羊吃的。3.学+研:(师徒对研3分钟)牧民两种做法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4.展+评:(1)第一种做法,会使草原茂盛,羊的数量逐渐增多;第二种做法,会使草原退化,羊的数量越来越少。(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视频《建设生态文明》5.研:(小组共研2分钟)视频告诉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怎么做?6.展+评:(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发展道路一视频《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致富道路》7.学+研:(师徒对研3分钟)请比较余村两条致富道路有什么不同?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8.展+评:(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绿色发展道路二思考:以上图片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9.展+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绿色发展道路三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材料二:目前,中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固碳量约占全国的近45%。材料三:2023年1月29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对2022年度行政执法情况通报,立案214起,结案108起。另外,移送司法机关16起。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10.学+研:(师徒对研3分钟)以上材料说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11.展+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绿色发展道路四感受身边的绿色生活思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你打算如何做?12.展+评:(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文明习惯。(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13.理14.练:(1)安徽薛家洼地处长江岸边,经过搬迁拆迁、种草植树、修改江岸等系统整改,华丽“变身”生态游园,成为安徽省落实长江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②开发利用自然,须遵循自然规律③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在中部某市黄河流域,一条重要支流穿城而过,当地违规批准征收土地建设湿地景观公园,不仅占用耕地开挖水面,还配套建设国学馆,广场古镇等。对此下列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A.小红:违规建设没关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B.小丽:这一做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C.小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守住耕地红线D.小飞:占用耕地建立湿地公园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体现(3)材料:某市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和加工,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近年来,该市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如今,该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流清澈见底,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①该市转变发展思路后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②从该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